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羔羊」之悟(召南·羔羊)

 洞庭老人余叟 2018-07-31
                  「羔羊」之悟
    ——读《诗经·国风·召南·羔羊》
 
                         羔 羊
            〔诗经·国风·召南〕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tuó)。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wěi yí)。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yù)。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瞧,这位身著缝制考究,镶着白边(素丝),针脚密集(五紽),合身得体的羔羊皮革衣服,满脸泛着油光,慢条斯文(委蛇委蛇)地从机关食堂踱出来(自公退食)的,是一位古代国家机关(至少县市以上机关部门)的公务员先生。
 
    他,刚上完班,在机关食堂吃过饭,一边抹嘴剔牙,一边悠哉游哉,正走在回家的林荫路上。
 
    从他这身穿著和满脸油光,加上那副洋洋自得、全身充满幸福感的神态,你,对他到底是心生企羡,还是目以鄙夷?
 
    这就是判断这首《诗经·国风·召南·羔羊》,到底是“美”(赞美),还是“刺”(讽刺)的最好、最直观、最现实的诠释与解读。这也是对你以什么人的视角,来读这诗,和看待事物的一个心理检验。
 
    历代以来,对这首诗是“美”(赞美), 还是“刺”(讽刺)?素存争议。
 
   “美”者曰:“既外服羔羊之裘,内有羔羊之德,故退朝而食,从公门入私门,布德施行,皆委蛇然,动而有法,可使人踪迹而效之。言其行服相称,内外得宜。”(《毛诗序》)何其美也!
 
   “刺”者曰:“你看他,吃饱了,喝足了。慢条斯理,摇摇摆摆,逍遥惬意。肯定是个自命不凡,白吃饭的寄生虫 。”何其鄙也!
    
    通观“美”之者,多以“诗教”正统派居多。包括宋代的朱熹。
 
    不过,窃自推测,原创作者和编者,应该出之于“美”(赞美)之衷也。
 
    因为,《诗经》作为儒家正统“诗教”读物,多是些什么“美后妃之德”,“赞王风之化”之类的“正声”之作。即使也有“刺”的,那都是些“谏”。
      
古代之“谏”是“忠”的体现。其实质也还是归源于“美”(赞美)。
 
    如果,你以“公务员”的视角来看,也许同样是“美”(赞美)的。
 
    因为,你认为这位公务员老兄,还够守规矩的。每天上班都穿著讲究,循规蹈矩,很注重自身形象。且,一天三餐都在机关食堂按标准(大夫“公膳,日双鸡。”《左传》)用餐。放下饭碗,就径自步行回家。没有什么不好。
 
    再如果,你带着社会底层人士的视角去看,你也许是“刺”(讽刺)的。
 
    因为,他穿得那么客气。在庙堂之内上班。工资月月领,津贴照样拿。还一日三餐在公家食堂吃。伙食费大头公家补贴。甚至自己不出钱。吃饱了,悠悠然回家。一路之上洋洋得意,满不在乎!
 
    再往自己身上一瞧,满身臭汗,一副可怜巴巴的狼狈相。两相对照,莫不产生不平衡心理。纵有“企羡”之念,也是“嫉妒”之心,何有“赞美”之意!
 
   这就是许许多多文学作品,乃至社会事物,存在不同评价的心理根源。
 
若消此病,当以“静气”疗之。因为,“静气”,是“降心火,去浮躁”的良药。
 
人有了“静气”,才会淡定。人淡定了,就会顺心。才不致于心生不满,乃至把别人的优点,社会的进步,都看成是缺点和问题。
 
   是夫诸葛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
 
    嗟夫,惜其时下有静气者少矣,而浮躁者多矣!若是人们都多点“静气”,亦“不信今时无古贤” 矣!
 
 
 
 
【附原诗注释】
 
   ①五紽:指缝制细密。五,通“午”,岐出、交错的意思;紽(tuó驼),丝结、丝钮,毛传释为数(cù促),即细密。
   ②食(sì四):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
   ③委蛇(wěi yí尾移):音义并同“逶迤”,悠闲自得的样子。
   ④革:裘里。
   ⑤緎(yù玉):缝也。
   ⑥缝:皮裘
   ⑦总(zǒng):纽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