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读诗经(33)雄雉:不忮不求 何用不臧

 乐水无涯 2021-03-31

图片

国风·邶风·雄雉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

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

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

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

图片

雉:俗名野鸡,鸡形目,雉科。生活在低山、丘陵、农田、沼泽、林缘。以植物种子、浆果、谷类、昆虫为食。善走,不会远飞。雄鸟羽色鲜艳华丽,人类多采集以为装饰。

这是一位女子思念远行的丈夫的一首诗。

雄雉:以雄雉来比喻她心目中这位君子,雉性耿介

《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罦:就是用兔和雉对比,说兔性狡猾,比作小人;雉性耿介,比用君子。指小人可以逍遥自在,而君子无故遭难。

雄雉善走而不会远飞,只有在受到惊吓时才会一跃而起振翅飞一小段后,再次淹没草丛中。这位女子以雄雉起兴,是否也在暗指君子不该远行,从而照应最后一句“不忮不求 何用不臧”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这位女子看到雄雉在天空中振翅高飞,想到她思念中的君子,自诒伊阻(自取烦恼),我想,也许她是为贤妻,面对丈夫选择出外远行,她不予反对,所以才是“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此段雄雉飞翔的“下上其音”,让我想起《燕燕》:燕燕于飞,下上其音。同样都是在描写羽翼后,描写声音。联系后面,“实劳我心”,我想,是否雄雉的叫声也同时是那位君子很长时间的一个音信,间或收到的君子的音信,让她如此牵挂,同时,也说明,时间的流逝,如果说第一章是刚刚离别,这位女子开始惦念,那么这一章雄雉下上其音,让女子心里随时操劳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丈夫是她心中的日月,而看着日月的更替,也意味着,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古人对于时间的概念莫过于日月以及动物植物了。每天看着日月的迭来迭往,自己的相思之情也是绵长不断。他开始期望什么时候可以见到丈夫的归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这段莫过于是全诗的点晴之笔,想必在他那个年代,这位女子定是位有主见的聪慧的女子。在丈夫长时间不归后,她开始审视,自己当初支持他远行是不是正确。丈夫一心追求的功名利禄不是她所想要的。为何不懂得恬淡自处,平安度日?为什么抛家离乡,在外奔波追求富贵荣华?倘若安贫知足过一生有何不可?“不知德行”并不是说德行不好,前文已述“如雄雉一般的君子”,这里只是说不知道人生真谛安稳度日,呼应后句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这是古代典籍中也最常引用的,不忌恨不贪求,朴实无华自然能彰显君子的优良德行!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在论语中,孔子表扬子路说,他穿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狐貉皮袍的人站一起,也不会觉得可耻。就引用“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听了以后有点飘飘然,孔子就提醒他,作为一个君子,这是最基本的,还应该更高的要求自己。

只是古今中外有几人能幸免“地位焦虑症”?谁能真正不在意他人批评,不把自己囚禁在别人的“眼牢”中呢?

《雄雉》读完,我觉得,其最优秀的,大概就是最后点睛之笔,也是后世传诵最多的一句。如果单纯看前面,确实和一般的闺怨诗也差不多,但最后的升华,确实是这篇的重彩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再对比看看王昌龄笔下的《闺怨》它和《雄雉》篇的诗人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吧。她同一般的女人一样,期待丈夫功名利禄,又受不了独守空房的寂寞。《雄雉》的女主聪明睿智,简直是一股清流。

“惟不求利者为无害,惟不求福者为无祸”——《淮南子》

只有那些不追求利益的人,才能不受损害,只有不追求福分的人,才能免遭祸患。无欲无求也是一种境界,看透看破的,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韩红选择从粉丝的视线中淡出,从事默默无闻的公益事业,甚至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她的选择何尝不是“不忮不求 何用不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