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世凯为什么没有把新军模范团打造成第二个小站?因为一个人

 文史茶馆 2021-04-02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号大奸雄袁世凯是在天津小站起家的。小站新军是袁世凯东山再起的最大资本,也是后来袁世凯叱咤民国政坛的杀手锏。这支军队表面上是所谓的“国家军队”,其实质却是袁世凯的私家军队,绝对效忠于袁世凯。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运动是宇宙亘古不变的真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局的变化,袁世凯的小站班底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逐渐脱离了袁世凯的控制。最典型的就是段祺瑞,这只北洋猛虎,经常撂挑子,和袁世凯对着干。而冯国璋则很狡猾,对袁世凯阴奉阳违。张勋则更不像话,整天领着一群辫子军,活像从棺材中爬出来的僵尸。

这些让袁世凯很是担忧。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袁世凯决定对北洋军进行改造,再来一次小站练兵。袁世凯采纳一代军事家蒋方震的建议,编练新军模范团,培养一批军官,然后将他们派到各军中任职,以达到改造北洋军的目的。

欲要练兵,必先择将。一支军队能否练好,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位优秀的练兵军官。对于新军模范团的练兵军官人选,蒋方震向袁世凯推荐了他的同学蔡锷。袁世凯也很欣赏蔡锷,准备让他来练兵。但是,此举遭到了北洋内部许多核心将领的强烈反对。头号智囊杨士琦对袁世凯说:“蔡锷是个外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旦让他掌握了兵权,后果恐怕难以设想。”杨士琦的意见代表了绝大多数北洋将领的意见。经过再三权衡,袁世凯只好忍痛割爱,放弃蔡锷,另外物色练兵人才。

正在这时,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自告奋勇,主动请缨,申请主持新军模范团的工作。他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要练出一支和当年天津小站一样的军队。看到儿子这么争气,袁世凯很欣慰,心想,不让给儿子一个磨练的机会。再说了,与其将军权让给外人掌握,倒不如给自家人。于是,袁世凯决定任命袁克定为第一期模范团团长。

然而,飞扬跋扈的段祺瑞还是坚决反对。段祺瑞说,袁克定就是个纨绔子弟,完全不懂军事,让他练兵,纯粹瞎胡闹,再说他的腿脚又不好,有碍军容。段祺瑞为什么反对袁克定担任模范团团长呢?原因真像他所说的那样吗?并非如此。段祺瑞是何等聪明的人!他当然看得出袁世凯编练新军模范团的真实意图。练兵是假,重新分配兵权是真。作为陆军总长,段祺瑞不容许任何人,包括袁克定,分割他的军权。

对于段祺瑞的意见,袁世凯还是不得不顾忌的。既然段祺瑞坚决反对,袁世凯只好退一步,自己亲自担任模范团第一期团长。可是,袁世凯是大总统,日理万机,哪里有时间训练模范团呀?这样,模范团的日常工作实际上还是由袁克定主持。

新军模范团团址在北京西城旃檀寺,团本部在北海,距袁克定的住所很近。终于得偿所愿了,袁克定倒也兴致勃勃,有声有色地训练起来。1915年年初,第一期训练结束,为了展示军威,袁克定率领全体学员到关帝庙前宣誓。誓词为:服从命令,尽忠报国。诚意为民,尊敬长上。不惜性命,言行信实。习勤耐劳,不入党会。誓愿八条,甘心遵守。违反其一,天诛法谴。

可惜的是,袁克定毕竟是个养尊处优的“富二代”。他练的兵用段祺瑞的话来说叫“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袁克定缺乏乃父袁世凯当年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袁世凯当年“每日与士兵共奔走”,袁克定则做不到,他无法与士兵打成一片。而且,作为“太子”,袁克定自认为高人一等,骄矜高傲,目中无人。有一天,他传令某师赶赴北苑参加阅兵,师长命令团长以下军官前去欢迎。当袁克定意气风华前呼后拥地来到北苑时,发现师长竟然没有亲自来迎接自己,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将一万余名待阅的官兵晾在那,阅兵之事不了了之。这里,袁克定一走了之,太过傲慢。但同时,那位师长不亲自来迎接袁克定,也显示出他对袁克定插手军事的厌恶和抵制。

由于袁克定的骄矜傲慢,不肯吃苦,加上北洋内部一些将领的强烈抵制,新军模范团最终昙花一现,没有成为第二个小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