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朋友们反复探讨了做农业如何不赔本的问题,得到的结论是,除非个体经济,单干买卖,并且打造出精品,尚品,否则做农业难以养家糊口!我承认,在吃喝穿戴读书看病都攀比排场的今天确实如此。 如果想解决这些问题,有人认为办合作社可以,但办农业合作社能赚到大钱吗?绝对不是,不客气地说,十有九赔无疑,尤其是城里人下乡务农,缺乏经验,不赔本,难!我可以坦诚告诉大家,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本人近三年来,没赔本了,原因何在?在于探索有自身特点的模式,确保能够灵活多变,更可保本略有盈余运营的模式。 谈起模式,现在的模式很多,许多知识精蝇们不大在乎农业模式,只守住某个村所谓改革开放先锋就一切搞定,可是我去了那个村一看,方知道,是硬撑的,没有人服气。所以,我就根据我这些年来艰苦的探索,用松散管理,以不变应万变,以形散而神不散的方式管理,朝前走,不停步。当年,从骑着电动车打米,到现在机械设备除耕地收割以外基本齐全。 我们先来看看当今的农业局面,我以为,农业就是土地,土地管理的科学不科学才是最关键的环节,而当今的土地管理方式,是条块分割,零零散散,神散形也散,各自为战的方式,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落后的管理方式,连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如。 在2014年,我查阅了有关合作社,家庭农场资料,仅信阳市就有5000多个合作社,还不算家庭农场。我接触了几个合作社,发现许多注册农业合作社基本是个空壳,没有运行,而在正常运行的,基本做法就是先圈地(流转土地),农民为他们打工,农民打工不赚钱,进城打工,农民再也不能回到土地主人的地位上去了。 这些合作社都在拼关系,跑人脉,最终理想不能实现,贷款利息还不上,赔本以后,便落荒而逃,最终土地撂荒。因为土地已经流转成他们的资产了,谁也不敢去接手,百姓也不敢动,就这样浪费资源。但有的合作社或者农业经济组织有实力,有背景,可以通过许多人脉关系搞项目资金,似乎能够大显身手,仅盆景罢了,实际上经营非常惨淡。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是没给当地带来实惠,二没有深入调查市场,不知道种什么才能俏销。还有的一味贪大,就不知道做农业,应由小到大,比如我党初期王明们也是想做大的,想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结果败的一塌糊涂,只有毛主席才弄清楚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建立革命根据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此发展壮大。而我们这些自诩有钱的资本家们,不信这套,只管玩大的,自己还不知道怎么种田,就流转几百亩上千亩数千亩土地,把希望寄托在政府给钱他烧币,目中无人,盲目生产,最终是赔本告终。 还有,当今因为流转土地,会引发许多矛盾,比如条块分割问题在于,当时大集体时期分的土地有好有差,有产量低产量高之别,还有种什么庄稼收成好的区分,那些不愿意转让土地的人,硬是搞的对方哭笑不得,不是有产权法吗?这产权是我的,我不流转,你把我咋的?造成关系不处理好,水资源没法使用,走路都困难。商纣王之所以失败,主要是俘虏过多,消化不了,而我们的贪大农业经济实体,成了商纣王,俘虏了不少老百姓,又消化不了,投入了大量资金,由此败北是再正常不过的。 做农业,自耕自食可以,如果想商业化,只有产量高,无论什么毒粮食,只要卖出,就可以得到利润,如果做传统农业,人们的消费水平毕竟有限,不看市场,不搞清需求,种植这种大面积农作物,必然形成大量积压,几年难翻身,甚至十年八年喘不过气来,是正常的。纵使有政府项目支持,最终还是要找到市场销售对路的产品,这样搞,赚大钱与你无缘,赚小钱也没你的份。 今天的粮食问题,已经是混乱不堪,各行其道,1975年周恩来在五届人会议上提出中国人解决了吃饭问题,后来又说谁养活了14亿人,到现在又说中国的土地根本养活不了14亿人,全是鬼话连篇,印度只有中国五分之一国土面积,怎么养活了13亿多人?难道他们都吃牛粪,喝牛尿生存吗? 大批的中国懒汉们,对霉国的转基因粮食很感兴趣,不研发种子,不在传统种子上做文章,就听他们鬼话,搞起转基因来。但我从种植中观察到,长期使用除草剂,农作物因为抗性,为了保命,根本没带出高产,跟不用除草剂化肥农药的传统好种子差不多,而它们的出米率,营养成分根本不能与传统作物相提并论,奈何这些人根本置之不理,一意孤行,那只有按计划,数日子,吃出病来减少人口。 所以,我老许在乡下的八年,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外来资金,除用多年老俩口积蓄前期投入改造旧房子,购置必要家具等,全凭自己的努力和探索,终于做到种传统作物不赔本,能够保本经营略有余地,坚持走下去,自我感觉良好。 松散合作社怎么组织?