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月底天一大联考“效应”作文讲评及名师下水范文展

 郑州一中侯巍 2021-04-02

yu-yuwen| 遇语文



撰文:郭鹏源、 丁智会、王琳琳、胡记霞

审题指导:王琳琳     美编:李晨华

原题再现: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

       在生活中,人们总结出了各种“效应”。下面列举了几个“效应”。

      戈培尔效应:来源于纳粹铁杆党徒戈培尔,他负责纳粹党的宣传工作,他说过“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

晕轮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权威暗示效应:一位化学家称,他将测验一瓶臭气的传播速度,他打开瓶盖15秒后,前排学生即举手,称自己闻到臭气,而后排的人则陆续举手,纷纷称自己也已闻到,共实瓶中什么也没有。

即好效应: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

      读了这几个“效应”,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围绕“对接触到的外界信息应持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与写作指导:王琳琳 

一、审材料:

戈培尔效应:盲听盲从,轻信谣言,对谎言不加思考和辨别。

晕轮效应: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盲目相信,以偏概全,不去全面认知。

权威效应:迷信权威,从众,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不关注真理。

美即好效应:被(谎言)外表蒙蔽,不深入探究认识,不透过表象看本质。

这些都是我们要避免的。

综合以上四则可以得出:

保持理性清醒的头脑,相信真理,尊重权威,不盲听盲从,要用逻辑和思维去辨别,排除偏见,以接近真相;

不仅要自己看到真相,还要以全面可靠的信息和广泛的传播途径去驳斥谎言,让更多的人看到真相。

二、审要求:

请注意题目中的提示信息:

“请结合材料中内容”:“结合”,也就是结合其中的任何一则都可,也可以综合考量。这相对“综合材料内容”,已经降低了难度。

“你有怎样的感想”:暗示这是一篇议论文,并且文章要包括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观察、体悟和思考,要写出现实意义。

围绕“对接触到的外界信息应持的态度”:提示你关于以上四则材料的写作内容和主题,是人们应如何看待纷繁杂乱的外界信息,并且如何做。

优秀题目
  • 我们要有一双“火眼金睛”

  • 求真勿轻信 格物须致知

  • 流言须考究 真相还蕴深

  • 执理性之灯 照明辨之境

  • 善全面深入 贵明辨是非

  • 不畏浮云遮望眼 破除干扰方求真

  • 眼耳接收世界 真心拥抱真实

  • 理性独立思考 未耽信息之洋



1
名师下水作文

为己为国 拨云见日 

     新郑高中 王琳琳 

一人说,两人说,人人说闻到臭味,自己信,自认臭味弥漫。一人说,两人说,人人说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一人说,两人说,人人说集市有虎,魏王疑,庞葱无复恩宠。人一旦选择放弃自己的判断,轻易相信别人所说,危机也就不再遥远。一人理智,二人理智,人人头脑清醒,谎言无处遁形。一个声音,两个声音,人人理智发声,世界月朗阳明。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人生行途,总会遇到乌云遮蔽,谣言悄无声息走入人群当中。

沐艳阳温暖,浴明月清辉,本是人生行途之幸。可君不见,大蒜盐水白酒双黄连可杀死新冠病毒的谣言,漫天飞舞;“特朗普为中国豁免一种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药物专利,令中国直接仿制”的谎言,甚嚣尘上。更有别有用者心恶意抹黑:让我国疾控中心流行病首席专家吴尊友“说”中国确诊人数已高达几十万;官员都是N95,医护人员全是一次性医用口罩,权利与天使,天壤之别……谣言,尤其是披着权威外套的谣言,虽不会威胁生命,却时刻恐吓人心,让更多不明真相者加入扩散大军,连郴州一民警也参与了“确诊病人擅自脱离隔离且有反社会情绪”的转发。

