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培:把自觉养出来

 陳昱文 2021-04-02

今天,我和大家聊一聊关于“自觉”的问题。先说个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情。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投降的日军及其家属被关在东北某地的集中营,等待被遣送回国。集中营物资缺乏、条件艰苦。一天,一个美军记者发现在铁丝网的空地上,一群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日本儿童正在学习。没有黑板,就用木板代替,没有纸和笔,就用树枝在地上写。他们是那样全神贯注,仿佛正处在明亮的教室里一样。深深感到震惊的记者说:这是一个可怕的民族,这样的民族是不甘人后的。果然,战后的日本,从废墟中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没有人组织,没有人强迫,仅仅是因为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而觉悟到非学习不可。这就是学习的自觉性。自觉学习是一种获得知识的重要能力,资料显示,人一生的知识有3/4来自自觉学习获得,一个人自觉学习意识的强弱决定了他的志向的大小、兴趣的优劣和品位的高下。常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学习活动中,你们是主体,好成绩是靠“我爱学”取得的;好大学,是靠“我爱学”考取的。一个有自觉性的学生,其成就必然是不同凡响的。

梁漱溟先生13岁的时候,家中请了一个饱学之士为他讲庄子。可刚刚开了个头,老师便病了。一个月后,老师病好了,梁漱溟也把《庄子》学完了。他就是凭着极强的自觉性,不到20岁就写了许多卓有创见的文章,21岁他报考北京大学,总分不够,未能录取。蔡元培校长看过他的文章,也听说过他自觉学习的故事,就说,当学生不够格,那就当教授吧。而且真的聘任他为北大教授。梁漱溟的机遇,源于他少年立志,自觉学习的精神。

作为高中学生,一般来说,你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的人生经验,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成了自我发展的事情,因而本应具备高度的自觉性。但有部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还比较欠缺,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应付式学习。认为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和教师的过问,找不到学习的内在动力, 家长和老师督促时就努力点,如果家长和教师少督促就马虎了事,学习波动性很大。有时为使自己的“表现出色”,特别是为了得到家长的赞许,不惜抄袭作业,甚至考试作弊,采取瞒天过海的方法。

自控能力差。这些同学纪律观念淡薄,在没有老师约束或者老师约束不够严格的情况下,往往出现随意迟到、旷课、上课看小说、讲话、睡觉等违纪行为。并且为老师没有发现或者没有处理而沾沾自喜。

究其原因,他们没有“惧怕”心理。惧怕应该是动物的本能。因为惧怕,所以打雷时会避雷;因为惧怕,所以遇到危险会绕道走;因为惧怕,所以就不敢触犯法律……有些人为什么不惧怕呢?不惧怕违纪了被处分?不惧怕成绩不好被家长责备?不惧怕浪费时间耗费自己的青春……是真的胆大包天?我看恐怕也未必,他们更多的是麻木。一句话,他缺少责任感,缺乏羞耻心。

我们常常感到困惑的是:有些同学上课发言时总口齿不清,课后却神气活现;有些同学一无所长,还沾沾自喜、到处炫耀……你是学生,你值得炫耀的应该是什么呢?一个农民他应该种好他的田地,他却到处炫耀他牌打得好,这样行吗?

我们有些同学,总是将自己的考试失败归结于外因,诸如题目偏难,诸如老师讲得太快等等,以逃避责任,维护“自尊”。而自己到底有没有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攻克学习中的一个个难关,则很少去分析。

古时候有一个和尚犯罪了,由一个官差押送去流放地。一路上日出而行,日落而息。每天早上启程前,官差都要清点一下所带人和物:“和尚、木枷、伞,行李、文书、我。”有一天,和尚把官差用酒灌醉,打开木枷,给官差的头剃光了,自己逃跑了。官差醒后又清点人物。看一看,行李、木枷、伞、文书都在,摸一下自己的头,光光的,嗯——和尚也在,——我哪去了呢? 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你有没有像官差一样,有“丢了我”的时候?

同学们,请珍惜你们的求学时光,把自觉养出来,早晨到校,自觉、专注地早读;晚上自习,孜孜不倦、心无旁骛地温习功课。只要你坚持不懈地自觉学习,你一定会学有所成,也一定会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作者系南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高中语文专家组成员。)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