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且敬父母,莫为子孙

 青竹直上总虚心 2021-04-01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顶天立地,压力很大。这样的时候,该怎样处理对上、对下的关系呢 ?个人认为,且敬父母,莫为子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为什么说要“且敬父母”呢?因为人到中年以后,父母的年龄大多到了耄耋之际。有的已不再人世,有的已病卧在床,有的虽然身体健康,但毕竟是风烛残年,说病就病,说走就走。可以说,这个时候,时不我待,留个父母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中年人一定要有及时尽孝的意识。毕竟现实是很残酷的,常常都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尽孝是好事,人人都说要大力提倡,但常常是说时容易做时难。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确实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毕竟对部分长年卧床的老年人而言,尽孝需要一天24小时伺候,需要日复一日喂吃喂喝,接屎接尿,是个非常辛苦的体力活,会让人身心俱疲。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提醒自己:克服急躁,多多忍耐。要自己为自己打气:生而为人,为孝敬父母吃一些苦,值得!

因为父母的恩情,山高水长,无论是谁,都是报答不尽的。正像孟郊《游子吟》所说的那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到中年,如果父母尚在,一定要珍惜机会,尽力而为,切莫为自己日后留有遗憾。

为什么说要“莫为子孙”呢?不是说不要为子孙考虑。水往下流,人生代代相传,每一个父母,都是会为子孙考虑的。可以说,父母对子孙的奉献,正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家庭动力。这里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两层意思。

一是相对而言。

人到中年,常常要挑起赡养父母和照看孙辈两副家庭重担。留守老家的父母越来越老,需要儿女常回家看看,出钱看病,出工照护。而远方城市打拼的子女,生养的孩子尚在襁褓之中,急需人到中年的爷爷奶奶前去照应。两难之际,需要一个人做出妥善处置。

个人认为:中年人孝敬父母的机会越来越少,而服务子孙的时间来日方长。所以,两相权衡,还是应该把尽孝列为头等大事。

二是中年人不能完全为子孙考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一个人为了儿孙,不可用力过度,什么事都考虑周全。

林则徐曾说:“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子孙如果比我优秀,那么我就没有必要给他留钱,贤能的人拥有过多的金钱,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没我优秀能干,那么我留给她钱也没用,愚笨的人拥有过多的金钱,会增加他的过失。

这段话说得精辟透彻而又超凡脱俗,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说真话,人到中年,作为家庭的顶梁柱,责任重大。因为此时,年迈的父母已经体力不支,无法扛起家庭的重担。而自己的儿女,毕竟年轻,虽然充满朝气,但依然肩膀稚嫩。所以,中年人重任在肩,在为父母、为子女的同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要尽可能地让自己的身心保持健康。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为父母、为子孙提供服务,提供帮助。

总之,人到中年,是一生中最难熬的一段时光。对于“且敬父母,莫为子孙”这样的观点,朋友们赞同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赐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