“流丸止于瓯臾,谣言止于智者。”人生行途,须有理智的头脑、独立的思考,不迷信权威,不一云障目,不人云亦云。

谣言如酒,闻之芬芳,咽时凄苦。倘若因闻酒香而贪杯,未免沉迷,伤身误事。当唐玄宗迷醉于“野无遗贤”的谎言,他的帝王之途已现末路,盛唐气象亦将永为历史;当李存勖沉迷在伶人营造的假象,十五年夺取的天下,只消三年气数已尽。而今,当家长相信学习“量子能量”速成,就把孩子的未来托付给了无良商家做试验;当家长迷信“女德班”的幌子,就把孩子推向了精神奴隶的泥潭。当人们放弃理智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付出的代价轻则一生,重则一国。

罗曼罗兰言:“及时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的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行走在人生之途,为己为国,理性的头脑,独立的思考,不迷信权威,不一叶障目,不人云亦云,很重要。

巴金在《做一个战士》中写道:“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朗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享受阳光,却在暗夜里燃起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人生行途,须有开阔的视野和胸襟、广泛的途径,驳斥谎言,让更多人看见太阳。

人言之所以凿凿,是因为知道的太少。玄宗、庄宗若想不被臣下戏弄,就要学唐太宗有博大的胸怀,广开言路,虚心聆听真相的声音;家长若不想做被收割的韭菜,就要有开阔的视野,多途径了解学习的规律。我们若想不让疫情谣言跑在真相前面,就要抢占阵地——通过媒体、网络及时公布真相,普及防护知识,引导舆论。“驱散黑暗,这是战士的任务”。

方志敏说,人不能同草木同腐,人应当有所作为。人生行途,享受得了阳光的温暖,亦要有能力拨开云雾,驱散黑暗。如此,清醒行于人生途上,达至天下四方。

2
名师下水作文

莫为繁花遮慧眼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 丁智会            

这是一个信息狂欢的时代。多种信息搭载着多种“效应”蜂拥而至,将我们裹挟其中,不知西东。在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时代,请你勿徘徊、勿彷徨,正如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所说的:“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面对纷繁的信息,愿你擎理性之灯,穿越迷雾,走近真相。

“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话重复一百次就会变成真理。”戈培尔效应让人深思。自古以来,谣言似乎与人相伴而生。“三人成虎”“丁公凿井”,真相辗转相传而成讹。今天的多媒体传播时代,谣言更是鼓噪而进,传播速度令人心惊。还记得5.12汶川地震中以身护子的“手机妈妈”吗?“宝贝,如果你活着,一定要记得我爱你”的真情曾让多少人动容?然而真相是这只是一位网友虚构的故事。如果我们在感动之余能多些理性,多些调查,这样的假新闻又怎会被屡屡转发?在全民抗疫的关键时期,“双黄连对治疗新冠有奇效” “喝白酒有利于抑制病毒”等虚假信息极大了干扰了抗疫进程。面对纷繁的信息,如何才能不沉沦于网络螺旋下降的漩涡?愿我们擎理性之灯,以科学武装头脑,不丧失责任心,守住心中的月亮,这样才能去伪存真,让谣言无处遁形。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面对纷繁的信息,愿你扫除眼底狭隘的阴翳,穿枝拂叶,拥抱森林。

人际交往中的晕轮效应和美即好效应告诉我们在看问题时极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俄国著名文学家普希金爱上了“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坦丽,在美即好效应和晕轮效应的影响下,他为这个女人失魂落魄,还最终为她死于非命。在这个充斥着眼球经济的时代,“美颜即正义”成为不少年轻人信奉的法则,一旦一些“大叔”或“小鲜肉”的人设崩塌,不少拥趸捶胸顿足,如丧考妣。面对纷繁的信息,我们必须摆脱狭隘的视角,看人待事不限于片面,不流于表面,由表及里、由点及面,辩证地看待人和事。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视角,更清明的眼神,才能在纷繁的信息中不为片叶障目,望见广袤森林。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面对纷繁的信息,愿你执勇气之剑,敢于斫破权威之厚障壁,迎来属于自己的曙光。

