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烘托手法的绝妙运用 —乐府诗的代表作《陌上桑》赏析 (文学作品赏析) 牛占才 (宁夏)

 清风祥云社 2021-03-31

烘托手法的绝妙运用

—乐府诗的代表作《陌上桑》赏析

(文学作品赏析)

牛占才  (宁夏)

《陌上桑》一诗选自郭茂倩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相和曲》。为我国乐府诗的代表作。自古及今深受文人雅士甚至广大百姓所深深喜爱,究其原因是:此诗不但故事情节极为优美,更在于诗中综合运用了夸张、铺叙等修辞格,特别是烘托手法的绝妙运用,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坚贞、勇敢、不畏强暴而又非常机智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光辉形象――秦罗敷。

下面着重单独赏谈烘托手法的绝妙运用:

烘托本是绘画技法名词,是指用水墨或淡色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随着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和影响,“烘托”便被文学借用。其意在文学中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使所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感人至深。

      



  一、烘托手法的运用,使人物外在美与心灵美达到了完美统一。

《陌上桑》只有短短256个字,却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全诗既有第一人称的“入话”,也有第三人称的叙述,既有人物的简洁回答,也有她的长篇叙述;当中所用手法既有侧面铺垫烘托,又有正面的夸饰渲染。语言生动活泼而又富有幽默感。这些正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诗的开头两句,巧用阳光这个美好的事物,把读者的视线引入了女主人公的楼阁目睹如此美丽辉煌的闺阁,读者自然都会想,在这美丽高雅的阁楼里到底住着什么样的人呢?俗话讲“走进门用眼仑,先看环境,后看人”,环境优美,人必高雅;环境脏乱,人必邋遢。由此可见,作者着力描写主人公的住所美,就在于用烘托环境的手法来突显人物的美。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东南隅。”

这四句,作者又采用绘画的皴染手法围绕罗敷的姓名,反复彰显一个“美”字。且在铺陈叙述中仍然兼用烘托的手法,如“自名为罗敷”中,“罗敷”本是一个很美丽的名字,而这个又是自命的名字,可想,如果没有高深的知识修养和崇高的审美能力她怎么能想出这样一个美妙的名字呢?她不仅有一个美好的名字,而且还有热爱劳动的美德。如“喜蚕桑”句,着一“喜”字,便入木三分地刻画出罗敷热爱劳动的美好品德。她喜爱采桑养蚕,常常挎着篮子,不怕风吹日晒,到城南的桑田去采桑,一个多么令人艳羡的劳动妇女的高大形象在叙述加烘托的交织中跃然而出。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坠髻,耳中明月珠。緗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至此,作者用了六句较长的篇幅对罗敷进行直接描写:她采桑用的篮子十分精致,编织的用料既香又美,装饰华丽;头饰衣着更为超群极其华贵。依常人看,这里本该大力描写女主人公的容貌,可偏偏笔锋突转一味在劳动用具和服饰上着墨。单就字面描写看,罗敷绝非普通妇女。这正体现了民歌的一大特点,即是出于对主人公的喜爱,往往夸张地铺叙其衣饰等的华美,从而烘托出人物的美丽。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酣畅淋漓地描写把罗敷的美丽烘托到了极点。试问,沉鱼落雁羞花闭月之美怎能比得上罗敷的绝美呢?她居然能使所有见者无不失魂落魄,为之倾倒,这是多么大的吸引力和征服力呀!我们从这些旁观者的眼里和行为中清楚地感知到罗敷的美是超凡脱俗的,可谓“精妙世无双了,直到这里作者对罗敷的美貌还是不作正面的描摹,只是从侧面间接描写,然而这种间接烘托的手法就像罗敷的美一样令人惊叹!作者从旁观者的折光中似见非见地看到她的姿容。然而作者对罗敷的容貌却始终不置一词,却使读者深为她的美丽所震动,这难道不是烘托手法的绝妙作用吗?描写罗敷的美貌并非根本目的,在封建社会里,劳动妇女的美貌往往会招致无端的侮辱和迫害。正因如此,作者在描写罗敷的美丽之后,紧接着就展开了对罗敷反抗使君对她侮辱的描写,绝妙地烘托出她不仅貌美,而且品质高尚,极有智慧,使外貌美和心灵美达到了统一。一个高明的作者,不止在语言上锤炼推敲,形式上多变有序,而且在艺术手法上更不落俗套,作者在成功地用各种劳动者烘托罗敷美的基础上,又以使君这个反面人物为衬托,从对比中进一步去体现罗敷的内在美。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踯躅。”

