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读诗经(18)羔羊

 乐水无涯 2021-03-31

国风·召南·羔羊

前些时候在抗击新冠肺炎中,不作为的黄冈黄主任的大衣被孜孜不倦的网民们扒拉出来成为谈资,有人提出,其实几千元的大衣作为她这个级别而言,应该也算不上什么,就算普通人家,一件大衣可以穿好些年,也正常,但细究网民们所深挖的,不过是尸位素餐、德不配位罢了,现代如此,几千年前的古人何尝不是如此,《召南·羔羊》也写了这样一件衣服,全诗只是衣饰,写人的状态,后人品读,有人说,这是赞美诗,有人说,这是讽刺诗,其实,赞美也罢讽刺也好,就是看穿在谁的身上吧:

国风·召南·羔羊

羔羊之皮 素丝五紽tuó

退食自公 委wēiwēi

羔羊之革 素丝五緎

委蛇委蛇 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 素丝五总zōng

委蛇委蛇 退食自公

在诗经的时代,羔羊服是当官的作为上朝的时候穿的衣服
“羔羊皮革,君子朝服。”—《齐诗》
素丝五紽、緎、总:
“五丝为紽,四紽为緎,四緎为总。” —【清】王引之
从第一章,也就是说五紽(25根丝),第二章五緎(4*5*5=100根丝),第三章五总(4*100根丝=400根丝)
从素丝的数量上看,我们看到,这件羔羊朝服上的丝线,越来越多
那么接下来,就是争议最大的,丝是用来做什么的?
一种说法是,丝就是装饰物,也就是镶嵌在羔羊朝服边沿的
“古者素丝以英裘。” —《毛诗》
而倘若以装饰来理解素丝,导致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为官的穿着羔羊的朝服,他的朝服是墟为越华美,他优哉游哉地吃过公食,退朝回家。。。
全诗呈现的是一种对于这种在朝为官的人,无所事事,只吃着公家的白饭,游手好闲,穿着越来越华美
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丝是用来缝补衣服破洞的
“观'五紽’、'五緎’、'五总’之言,明是一裘而五缝之矣。”—方玉润《诗经原始》
如此而来,诗歌摇身一变,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生活简朴的正直的官员,他下朝的衣服缝补的破洞是越来越多,但即使这样,他也不舍得重新换新衣,不以为然,吃过简单的公食以后,自在从容的退朝,如此一来,是不是咱们又看到一位廉洁的清官?如此想来,成语“素丝羔羊”,就源于此吧
咱们今天看的《羔羊》一诗中,由于年代的久远,在对文字的理解上,我们已经无法揣摩作者的用意,我个人比较偏重于第一种解法,即丝为装饰,全诗意在讽刺,所以三章最未结句,都强调出朝廷吃公食以后,这位高官优哉游哉的闲情
另外闻一多对诗篇的解说也较为新意,他依据《仪礼·公食大夫礼》有君主赏赐大臣皮革和丝织品的记载,认为诗篇所表即受赐大夫带着皮与丝回家的情景
读完《召南·羔羊》觉得颇有些有趣的是,我们后世争议最大的莫过于素丝的用途,而今天提到的两个成语恰恰都有用到这个字”素“,又恰恰是两个意思完全相左的词:
素丝羔羊:这个词直接出自《召南·羔羊》意思是正直廉洁的官吏
尸位素餐:比喻空占职位不做事,白吃饭,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尸“本义不是尸体,而是”陈也“,祭祀时代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
素餐的素,是空的意思,素餐,即:无功而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