还记得苏格拉底手中的那枚“苹果”吗?那是权威效应的最佳明证。不唯师,只唯真,柏拉图那种敢于说“不”的品质是多么地可贵!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振聋发聩之声就吹响了质疑君权神授的号角,千百年来,虽统治者屡屡噤口,但质疑的勇气、批判的傲骨依然存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时代的前进之声应伴随着我们的思维发展之声。当代青年,勿在“唯唯诺诺”的应和声中丧失了真我。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要敢于质疑,敢于搅皱一池春水,荡出自己的涟漪。当然,提倡质疑和批判,不是要要让大家做愤青,质疑应伴随着科学的探索之光和理性之光。

信息纷纷,“效应”扰人,何以甄别?何以采撷?

曰“运用脑髓”,愿你有清醒理性的头脑,曰“放出眼光”,愿你有清明智慧的眼神,曰“大胆来拿”,愿你有质疑权威的勇气!

莫为繁花遮慧眼,莫为“效应”遮望眼!

3
名师下水作文

 轻信盲从须摒弃,理性辩伪才存真

                                 郑上实高      郭鹏源

无论是戈培尔效应,还是晕轮效应;无论是权威暗示效应,还是美即好效应,无不在告诉我们:接触的外界信息纷繁复杂,我们极易轻信盲从,被外在牵引,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要拨开迷雾,还我一片清明,就必须摒弃轻信盲从,理性地辨伪存真。

勿迷信权威、浅尝辄止,要精钻细研,接近真相。

相信权威没错,可如果变成迷信权威,就会出现一系列啼笑皆非之事:若只相信笔战时鲁迅投向学者章太炎的讥讽和扔向翻译家邵洵美的轻蔑,后人又怎可以看清章太炎在文学上是成就斐然、邵洵美是施蛰存心目中“富而不骄、贫而不丐”的世家公子呢?若哥白尼迷信于“地心说”,何来为近代天文学铺平道路的“日心说”?若费尔巴哈迷恋于唯心论,又怎会在日后建立为马克思主义登场扫清障碍的唯物主义?若崔永元不调查取证,轻信了“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谬论,又何来更多中国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和思考?不迷信权威,多调查取证,多精钻细研,人类才在各自领域推陈出新,推动人类文明滚滚向前。

勿听信谣言、三人成虎,要辨别真伪,还清原貌。

SARS病毒肆虐,“板蓝根”被疯抢;日本核泄漏,加碘食盐被扫光;新冠病毒猖獗,“双黄连”被抢购。中国民众如此,其他国家民众亦然:非洲蝗虫嚣张,遮天蔽日,粮食被囤存,国际粮价被抬高;某国,新冠病毒泛滥,社会治安不堪一击的谣言使手枪抢断货的场面频频发生。人类在面对外界信息时,不辨真假,抱着“你抢,他抢,我也必须抢”的心态,很易于盲目从众。可事后看来,会不会觉得小题大做?哑然失笑、哭笑不得?

勿被外表蒙蔽、两叶掩目,要明辨良莠,妍媸俱现。

西晋文学家左思丑到让世人掩面而嘲,但却不可忽略其文思斐然、缔造“洛阳纸贵”一时佳话的事实;“浓墨宰相”刘墉“罗锅”奇高、身材异样被世人耻笑,但却不得不肯定他经世治国之才能、清正廉洁之品质;韩红身材肥胖、长相一般,但却在公益事业上孜孜不倦、卓有信誉;“宇宙之王”霍金虽身体残疾、口齿不俐,但却在科学上有傲人天赋:一部《时间简史》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永远的24号、“黑曼巴”科比也曾因肤色被人看不起,但却也该看到他为免于平庸,补足自己短板日日“凌晨四点”的努力。他们虽没有人人歆羡之美貌,却也在不同领域笃学不倦、各有千秋,正是:草萤非火也耀眼,荷露非珠也炫目。我们只有不戴隐形眼镜,不被外表蒙蔽,明辨良莠,才能走向理智成熟。