我是先找到传统作物种子,以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做试验,认真记录种植过程中需要的成本,将自已食用过剩的,寄给支持传统作物的网友品尝,结果大家说我的大米便宜,要合理定价,他们的参考价格让我大为惊喜,原来老种子作物在人们心中的价格如此之高!还有稀有种子比现在的定价高出几倍。 最初,我回乡办合作社,提出我的运作模式,因为大家看不到什么希望,原先合作社成员基本做鸟兽散,此时我开始重组,真正做到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提出,你帮我种传统作物,按要求种,我帮你增加收入,第二年,先选两户,粮食送来就给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第二年,产量五千斤,还没到过年,大米全售光。 当人们跟我一起干,收入有明显增加后,第三年队伍有了壮大,一些做土特产的农户也找来了,种植水稻扩大到二十亩,除留够口粮外,售出七千斤大米,外加香菇,木耳,银耳,野山果,收入有了增加,再往前走。 到第四年,大米销售达万斤了,就这样一年增加一点,到现在每年可供大米二万斤,各类土特产,大豆,玉米,红薯,时令山野果,板栗等,可以维持下去了,到后来提高产品质量,品位,买了真空包装机,烘干机,打米机等,弥补了一些亏空,到现在保持三人在合作社本部组织种植、接单,发快递,解决每月一万多元费用问题,慢慢的日子过的不像以前到家里拿积蓄填窟隆了。 谁识货?对粮食安全标准高的同志们,这些同志听说老许老种子老口味货真价实,都慕名而来,真情帮助老许搞生产,比如打米机的问题,大家看我整天拉着稻谷去加工厂打米,集资帮助我买打米机,为了感谢网友们的支持,我将打米机钱折价换成米以回报,双方都满意。 这时候,我又想到一个问题,啥叫合作社?除跟我一起种地的农民是合作社成员以外,所有购买合作社产品的网友,都必须视同合作社社员,必须视大家如亲人,亲如一家,谁加入我们这个合作社的购物,谁就是我们的社员,实行直供方式,增加各类品种,按照南方喜欢籼稻,北方喜欢粳稻米的特点,分别不同给大家提供需要的老种子粮,而且把稀有品种认真种植奉献给大家。这样,人们就觉得老许是个好同志,吸引了不少有识之士前来考察,并写了文章给予热情赞扬。可见稻菽千重浪《好人老许》、北京绿十字会《原种守护者,藏在深山的“老许”’》等文章。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所走过的路,觉得,我这个合作社,是形散神不散的,看似各干各的,也不是当年以一个生产队为基础的生产组织,实际上是组织非常严谨的。比如,在种植方面,我每年召开一次农耕大会,给社员签订合同,提出要求;生产过程,在施肥、育秧、插秧、除草时,必须提前要告知,过后检查评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绝不迁就。自己种的庄稼,严格规范操作规程,一切向我看齐。事实上,也就是个自我约束的问题,大家一旦形成习惯,都自然按要求办了。 另外一个集体,就是消费社员,消费社员在消费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决不原谅自己的工作不足。对产品口感,品相,包装等提出的要求,及时改进,包装材料由简易包装到真空包装,包装费用提高了N倍,直到基本满意为止。尤其是产品的多样化,使众多消费者感到琳琅满目,客户逐渐稳定。 我这个松散模式,对生产者要求言行一致,对客户负责,合作社本部做推广,虚心听取客户意见,有则改之,志同道合者谋,生产、消费一条心,不掺杂,不使假,以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以诚待人。合作社社员都要为理事长出主意想办法,要对不曾谋面的客户高度负责,一个信念,就是咱们种好粮,让别人吃好粮,要积德行善干好事,消费者吃粮放心,种植户才能安居乐业。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经过几年的努力,发现,让会种田的农民种田,让会种田的农民多赚钱,让会种田的农民自担风险,让会种田的农民知道种什么粮食才安全,这样,合力就自然形成,抱团取暖就自然而然。 本合作社的模式和理念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我们将继续以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的形式组织,探索松散式合作社的经验教训,提高效率。 我们将更加清醒地认清当今农业产业的新形势,新动向,继续按照毛泽东思想指引的方向,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恢复和发扬当年的优良传统,坚持培养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有抱负,有远见的新农民,严把粮食安全生产关,继续走好我们这个看似无形则有形的松散合作社道路。 松散合作社,连着你我他(她),我们一起前行,种好粮,吃自己的特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