看,使君一见罗敷就走不动了,心中立生卑鄙之念。此处作者不讲使君停车,,而说“五马立踯躅”,这种借代的说法,既写出使君的权高,势大,又揭示了他一见罗敷就垂涎三尺的丑态。一者使读者对罗敷的美貌想象更加完善,再者为烘托罗敷的品德美埋下了伏笔。果然,使君不怀好意,停车以后,就急于了解罗敷的情况,以逞其恶意。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谓罗敷,'宁可共载不?’”

到这里,使君的丑恶面目和肮脏的灵魂已经暴露殆尽,作者对他的勾勒也止于此。这一节文字除了从正面勾画了使君的形象,还从背面映现了罗敷的身影,从仆人对使君所提问的两次回答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在这个好色之徒的真面目尚未充分暴露的时候,罗敷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她既不鲁莽陈词,又不吞吞吐吐,扭扭捏捏,。正因如此,后来使君问罗敷的情节,才表现出她确实聪明过人,对陌路相逢素不相识的使君立马问名的鬼胎是早有警惕的。所以,当使君提出“共载”要求时,她毫不惊慌失措地挺身斥责使君的顽劣。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这斩钉截铁地回答,直接挑开了所谓”共载“的帷幕。此回答既是斥责又是嘲讽,它表现出罗敷不畏权贵,不甘受辱的高贵品质,展示了罗敷大胆、泼辣性格的光辉,可谓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一段几乎全是对话,避免了与前面描写手法的雷同。作者利用反面人物使君“五马立踯躅”衬托罗敷之貌美,通过对话反映的丑恶与纯洁的对比,衬托了罗敷的心灵之美,罗敷对使君的嘲讽,一个“愚”字烘托出罗敷的美不止在于她的容貌美,更在于她的勇敢斗争精神和机智聪敏。这种正反对比,一再烘托的手法,使罗敷这个不寻常女子的形象巍然耸立,高大无比。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以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罗敷深深懂得在封建社会里,官僚们一般都有小官怕大官的等级观念和远臣怕近臣的心理。故意在使君面前用虚构的方式夸耀自己的丈夫。她采用夸夫妙计,来压倒对方,此段文字虽为虚构,可绝非随心所欲,而是有极强的针对性。说她丈夫乘马出门,必定是千余个僚属和差役簇拥跟随。在浩浩荡荡的队伍中,他仿佛鹤立鸡群,别人骑黑马,只有她丈夫骑着高大的白马,走在前头。这样的场面和气派,当然不是五马的使君所能比拟的。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说他的马尾上系着青丝,马头上戴着黄金的络头;他携带的宝剑是珍奇无比,价值连城。这样豪华富贵,分明又比使君高出一筹。罗敷还懂得,驾五马之人可能是太守之类,为了使他相形见绌,罗敷就历数自己丈夫频频升迁: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说她丈夫十五岁那年还是个职位卑下的小吏,仅隔五年,就当上了朝廷里的大夫,三十岁便更加飞黄腾达,升任为侍中郎,如今四十上下,却已“专城居”。这段话虽属虚构,但很有分寸,同时又耐人寻味,。她夸耀丈夫,年龄以四十为限,官职只讲到太守,既讲了丈夫连连升级,又适可而止,让使君深信无疑,更重要的是使君从其丈夫的春风得意,官运亨通中想见其丈夫前途不可估量。这样就从现在和将来两个角度有力地抨击了使君。至此,她为了使使君更加自惭形秽,又进一步夸耀了丈夫超人的俊美和风度: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子步,冉冉府中趋。府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此段作者用罗敷“夸夫仪表殊”使权重位高的太守既敬又信,彻底被罗敷所征服。从而很自然的结束全诗。

