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鲞满篓

 佳丽世界 2021-04-01

(朗读者:原野风)

在我小的时候,总觉得冬天要来得比较早,每当农历八、九月,西北风就开始“呼呼”地吹了,夹袄呀、毛衣呀都已披挂上阵。不像现在,季节进入了冬季,大街上还有穿短袖短裙的,“嗖”的一声,热腾腾地从你身边窜过。

每当冬季,母亲们就该为过冬的食物做打算了。其中晒鲞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晒鲞的第一步就是劈鲞,劈鲞一般在溪坑里或水井边进行,一把磨得锋快的刀,一面厚重的棕板,一只大脚盆,用来盛鱼。那时候,我们渔村里的女人个个都是劈鲞的高手,手艺恐怕也是代代相传,很有历史了。一条斤把重的新鲜海鱼在手,挖腮、去鳞、剪刺、剖肚、清内脏,用清水洗干净,尚未等你看清她的手法,就已全部搞定。然后洒上一层盐,用数根竹篾将鱼儿撑开,一排排摊放在蕃笠或其它工具上,下面铺着一层薄薄的稻草,使它呈最大的面积接受阳光的照射。有的家庭则将它们用铅丝串起来,一条条挂在屋檐下,望上去,就像悬挂着一张张巨大的叶子。

顾名思义,晒鲞就是去掉鱼身上的水分,使它变成鱼干。但它也是需要有技巧的。首先是对阳光的选择很有讲究,夏天的时候,阳光很猛烈,就根本不适宜晒鲞。不然的话,它一晒就干,也一晒就熟透了,容易发臭。即使不发臭,也是肉烂如泥,根本没有什么吃头。所以,深秋和初冬季节,是最为理想的晒鲞季节。那时候的阳光暖洋洋的,配合上阵阵的西北风,那鱼就会慢慢风干,吃的时候也会保持着最高的鲜度,嚼一嚼,富有弹性,满口鱼香。

其次是根据鱼的形状,选择不同的晒制方法。比如说,像海鳗这样呈直条状的,它的晒制方法就与黄鱼、乌贼等不同。将鳗肚子剖开,取走肚肠,洒上厚厚一层盐,用麻线将海鳗一层层缠上,越严实越好,然后取一根铅丝钩住鳗头,直接挂在通风的地方,不急不躁地挂上十天半个月,即成。俗称“风鳗”,意思就是风干的海鳗。

所晒的鲞也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每一样都会晒上一些,多的人家,甚至会晒上满满一竹篓,吊在荫凉处,吃上整整一年。选择的鱼种也基本上都是刚捕的高档鱼,像黄鱼、米鱼、大带鱼、乌贼、海鳗之类的,都可用来制鲞。像现在市场上到处都是的剥皮鱼鲞,那时候根本走不进人们的视线,也懒得晒。至于那些小带鱼、豆腐鱼以及杂七杂八叫不上名字的小鱼儿,虽然也有被晒的,但却是终究上不了台面,便统统被称作了“龙头拷”。

鲞从鱼的种类上分有许多种,但一般只分为淡鲞和咸鲞。淡鲞的概念是放盐少一点,甚至在剖制过程中只从盐水里走一遍的,制成的鲞清淡可口,缺陷是它容易生虫,不宜保存太久。咸鲞则反之,它的优点是放多长时间都行,但缺点也同样明显,拿出来时,上面飘浮着白花花的一层盐花,吃之前,需要在清水里浸上半天。否则的话,太咸太涩,几乎入不了口。

海边的人,对鱼鲞总是有着深切的体会。由于家家户户每年都会晒鲞,那时,我们那儿也着实出过几个以鲞闻名的渔村。比如说,爵溪人晒的黄鱼就比其它地方要有名,文山人对河豚鱼鲞有着较深的感悟,石浦那边,则对乌贼和米鱼鲞情有独种。只是,时间才恍惚过去了短短数十年,一切都归于沉寂了。如今,既使你踏遍爵溪镇的每一户人家,也很难找到有一家正在制作黄鱼鲞的。至于市场上挂着的许多大黄鱼鲞,虽然袋子上标着“东海大黄鱼”的字样,但明眼人一看,都是假的,是以养殖黄鱼代替的,肉质粗糙,泥腥味重,与正宗的野生大黄鱼自是有着天壤之别。

上一篇:小伙伴姚珍

一个人的梦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