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 | 学会【圈划】

 长沙7喜 2021-04-02

今天我们讲一个比较小的技术,可能会被大家忽略,但其实对阅读非常有用:圈出关键词、划出关键句。

图片

① 我们先从最小的应用讲起。

在讲如何破解【阅读理解题】的时候,我就反复说:要回到原文,找到所有对应的词句,把它们圈划出来,作为思考和答题的基础。

家长们反反复复地来问:孩子答题有缺漏、有偏颇、不完整……怎么办?希望大家看过这一篇之后,牢牢记住上面的这个方法。只要能扎扎实实地做到了,大部分问题都可以解决。

有缺漏,就是对应的词句没找齐;不完整,也是对应的词句没找齐;有偏颇……那基本上就是没有找,自己拍脑袋写的。

其实大部分【事实类】题目,比如针对某个问题、文中介绍了哪些方法,比如主人公的想法是什么……不需要太多的分析,只要找齐对应词句,稍微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下,就可以做出回答了。

高年级孩子会碰到【理解类】题目,比如为什么这个方法更好,比如主人公为什么会这样想……其实在原文中也能找到对应的词句(对的,并不会让你毫无依据地自己去猜测)。

只不过第一,可能需要花点心思去找,因为不是那么的直白;第二,线索可能不止一处,而是散落在好几处,甚至需要把它们拼在一起;第三,找到以后,还需要转个弯,把词句中的内容解释出来。

但是,大多数题目,都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对应词句的。养成把它们圈划出来的习惯,绝对能有效地帮助思考。

图片

② 我们再扩大一点讨论范围。

其实上述方法不仅适用于【阅读理解题】。大家自己读一本书,想就某个问题展开【思考】、或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怎么做?

空对空吗?绝对不是。仍然必须回到原文,找出所有对应的内容,作为基础。因为你首先得把【事实】(在这里,就是原文中说了什么)梳理清楚,然后才有可能展开有效的思考和讨论。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写不好【读后感】。因为【读】这个环节就没有做到位——没有把跟你的【感】相关的原文内容,全部都找出来,做好分析。那怎么讨论?说得严厉一点,基本上就只是瞎扯一通。

所以【回到原文】这个动作,必须成为一个基本的意识和习惯。怎么回?一个最简单、也很有效的方法,就是一边找相关词句,一边把它们都圈划出来。(当然,如果有精力做摘录就更好了。)

③ 我再把讨论范围扩展一下。

【学术研究】的时候,不也是一样的?我老觉得“论文”这个词不好,会误导大家,让大家误以为只要空发议【论】就可以了,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比如我做文学研究,那必须首先从文本(也就是作品)本身出发;其次是与这个文本相关的各种资料(但我也看到过很多只做资料,进入不了文本本身的……这个,大概只能说,进入文本的能力不足)。

同样要【回到原文】,找出所有相关内容,圈划、摘录、梳理、分析……我们回望一下:跟最前面说到的,做【阅读理解题】,从操作思路上来说,有太大的差别吗?没有啊,一以贯之的。只不过处理的文本、处理的问题,都要复杂很多、很多。

这也是为什么我经常讲,我教大家的方法,就是我自己在用的。因为许多方法归根结底,底层逻辑是一样的呀!


图片

再说回【圈划】。你说,我只是单纯地阅读一本书,并没有特定的话题、问题想要讨论,还需要圈划吗?当然需要啊。

在阅读的过程中,圈划本身就是我们跟文本互动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注力、思考方向的一种引导。阅读本来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不是吗?(娱乐性阅读除外,不讨论。)

那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反正我自己的经历就是:

曾经,作为初阶阅读者的时候,我常常圈划在段首。

可如果借高阶阅读者(比如某些老师)的书来看,却会发现他们经常圈划的段落中间的某些句子上。于是那些句子就像被聚光灯照亮,会抓住我的注意力,让我忽然间获得更多的感触和领悟。

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他们很厉害,但为什么能这么厉害?直到后来,我的圈划也都变成了后面这种。再回头看看,就明白了:

圈划在段首时,我还停留在【拆解结构】的阅读阶段,还在奋力理清楚作者的讨论思路和逻辑。

而如今,结构对我来说已经昭然若揭(我有时候说自己看书就像拍X光片、甚至是拍CT……),变成一种不需要太多思考的自动驾驶过程,就可以进入【寻找能激发我的点】的阅读阶段了。

我的圈划,不再是跟着作者的思路,而是叠加了我自己的思考路径:

我对这本书的呼应,我最近在思考的、或是一直盘旋在我脑子里的一些问题的投影;以及,很重要的,在这本书我看到的(与其他书相比)新的东西——它们通常不会出现在结构里,会出现在段落中,等待着……发现的眼睛。

我根据自己的思考,通过圈划,把聚光灯打在这些词句上面。


你看,【圈划】就是一个最基础的技术动作,小学低年级就应该开始操作,培养意识、养成习惯,然后一步步进阶,最终就可以把我们带到越来越深、越来越有意思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