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教学生活未来新样态的三维选择——对话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刘彩凤(二)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1-04-01

02

哲学,学校顶层

设计价值观体系的选择


【刘彩凤】教育哲学,听上去好像很玄、很形而上、很不接地气,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行为都受自己的人生哲学体系支配,只是日用而不自知,教育工作者也是一样。所以,当我们想要创建一所学校的时候,就必须把“日用而不自知”的东西显明出来,我称之为显明办学人的对教育的前设认知,即教育哲学。我相信,任何教育样态的诞生与发展都取决于办学人对生命、对生活、对文化的前设认知。 

【陶继新】一个校长,能谈教育哲学,而且又谈得如此从容而又深刻者,真的是“几希矣”,可它确实如“中庸”一样,“百姓日学而不知”。“不知”并不是不重要,而是极其重要,尤其是对于校长更为重要。校长有了一定的教育哲学的思考,就会有不同一般的高境界与大格局的“前设认知”,从而引领师生走向一个美好的前程。 

【刘彩凤】我对这三方面的前设认知是—— 

每一个生命都宝贵,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蕴含能量、自带光芒的恒星,好教育发现恒星,让人类文明的星空更加璀璨; 

每一段时光都宝贵,每一个孩子的童年时光都应该成为照亮一生的光之源泉,好教育提供温暖而有力的引导,用人性与智慧之光照亮童年; 

每一民族的文化都宝贵,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在本土以及世界文化精华的滋养下茁壮,好教育引领莘莘学子踏上一条通往全人类共同幸福的跨文化创造之路。 

【陶继新】孟子说“人皆可以尧舜”是很有道理,一个人从其呱呱坠地之日起,就已蕴含了巨大的生命潜能,只不过有的时候,这种潜能被爱着他们的教师以至家长无意间扼杀了而已。而好的教育,则是促发这种潜能喷薄而出,进而演绎出万千精彩。 

每一个人只有一个童年,教育的责任,不但要让其儿童时代就充满生机而又幸福无限,而且还能很好地打开其智慧之门,为其未来发展积蓄精神的能量。 

中国优秀的文化可以滋养生命,世界的文化也可让生命放射出精神的光芒。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外优秀文化都有着真善美的特质,也都摇曳出艺术的光芒。我们不但要引领孩子要学习中外文化,还要如你所说,走出一条跨文化的创造之路。 

【刘彩凤】其实,在这三方面的前设认知之前,还有一个更底层的信念或者说是信仰基础,那就是我们对教育的信仰,我们信仰教育是启迪人性、变革世界、创造幸福的文化力量。 

【陶继新】特别欣赏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他有一句名言:“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仰。”办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教育者如果没有了信仰,即使才高八斗,也有可能把教育引向歧途。 

【刘彩凤】厘清了自己的教育哲学,接下来,办学人需要在这样的信仰根基上建立起一整套办学的价值观体系,包括创建这所学校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使命,是回答办学的使命担当的社会责任。我们理解:用教育焕发变革世界的文化力量;愿景,要回答我们努力达至的最佳水准、具体目标,我的努力目标是:国际化视角下,卓尔不凡的本土现代小学校;价值观,则要回答办学团队认为正确的做事方式。我从自己30年带班、教学、教科研以及个人的经历,提出我认为正确的为师之道和最有价值的育人目标:每一个世恒教育人都要心中有爱、目中有人、手上有方法,帮助每一个进入世恒的孩子成为有爱、有梦、有力量的未来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陶继新】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都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精神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强的融合性和渗透性,是学校发展的底蕴所在。“心中有爱、目中有人、手上有方法”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他们抵达德才兼备殿堂必备的品质与智慧。有了这样的教师,孩子成为未来幸福人生的创造者方有可能。 

03

伙伴,学校运营

管理团队软实力的选择


【刘彩凤】精神层面的根基一旦确立,物质层面的生发就有了方向、有了标准、有了实现理想的可能性。《道德经》对世界万物解释:无,是天地的初始,有,是万物的由来;无中生有,从0到1的过程,其实是道的力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在道的创生力量之上进一步的、无法阻挡的展开。因此,我们学校创校之初,在校舍、团队、课程、学生、成绩等方面,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首先要有道,有信仰、有使命感、有愿景、有价值观方向。有了这些,坚持下去,后面的一、二、三以至百千万就会在道的“自发秩序”推动之下生发出来。所以,我个人觉得,从0到1的过程,最重要,也最激动人心。应该说,创建学校的第一步:体现教育哲学,建构价值观体系。 

