分享

药膳适合哪些人?

 国学和传统 2021-03-31


药膳,顾名思义,就是指药材与食材配伍制作而成的膳食,是兼具药材功效和美食口味的特殊食物。今天人们已经知道很多药物均可以做药膳,比如冬虫夏草、人参、当归、天麻、杜仲、枸杞子等。而有一些药物则本来就是药食两用的,比如百合、莲子、大蒜、生姜、大枣等。

中医学认为药食同源,比如专门研究治病药物的本草著作也有涉及饮食问题,如唐代的《食疗本草》,讲的内容是食物治病,如用荞麦、绿豆、菠菜等食物来调治疾病。再比如明太祖的第五个儿子编著的《救荒本草》,序文里说,在闹饥荒的时候可以按照书中所写的去寻找食物,可以免得挨饿。
既然药膳的制作使用了药材,自然要遵循一些药材使用的基本原则:首先,选药制膳要辨证施膳,以平为期,比如寒性体质,阳气偏虚的人,可以适当选用温补性质的药材来制作药膳。

其次,要注意食材、药材之间的配伍,在中药学理论里面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在制作药膳时同样要遵循,其中十八反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lóu)、半夏、白蔹(liǎn)、白芨(jī);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是: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最后,制作药膳也需考虑时令特征,因时、因地、因人施膳,比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性属温补,比较适合在冬季食用,而在夏季则更适合食用莲子粥。

底应该要怎样进补

进补并非人人适合,中医师临床观察发现,国内时时刻刻都有民众补错或者补过头,到底应该要怎样进补,才能让身体真正获得健康,让五脏六腑获得平衡状态?

没事别乱补

常听人说药膳有分温补、凉补,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温补,哪些人又适合凉补?中医师辛重毅表示,药膳进补应该依据“寒者温之,热者凉之”的基本原则,有虚、寒现象的人,才需要温之、补之。有热象的人,则应该予以清热或平补凉补,例如舌边有齿痕、容易疲倦、脸色苍白、手脚冰冷、说话有气无力的人,大多属于气虚体质;起身容易头晕、脸色萎黄、偶尔心悸、经血稀薄而量少的人,大多属于血虚体质,或者是刚刚小产或生产完需要坐月子的妇女,就可以选用温暖的食材和温性的药材,以温补的方式进补,不过,太燥热的药材还是尽量少用。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食用温补的药膳,例如体质比较燥热的人就不适合,平常容易口干舌燥、便秘、失眠的人,多是属于实热或者阴虚燥热的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再吃温补的药膳,无异是火上浇油,会让身体燥热情形更加严重。
此外,有代谢症候群、心血管疾病、肝炎、糖尿病、过敏性皮肤炎、痛风等患者,都不建议食用温补药膳;有高血压,中风病史的人,也尽量不适合温补,以免造成气血上冲,血压升高;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妇女,进补时尽量少吃
温躁的补品,否则容易导致排血量增加、延长生理周期。

正确食补,补健康也补平衡

进补在中医是一种阴阳平衡的概念,所谓“损有馀,补不足”,以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来看,就是针对自己身体的需求,来摄食需要的营养成分,改善身体亚健康的状况。例如一样是所谓燥热体质,体型壮硕有实热的人,比较需要一些凉性的清热食材或药材,例如西瓜皮可以治疗热晕眩症等;但如果是更年期阴虚造成的虚热,通常也会并有皮肤、眼睛或口腔干燥的现象,此时就需要同时滋阴并清热,再加上润燥,才会有效果,如果是阴虚导致的燥热,清热太过的话,有可能造成虚热加重的反效果。
现代人的营养其实都已经很充足了,只要平常饮食选择新鲜、抗氧化、高纤的食材,并不需要特别进补,偶尔觉得身体比较虚弱的话,可以用1~3钱补气的平价药材,例如黄耆、党参或茯苓,再搭配山药、鸡肉或鱼肉等食材,就可以达到不错的补气效果。
如果是更年期或身体有干燥等虚热现象的人,则可以酌加1茶匙枸杞、1钱麦门冬,容易出汗的人,可以再加一点五味子,产后或血虚的人,则可以加一点当归和熟地。
至于十全大补药炖排骨或姜母鸭等热性药膳,比较适合在寒流来袭的时候,偶尔吃一顿暖暖身子,并不适合经常食用。

进补前,听听身体的声音

补不见得都好,如果违反“寒者温之,热者凉之”的进补基本原则,虚冷需要温补者,却给予凉补的方式,会出现更加倦怠、手脚更冰冷、腹部胀满,甚至是腹泻的症状。若是有实热需要凉补者,却以温补调养,则会出现口干舌燥、失眠、火气大、嘴破等症状;而有高血压者,则容易肝火旺盛、血压升高,甚至会增加中风的机率,有皮肤过敏或身体有发炎者,症状也可能会更加严重。

欲看更多精华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