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缑氏往事(三)

 馨缘清明屋 2021-03-31

        上小学时,学校很重视我们的文明礼貌教育,记得有个口号,叫五讲四美。教室的墙壁上,贴有标语,老师天天念着,所以我们很快就记住了。个个如数家珍,张口就来,甚至连成绩最差的学生,都不会背错。

        同学们都努力表现,不打架也不骂人,借用别人东西先说谢谢,放学排队出校门,回到家里听大人话,不顶一句嘴。总之,每个人都尽力按照五讲四美要求的来做。

         其实,我是想聊聊其中讲卫生的话题。

       我们当年对讲卫生的理解,局限于环境卫生,具体些就是,东西摆整齐,地面扫干净。个人卫生嘛,脸不脏,不乱吐痰即可,没有其他要求。至于刷牙和洗澡,大家全都不刷不洗,法不责众,也就默认为全部合格了。

            缑氏往事之三---洗澡

       记得念高中时,母亲给我的行李里放了牙刷牙膏,之前从来没用过。穷苦人家,一分钱掰成两瓣花,能省则省。但上高中不一样,母亲说,女孩子家住校,不能让别人笑话,才舍得花了钱,我于是有了牙刷用。

       然而,关于洗澡,则说来话长。暑天最好,晚上跟着大姑大嫂们,去村头的小河里洗,既为干净,更为了凉快。村里人都喜欢热天,省鞋省衣省铺盖,田里瓜果蔬菜也多,到处都是富足祥和的景象。可到了冬天,呼呼的北风刮起,家家缺穿少盖,大人们为了不让孩子受冻,想尽各种办法,托亲戚求邻居,相互帮衬,乞回一些旧衣服。当温饱还没有彻底解决,洗澡的事,根本就不是事。

       通常一直熬到过年,放寒假了,再跟那些大娘大婶大姑大嫂们一起,去公共浴池。浴池也叫澡堂,进澡堂子,一年或许就这么一次,是正儿八经的大事,需隆重对待。提前几天相互邀约,早早备齐换洗的衣物。甚至有个别人,在家里把脖子先洗洗,不然,到澡堂脱了衣服,让熟人看见自已半年没洗的黑脖子,多多少少是难堪的。

     此图从网上下载,与文章内容无关

         所说的公共浴池,是李湾电厂的内部澡堂,里面有个很大的热水池子,平时对外开放,具体多少平米我说不上来,反正老的少的,胖的瘦的,大人小孩,同泡一池的场面非常壮观。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是到这里来洗澡。三毛钱一张票,很多年都是这个价。

        最初我是跟着母亲随其他奶奶婶婶们一起去,记得同行有位最年长的,她是人生第一次进澡堂,尽管全是女人,但满屋子赤身裸体的女人,还是把她吓住了,羞的她如何都不愿脱光,口口声声说不洗了,不洗又可惜那票钱,大家反复劝说下,她最后穿着长裤子跳到澡池里,让一屋子人都记住了这一幕。

       后来长大点,我多是和同龄人一起去澡堂,也不再是一年一洗,秋冬天会多去两次。信阳师院读书时,学校的浴室有大池子,有淋浴,周六周日开放,所有人都是每周洗一次澡。等参加工作再回老家,洗浴方面的设施已大有改善。我和我的女同事,踩着单车,到处去找有独立浴缸的浴室,除了缑氏镇上,还去过双泉,去过府店。听说洗澡前要先吃饱,我们俩经常是去吃大碗烩面,吃完面,每人再喝一瓶汽水。有一次去双泉洗,排队的人太多,浪费了我们的大碗面,没洗成。第二天一早,我俩起个五更,天微微明就又踩了单车去排队,没办法,过年人太多,干啥事儿攒啥劲儿。

        等我到乡中教书时,洗浴行业有了大发展,镇上大的浴室就有两三家,虽是大房间,但全是单独浴缸,随时有位,不用排队,两三块钱的票价,是合情合理的消费。至此,个人卫生方面的讲究,才算相对有了自由。

        儿子小的时候,寒假里回老家,邻村程子沟也有浴室,十块钱一个包间,里面有两个浴缸,完全顾及到了顾客的隐私,的确是不错的一项进步。

         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了洗澡设备,公共澡堂的经营不知是否受影响。

       广东人把洗澡称为冲凉,因气候原因,需一天一洗。我来了这里,入乡随俗,也放弃了使用老家那种叫做洗澡巾的专用工具,不泡不搓,洗澡全程都靠冲。是的,这里没见过北方那种澡堂子,只有所谓的洗浴中心,多多少少有点暧昧,不是相同性质的场所,区别在于,其服务内容不面对广大老百姓。

       如今,大街上与洗浴相关的店面,洗脸专洗脸,洗头专洗头,洗脚专洗脚,养生馆里各种各样的SPA项目,真真让人们把卫生讲到了极致。然而,我还是想,有机会了,一定再回北方泡泡澡堂子。

作者:周银霞(网名:周清明,念北)洛阳偃师缑氏人,70后,现居广东中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