从字面上看,此段是罗敷在利用夸夫而震慑使君,直接表现了她不畏强暴,沉着机智,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同时,在客观上还产生了“夫美妻更美”的烘托效果。读此诗不难想象到,在封建社会妇女是男人的附属品,像罗敷之夫这样一个才貌地位皆具的官僚贵族在选妻子时能不严格审查女方才貌吗!只怕是稍有逊色也难适意。因此,通过对罗敷夸夫一段的深入分析,我们当然可以说,作者在此描写罗敷夸夫斗使君仍没有忽略对罗敷形象的烘托。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都会看出,《陌上桑》在艺术手法上采用铺叙、比兴、夸张、对比、烘托等多种修辞手法。而在这多种手法中,烘托这一技法用得最为奇巧绝妙,且又贯穿全文。如上所述,在铺叙中用,比兴中用,夸张中用,对比中用,;正面用,反面用,可谓凡能用处无所不用,而且手法多变,用法灵活,处处巧用,精妙无比。这种形式多样,多而不繁,妙而有趣,不落窠臼的艺术技巧,大大加强作品的感染力,达到了预期效果。使罗敷这一群众喜爱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美智才的完美统一,实令人叹为观止!


二、烘托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艺术创造和读者的再创造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我认为,烘托在本文中的最妙处不仅是如前所言的作者的极为高超的艺术创造,更在于它成功地调动了每一个读者审美的积极性和艺术再创造的能力。作者用烘托手法,着意从侧面描写,塑造了一个不同阶层人民共同喜爱的艺术形象,给读者留下了对罗敷美的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此即读者再创造的空间。也就是说,作者对罗敷的容貌虽不置一词直接正面描写,却使每一个读者从自己的审美需要出发,尽情地去想象,想她有多美她就有多美。因为读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有不同标准的。时代不同,阶级不同,审美观点也不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水准,每个阶级有每个阶级的审美标准。就是在一个阶级内部,虽然阶级地位相同,但每个人生活环境、经历、遭遇、文化教养各有不同,这种不同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特殊性格、需要,爱好、情感体验,从而形成了个人的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情感。审美活动中的这种个性差异是随时可见的。例如,有人喜爱杜甫的现实主义,有人喜爱李白的浪漫主义,有人喜爱昂扬激烈的进行曲,有人喜爱优美沉思的抒情曲。即使对同一对象,由于欣赏者个人生活经历和环境不同,所引起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也各不相同。

由此可见,一篇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要想达到所有读者一致喜欢,这是很困难的,正所谓众口难调。唐代以丰腴为美,而宋代却不以为然。有人认为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美,农夫却以她不能做家庭主妇而并不以为她美。可是《陌上桑》采用避实就虚的烘托手法,对罗敷这一艺术形象的容貌美和品质美采用间接描写,让所有读者都不能看到罗敷具体的美,她的美只能通过各种类型旁观者(行者、耕者、锄者,少年、使君等正面人物,反面人物)的心理反映和行为表现而生动地体现出来。而广大读者则是通过感受、想象、体验、理解等审美活动把作者在作品中对罗敷这一艺术形象的描写“再创造”为自己头脑中美的艺术形象。换言之,就是读者是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依据作者提供的材料去塑造罗敷的美。

作者烘托手法运用的绝妙之处还在于使读者再创造的积极性得到极充分地调动,而在进行再创造时依据的是本人所处时代、阶级、民族、生活阅历、文化修养等等,作为审美要素,去想象(再创造)罗敷的艺术形象美,使她人见人爱,至善至美。这就使得千差万别的审美情感的个性差异在审美共性的基础上,在审美客观标准条件下达到和谐统一,也使作者的艺术创造与读者的再创造达到完美统一。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本诗的文字,为古今中外所有读者提供了联想和想象的基础和空间,从而再创造出各自都最心仪的美女形象,而绝没有一个人认为她不美,她就是永恒的万能的能征服一切人的美的化身!


作者简介:牛占才,男,汉.族,75岁。1946年4月19日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学本科学历,中教高级职称。退休于石炭井矿务局第三中学。自治区老年书协会员,自治区楹协会员.石嘴山市作协会员,曾在《黄河诗词》等省內外刊物上发表古体诗词,现代诗多首。出版近百万字诗文集《憨牛心语》。

社长 主编:风云

编辑:花倾城   孟晓宇  江南月

顾问:天涯客

后期校对:Annbelle  墨语 

法律顾问:关中毅

平台主播:伟先森 笑春风 阳光

编委成员:

火凤凰  随遇而安  蓝天白云

冷暖风  海鹰  孤雅独芳

星落雨夏  古风悠悠  寒冰

柳暗花明  雪儿  解语花红

若水  诗和远方  潇湘访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