【陶继新】“无中生有”之“无”看似“0”,却有着巨大的能量,没有这个“无”,所谓的一、二、三及其万物都无从谈起。可是,又有多少校长关注了这个“无”呢?你对中国古代哲学领悟得如此深透,令人敬佩!其实,真正的教育家型的校长,几乎无一不对哲学有所研究,孔子、孟子如此,王阳明亦如是,没有哲学的支撑,是绝对进军不到教育大家阵营之列的。 

【刘彩凤】创建学校的第二步,我个人总结为搭建团队。因为,我相信,品牌的力量来源于人。在共同的价值观体系感召下,聚集起创办学校的核心团队,与他们一起成为创生课程、建造校舍、宣传传播、吸引理念相同的家庭来共建教育共同体的力量。在价值观体系确立之后建立起来的这个团队,一定是一个高能量团队。高能量表现在硬实力与软实力两个方面。 

【陶继新】核心团队的构建,需要像你这样的有思想、有信仰、有智慧的校长的引领,同时,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还要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合作共进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高能量的团队,从而成为学校更好与更快发展的中坚力量。 

【刘彩凤】谢谢陶老师鼓励。一个理想化的教育实体所定义的高能量团队成员,必须具备一些软实力。就是您所阐释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团队共进的品质”。比如,我在招聘启事中会提出:极具开放与接纳、引导与改变的力量;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长自己、改变世界、创造幸福;认同“素养高永远不怕考”应试教育下全人培养策略;愿意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并提供指导;积极地融入并创造注重合作、深耕传统、圆融世界的世恒团队;热情而专业地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陶继新】你所说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不能只看是否有有骄人的荣誉称号与毕业于品牌大学,还要看是否有蓬勃的爱心与积极向上的动力,若干年后具有硬实力。这样的软实力,对学校才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校也要为这样的教师提供平台,他们在学校里更有尊严,更有归属感,也能更好发展的时候,他们就有可能扎根于学校,并积聚成一种能量场,进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从而让身在其中者文而化之,在持续努力的时候,也有了一定的软实力。诚如是,学校之兴也就有了希望。 

【刘彩凤】教师个人与学校,是鱼水情深,互相成就的关系。你所说的学校为教师提供平台,他们在学校里更有尊严,更有归属感,也能更好发展的时候,他们就有可能扎根于学校,并积聚成一种能量场,进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从而让身在其中者文而化之,在持续努力的时候,也有了一定的软实力。这些道出了我的心声,为此,我们正在构建“共生共进机制”,提供教师发展平台。 

【陶继新】非常欣赏你所说的“共生共进机制”,因为只有这样,每个人都要发展,而且是同舟共济,一起发展。其实,绝大多数教师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而这种潜能需要外力,更需要内力。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为仁如此,自我发展亦然。当具有内在动力之后,就不需要什么督促与检查,而是因内驱力之大而自我快速成长。同时,不能只是自己发展,还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在自己发展与成功的同时,也希望并帮助别人发展且走向成功。当形成这样一种共生共进的精神文化氛围的时候,就有了持续不断甚至是飞跃式的发展,学校就有了生命的底气,也有了美好的前景。剑澜校长懂得激发教师主动发展的动力的要道,他的材料,正是开启共生共进的精神文本,如果能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就会生成一种新的气象。 

【刘彩凤】我们小学部也是如此,我会和每一位老师共享学习资源、共担工作职责,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学部是自己孕育的孩子、自己一手带大,舍不得离开! 

【陶继新】相信你们小学部会更好发展起来,因为您本人就是一位很有自主发展动力者,加之您有思想,肯努力,所以,不但会让自己步入“更上一层楼”的境界,也会让老师们精神昂扬地开启新的征程。其中尽管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可你与他们会同心协力,克服困难,且在享受破解困难的心灵愉悦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绩。 

【刘彩凤】我想,一位教师,如果一辈子都不愿意离开一个学校,觉得这个学校是自己,同时,自己在这所学校就能得到最好的成长,满足自己生活上的需求,他又何必跳槽折腾呢?就像马云说的,员工想离开,一个原因是钱给少了,一个原因是心受委屈了。民办学校,根据人才的贡献定薪资待遇,钱的方面不是最大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才觉得委屈,一定是个人价值的被贬低或者无视。 

【陶继新】老师们之所以感到受了委屈,多是缺失公正公平的人文境界,以及没有得到应有尊重造成的。显然,你非但不会让他们受到委屈,反而会让他们感到有一种家的归属感,并在优质的人文环境,幸福地工作,快速成长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