可也有一些人“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内里却破败如残絮:前有“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汪精卫弃民族大义于不顾,成为人人可唾的大汉奸;今有潇洒倜傥的罗志祥周旋于众女子之中,行为败坏,成为人人不嗤的病花痴。人若妙玉,不得有玷;质若芳兰,不得有污。若人们不辩这些人内在妍媸,轻则会落得遇人不淑的笑柄,重则被拖入泥淖,万劫不复。

勿片面看事、以偏概全,要洞若观火,窥见全貌。

“管窥窥豹,略见一斑”,“井底之蛙,所见不大”,以一推百,必有局限。物有两端,事有两面,我们所看都只是局部,我们不仅要知其一、更要知其二,依次递进,才能渐至清晰醒目,走向真实。

巴尔扎克曾说过:“真理喜欢捉弄人,他总是给你看虚幻的东西,然后自己藏在别处微笑。”所以,无论何时,我们对各类外界信息都要有甄别之心,有全面思考之力,如此,才可以用智慧的头脑窥见隐于其后的真实,发觉早已等待我们良久的真实。正谓:轻信盲从须摒弃,理性辩伪才存真。

4
名师下水作文
莫让“效应”禁锢了思考

中牟一高  胡记霞

当朋友圈内的链接真假难辨,当手机APP上的“新闻”不断反转,当看似完美的“网红”其实“败絮其中”……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其实是人们缺乏“独立思考”,从而跳入了“效应”的怪圈。我认为,面对接触到的纷繁复杂的外界信息,我们应该摒弃盲目,莫让“效应”禁锢了思考。

面对千遍谎言,我们应跳出“效应”, 理智清醒,不轻信

古语云:“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在网络社会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信息,我们应睁开“慧眼”,跳出“效应”,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情绪发泄,多一些较真拷问,少一些盲目转发。比如看到“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这样的信息,我们就先要在心里想想合不合情理;看到“中部战区空军播撒消毒粉液”,先在心里思考这种行动是否现实……当公民都能跳出“效应”的怪圈,能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网络谣言就会不攻自破。

面对众人观点,我们当跳出“效应”,谨慎选择,不盲从。

别人在鸟笼里盲目前行,愿你在鸟笼外欢脱快活。”“效应”如鸟笼,跳出才会有思路。造汽车,别人成本决定价格,我用价格决定成本;论比赛,别人执着于训练自己,我执着于改变规则;拉广告,别人攀关系,我找高管上课。于是,福特汽车同期销量全球第一,泰罗成为“管理学之父”,脱不花稳坐罗辑思维公司第一把交椅。跳出“效应”,独立思考,他们都运用自己的智慧,攀登至人生的巅峰。

面对华丽外表,我们要跳出“效应”,明辨识人,有主见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在北大,蔡元培跳出以外表识人的“美即好效应”牢笼,进行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育改革。陈独秀、胡适、梁漱溟……一时间,北京大学集合了像群星一般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学术头脑。蔡元培跳出“效应”,兼容并包,不看外表看头脑,不看家世看学识,明辨识人,不拘一格,广延人才。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开时代风气之先者,也让北大成为全世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一流大学。先生在此,北大重生

《礼记·中庸》有言:“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我们不论身处何方,操持何业,都应该具备大胆质疑,独立思考,舍我其谁的精神。莫让“效应”禁锢了我们独立思考的大脑,莫让“效应”遮住了我们眺望真知的双眼。让我们跳出思维的牢笼,让真理显现出它应有的光芒!


“遇语文”,一线名师精品语文号, 欲集结万众语文人,百名主创团队,立足河南,放眼全国,打造最硬核语文自媒体,只发原创精品语文教学类文章:阅读、写作,备课、备考,教育、教学……邂逅就在转角处,最美语文遇上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