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文录老中医答疑解惑

 新用户90307127 2021-03-31
图片
学习傅老师带领我们学习《金寿老人药解》的几点个人理解和心得:
(1)这本书从药的生长形态和环境出发,讲述药物的气味寒热温凉,药物的五行属性,该药物与其他药组成药对的功能和作用,这些都是我在学习药性方面所必需的,傅老师的课程和这本书好像就是为我准备的,真的非常受益!
以前用药就是造猫画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面对这本书的时候,我想今后跟着傅老师学习,一定能解开我今后的疑问。
这次学习的收获:
比如扶阳医学之要药姜桂附为代表,姜可以通神明夺造化,使人体上焦如雾;桂枝尖向上向外伸展,有通达内外向外发越的作用,同时还有可降作用是人体中焦如沤;附子大辛大热大毒,能内能外能上能下,辛热之性使下焦有蒸腾气化之用,故使人体下焦如渎,当听了老师的课以后再看书才能深刻理会。
在药量的使用,傅老师把他多年来最宝贵的经验传授了给了我们,比如陈皮它具有开表生发作用,配药时使用20克的量以降的作用,防止开表过渡,厚朴有大降阳明之用,在配药时以15克升的量防止通降过度。
通过这次学习,以后配药时心里就有了一杆秆。
(2)这样学可药解的好处:
对我们学习扶阳医学益于掌握用药之法度,因为扶阳医学在切脉辨证立法用药出方的五个环节中,环环相扣,只有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精准把握,那么这样的处方对人对症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3)读书中遇到的困难:
每一味药都有与其相配的药对,药对是征对病症的,是不是也含有升降出入的因素?药对在配伍方面君臣佐使,它充当什么角色?
(4)学习药解这本书,我认为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用更多的实践来理解理论。另外,我认为学习药解借助后天八卦图这个万能工具和阴阳数字学相结合,更有利于理解应用和验证。

(5)请傅老师解疑的问题:
扶阳医学的药方也是来自于张仲景的经方,在《黄帝内经》之《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请傅老师把君臣佐使配伍的要点讲给我听吧,我的空白太多了。
感恩和感谢傅师!

                           学生彭建芳
                           2021.03.20




2021.03.20傅师答我惑:

药物的升降,在扶阳医学用药里面非常有特色。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广紫菀与石菖蒲这组对药,石菖蒲开膻中向上走,广紫菀通肺络向下行。


广紫菀+石菖蒲,这组对药给的剂量就是矛盾处理法。广紫菀下行,给15克上升的剂量;而石菖蒲上行,却给20克降的剂量,这两味药配伍之后就能够对我们的肺起到宣发肃降的作用。这样的配伍才能达到宣肺气、去肺寒、纳正气的作用,它的配伍是非常微妙的,这些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扶阳医学所有对药的作用都蕴含有矛盾处理方法。有的整体是升,有的整体是降,有的是升降矛盾处理。比如油厚朴是个降阳明的药,我们用15克,那15克是个升的量,达到先降后升;那有时候我们给20克,以降为主,不让他升了。当调整药物的剂量,药物的走形也会发生变化。扶阳医学这些变化都是在总体的框架下(切脉表证桂枝法,切脉里证附子法,切脉表里证附桂法)用药的,针对性地解决每一味药在特定的脉证下怎么选择运用的问题。


《卢门药解》基本上都是在后天八卦图上做工。比如砂仁与蔻仁这一组对药,白蔻仁定位在后天八卦艮土上,艮土主升;而砂仁呢,定位在后天八卦图的坤土上,坤土主降。你看看,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矛盾处理,我们知道为降而升,但在这里边降的是阳气,先升后降。脾气要升呢,先降后升,要促进斡旋中宫、运化脾胃,这都是矛盾现象。所以说扶阳医学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在八卦上定位。


有定位你才知道它的走势趋向,然后谁跟谁搭配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桂枝与南山楂搭配,桂枝与茵陈搭配,桂枝和厚朴搭配都有不同的作用。再者他的很多药都是定位在后天八卦图上,因为我们解释的药解都是在从八卦图上来解说的。其实八卦图就是一种内证的感觉,实际上借助外证的八卦图理论解释内证的理论,有些解释的可能完全吻合,有些未必完全吻合,这个我们要反复的理解。


扶阳医学里边儿关于《黄帝内经》的君一臣二这种配伍比例,在扶阳法脉下基本上取代了这种思路。扶阳医学站在法的角度,站在道的层面来解决一个疾病的方向性问题。在方向的框架下,你才能谈君臣佐使,如果没有方向性谈君臣佐使也解决不了问题。比如我们讲,前面表证桂枝法,桂枝15克,那生姜可能30克,那朱茯神呢也可能是30克,那后面药有可能30或50克都有,但是他不是君药。所以说扶阳医学里边的君药是指领队方向,指明了方向,重量在这里没有决定性意义。


扶阳医学只讲君药,配伍以方向为主,他以整体配伍,你比如讲切脉表证桂枝法,桂枝、苍术、生姜、炙甘草、南山楂,桂枝为君药。然后呢,舌苔厚腻、脉滑滞或者是有湿象比较明显,有痰的加二陈,这个就是臣药了;然后呢,有肝病胁肋部胀痛的,元胡、郁金或者是吴茱萸、茵陈,这就是佐药了;你再加上广木香、佛手,这都是使药了。他的君臣佐使不是一味药,而是一组药一组药来看待的。在方向的框架下来解决君臣佐使,而不是指某一味药,在这个群组里边儿,每一组药都是指的方向。


这个方向明确了,我们治病的思路才清晰。如果方向不明确,我们治疗的所有问题都会打折,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夫开药一开30味50味呢?对不对?肯定是对的,因为病人表述的30个症状,他不加这个药,他认为治不了,但是未必。所以君臣佐使这个内容在扶阳法脉里是不存在的。我只是从一个角度来解释他的整体一组药的方向性,来解决这个君药问题。桂枝法里桂枝为君药,生姜30克,仙灵脾40克,都不是君药。他这个君药指的这一组为君药,君臣佐使它不是只一味药,这与《内经》是完全不一样的,《内经》的方法是组方的规律,扶阳医学这里是组法,法比方又高一个层面。


所以说,法是一个方向性,方是第一个层面。卢铸之将来一定是伟人,因为他走到了道的层面,走到了一的层面,走到了无的层面,走到了神的层面来治疗,这才是真正的中医。这是中医历史的奇迹,卢铸之很多思想与方法,颠覆了中医的历史,走进了古人治病这种思维方式里边儿,而且把很多内证的方法,以通过外证的手段能够看到、能够理解到、能够用好,这更是一个中医智慧的奇迹。中医说白了讲是个智慧学、是个内证学、是个顿悟学、是个感悟学、是一个灵魂的再创造学,很难学的一个医学。


扶阳医学所有的方法都是站在这个灵魂基础上,所以说扶阳医学比我们想象的要厉害。因为我们现代人没有内证,只讲外证,很多问题解决不了。为什么他用这种药?可能既没有脉证也没有舌证,就是凭内证。那比如讲河北已故老中医郭志辰先生,他开的小方就三两味药,督脉的哪儿堵了,用这个药几克就能解决,没必要用那么多药。但是你没内证开药是没有作用的,啥也治不了。这就是卢铸之很多思想也充满着这种内涵,但是卢家在传承过程中,针法、灸法以及内证的很多思路已经不复存在了。而我又给它赋予了新的生命,这就是我传承扶阳医学的心理体会。

(微信语音后转换文字,可能有错别字,请谅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