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画家髡残 溪山无尽图卷赏析

 云锦281 2021-04-02

在上海博物馆看到一卷为清代著名画家髡残的溪山无尽图卷,借此谈一下感想。

清代画家髡残 溪山无尽图卷赏析

髡残,为清代画家(1612-1673),俗姓刘,出家后僧字石溪,法名髡残,一字介丘,号白秃,一号残道者、电住道人、石道人。他削发后云游各地,43岁时定居南京大报恩寺,后迁居牛首山幽栖寺,度过后半生。上博的这卷《溪山无尽图卷》为刘靖基捐赠。

清代画家髡残 溪山无尽图卷赏析

髡残是清代具有鲜明、强烈的艺术个性的画家。为明末清初画坛上的“四僧”之一。在绘画风格上不苛合取悦,不从俗沉浮,以自己独特的画风示世,打破了当时画坛的寂寞和沉闷。他所作山水,在平淡中求奇险,重山复水,开合有序,繁密而不迫塞,结构严密,稳妥又富于变化,创造出一种奇辟幽深,引人入胜之境,另有新貌,有着不同于他人手笔的特色。

清代画家髡残 溪山无尽图卷赏析

髡残的山水章法稳妥,繁复严密,茂郁而不迫塞,景色不以新奇取胜,是在平凡中见幽深;笔法凝重、苍劲、浑厚、荒率;善用雄健的秃笔和浓墨,层层皴擦勾染,笔墨交融,秃笔而不干枯,厚重而不板滞;山石多用披麻皴和解索皴,并以焦墨点苔,显得山川浓厚,草木华滋。他的画以真实山水为范本,具有“奥境奇辟,面邈幽深,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有强烈的运动之美。髡残画山水,用笔如“坠石枯藤,锥沙漏痕,能以书家之妙,通于画法”。髡残善于汲取古法,但更重视师法造化,变前人之法以适自我之意。由此产生了他富有创新的山水画作品。

清代画家髡残 溪山无尽图卷赏析

髡残在构图上讲究法度,与当时流行的过与程式、刻板、枯燥的作品比较,更显新意和勃勃生气。髡残的山水画,在继承传统中,直逼古人,但却不为法缚,面向造化,自出机杼,造妙入神,是一般画家所不能达到的。

清代画家髡残 溪山无尽图卷赏析

髡残主张坐禅悟六法,画画写胸襟。髡残说:“拙画虽不及古人,亦不必古人可也。”他长期生活在山林泽薮之间,侣烟霞而友泉石,踯躅峰巅,留连崖畔,以自然净化无垢之美,对比人生坎坷、市俗机巧,从中感悟禅机画趣。其作品中的题跋诗歌多作佛家语,这不仅因其身为和尚,而且在他看来,禅机画趣同是一理,无处不通。

清代画家髡残 溪山无尽图卷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