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指瑕·情辞乖违

 杏坛归客 2021-04-01


编  者  按

洪林近读一书:陈如江先生所著《古诗指瑕》,感觉非常之好。
这本书,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陈先生受香港《大公报》关礼光先生之邀,写给《大公报》连载的诗论作品。作品刊出后,深受读者欢迎。于是作者于1997年进行了整理出版。
作者从古人诗词作品中出现的“瑕疵“入手,对其原由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读这本书时,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这几年做《大连诗刊》编辑工作时,也时常遇到一些类似的问题。因此洪林觉得,有必要将这本书推荐给广大诗友们,也算是《大连诗刊》对诗友们的一种”回赠“吧!
《古诗指瑕》一书,按不同的问题类型分别写成。本刊按原作之内容,原原本本的整理成电子文档,在每期微刊刊发时,以”副刊“的形式提供给大家。每期或出一个章节,或出两个章节。亦或有我的”读后感'等,敬请大家赏读。
关于作者陈如江先生,洪林确没给搜索到任何信息,如那位诗友有陈先生资料,还望不吝赐教,以使本刊之信息更加完备。
本刊所发,由洪林将纸本书籍内容“转换”而来,或有校对不周之处,请诗友指正!

                                                            洪林
                                                    2021年3月31日

《古诗指瑕》连载之一       

情辞乖违

作者:陈如江

《云溪友议)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说唐代进士王轩尝泊舟苧罗山下,见到西施石,不禁怀想起当年在此浣纱的西施,遂题诗石上:“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俄而,一自称西施的美女便出现在他眼前,亦吟诗道:“妾自吴宫还越国,素衣千载无人识。当时心比金石坚,今日为君坚不得。”两人欢会而别。此事不久传到一个名叫郭凝素的人耳里,他十分羡慕王轩的艳遇,也效法他石上题诗,但尽管题了一首又一首,西施终未再现。

故事中郭氏的诗没有被记录下来,不过我们不难想象出诗人对西施的赞美与颂扬。不过这些赞美与颂扬决不是出自其真情实意,说得明白些乃是借此勾引西施再一次“坚不得”而出来与之相会。用情与用辞如此不一,西施之不现也不足为怪了。

情辞乖违、心口别为二物的情况,在诗歌创作中常有发生。其主要表现形式正如刘勰所说:“志深轩冕而泛咏秦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文心雕龙·情采》)  方干的《山中言事》便是这样一首诗:

日与村家事渐同,烧松要若学邻俞。

池塘月撼芙集浪,窗户凉生葬荔风。

书桃昼昏岚气里,巢枝夜折雪声中。

山阴钓更无知已,窥镜捋多莫欲空。

方干曾连应十余举而不第,便道于会雅,渔于鉴湖。这作于隐居时,从全篇看,诗人似无心于仕宦,但真情并不如此。既忘怀世情、作钓叟之逍遥,求何“知己”?愁何“鬓空”?由此可见,其身虽在江湖之上,心仍居乎魏阙之下。这种虚伪矫揉之作,自然为读者所厌恶。再看阮大铖的《园居诗》之二:

卧起春风中,百情威有触。

偶立闻空香,缓步历潜绿。

虫秀亦怀暄,云动徇所欲。

余方守故情,女萝咏岩曲。

时复释道书,南亭事逼嚼。

悠然江上峰,无心入恬目。

谁能忍此怀,弗为群贤告?

阮大铖是人们熟知的明末大奸臣,从依附东林到改投阀,党从拥立福王以挟私报复到迎降清军,一生所作所为,无不表现出品质卑劣、为人阴险的本性。然而他写诗偏偏要掩饰自己的深心密虑者的面貌,刻意事仿陶渊明作山水清音,因而他的作品常常陷入言不由衷、情辞乖违的怪圈中。以上所录之作很明显学陶诗的萧散逍遥,其中“悠然江上峰,无心人恬目”一联,则直接从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来,但我们不难看出阮大铖的虚假。陶渊明见南山是无心偶会,悠然自得,面阮大铖见江峰,先用“悠然”,觉不足,申之以“无心”,还怕不够,复益之以“恬目”,如此强聒不舍,哪还有悠然味?这不正露出了他那深密的用心吗?再如其《微雨坐循元方丈》诗的开端:“隐几情忘心,惧为松云有。”既已“忘心”,又何“惧”之有?可见其心并未超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