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字书法】求仁得仁

 志明书法工作室 2021-04-01

       出处:《论语·述而》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伯夷、叔齐是古时候的贤人,他们认为周武王伐纣是以暴易暴,耻于吃周武王的粮食,饿死在首阳山上。孔子评价他们是古代贤人,为求仁德,不惜艰难,毫无怨言。

       释义: 原指伯夷、叔齐兄弟让国,本是求仁的表现;既然让国而心安理得,已经得仁,就没有怨言了。今用来比喻理想和愿望均实现。

       英译:seek benevolence and get benevolence.

       故事:伯夷、叔齐,是商朝时孤竹 (国名)君的二个儿子,孤竹君未死的时候,想传位给小儿子叔齐做国君。后来他既死,叔齐不肯即位,认为兄为长,应该让给哥哥伯夷就位才是。伯夷遵守父亲的遗命,也不肯接受,暗暗地溜走了。叔齐见哥哥避走,也马上逃避到外面去。孤竹国的人没法只好拥立孤竹君第二个儿子当国君。伯夷、叔齐听说西伯侯姬昌(文王)很敬爱老人,于是不约而同的去投奔他,到了那里,西伯侯文王却已死了。他的儿子武王,拿他父亲的神主,说是奉了文王的遗命去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兄弟见武王父亲死了,还没有殡葬,就用兵器去打仗,不是做儿子应有的道理,并且他攻伐的人又是商王,认为这样做不是忠臣。于是跪在马前,扣住武王的马,劝止武王。武王不听,并想杀死他们。姜太公见二人很有义气,把他们释放了。后武王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天下百姓也都归附。但伯夷、叔齐兄弟却认为武王的行为不正,不但不肯事奉周朝,且立志不吃周朝的东西,逃到首阳山去隐居,摘些野菜充饥,当时有人讽刺他们说:“ 既然不吃周朝的东西,所吃的野菜还不是周朝领土上所长的东西吗?”于是二人竟饿死在首阳山。后来孔子说:“伯夷、叔齐这两人,追求仁德,便得到仁了,他们有什么怨恨呢?”卫灵公治国有方,但为人无道,其夫人南子品行不端,臭名远播。“治国者必先齐其家,齐家者必先修其身”。卫灵公身不修,家不齐,教子无方,其太子蒯聩仇视南子,并欲加害。卫灵公知道后发怒,欲行惩治,蒯聩跑到晋国。卫灵死后,国人推立蒯聩的儿子蒯辄为国君,即卫出公,也就是本章的“卫君”。卫出公的父亲蒯聩知道儿子立为国君,于是借晋国兵力攻打卫国,以期夺回国君之位,卫出公率兵拒之。父子相残,祖孙三代如出一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