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名校名师精讲教案及原创精品课件(可免费下载)

 郑州一中侯巍 2021-04-02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精讲教案



该课曾获得郑州市优质课一等奖
网上可搜到教学视频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
郑州一中  侯巍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准确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重点语句的意思;了解新闻的“零度写作”原则;深入探究本文的细节描写。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自主交流,分层指导;合作探究,总结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铭记历史惨痛教训,珍惜和平、自由、幸福的生活,尊重人性。

重点难点: 

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学时计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这是一条延伸的铁轨,插满了留言牌和吊唁的玫瑰,这也是死亡的代名词,因为铁轨的尽头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出示图片)奥斯维辛,哨所林立,电网密布,(出示图片)这是毒气室和历史照片“毒气室等死的犹太人”,(出示图片)这是焚尸炉和焚烧尸体的历史照片……,(出示图片)一位纳粹头目对新来的囚犯叫嚣:“只要进了集中营,除了焚尸炉的烟囱,没有其他的出路。”

二.提纲挈领,整体感知

(出示图片)法西斯的罪恶,罄竹难书,德国纳粹的举止,人神共愤,奥斯维辛定有许多值得报道的东西,但作者罗森塔尔,在文中为什么一再强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出示图片)速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速读2分钟,讨论3分钟,共计5分钟

1.“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曾经是有新闻的,那就是纳粹大屠杀的骇人罪行,时至今日,众所周知,没有什么可多说的了。

2.“没有什么新闻”是讲这里现在和平安宁,没有非常事件发生,只有参观者的光临,算不上新闻。

3.新闻讲究及时性,集中营的故事已经成了尘封的往事,因时代久远而失去了新闻价值。

4.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新闻标题,反弹琵琶,逆向思维,此地无银三百两,有悬念,新颖独特,个性十足,让人有一看究竟的欲望。

5.奥辛维斯集中营解放以来,每天都有人来这里,或见证,或纪念,或向死难者致敬。对于每个参观者来说,奥斯维辛不是历史陈迹,而是眼前活生生的现实,是刚刚发生的新闻!这里每一天都在重现历史镜头,天天都在播放新闻。因为法西斯的灭绝人性的暴行,是世世代代永远鲜活的教材。

三.着眼手法,深入分析

没有新闻的奥斯维辛,以独特的视角呈现于罗森塔尔笔下,该文从二战后众多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于1958年获得了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板书)。这则新闻报道是凭借什么打动了评委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当年的颁奖词。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

老师先解释一个名词“零度写作”(板书)。“零度写作”强调的是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就是要求记者不偏不倚地将事件发生的经过记录下来。记录过程中不能掺杂个人情绪,不能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更不能用带有煽动、鼓动性的词语。

明白了“零度写作”概念,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本文突破“零度写作”表现在哪里?(共计5分钟

本文作者罗森塔尔极力保持平稳的口吻与语气,却又在字里行间表现了一个有责任感的记者的强烈的愤怒。他说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现在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他看到了参观者的恐惧和羞怯,他感到了绞刑架下的窒息,他借参观者之口,大喊一声:“够了!”作者如实表现了自己在奥斯维辛现场的主观印象,结果成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

我们接下来重点探究一下,本文的细节描写。希望通过抓细节以点带面,对本文的手法进行深入赏析,对本则新闻的价值进行深度开挖。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细节。所谓细节,就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体描摹,或对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一细微事实的形象描写。高尔基称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

了解了有关细节的知识,我们来探究:本课在写景、记事、写人甚至插图方面都有值得推敲的细节,你发现了吗?它引发了呢怎样的思考?

(5分钟的精读,3分钟的小组自主交流,10分钟的全班集体讨论)

1.与历史环境具有强烈反差效果的两处环境描写:

(1)新闻开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分析:如果这景象出现在维也纳的多瑙河畔,肯定会锦上添花。宁静、美好、和谐的景象,暖色调的现实环境,与这里血迹斑斑的历史极不相配,这个被诅咒过的地方,本应该应该永远破败不堪,永远保留着历史的原状,没有阳光,百花凋谢,让人们不断做痛苦的记忆。但是眼前的景象却是如此和平美好,以至于让作者一时无法接受。

这是否表明,生活在阳光下,人们早已遗忘了灾难的曾经存在?已经“没有什么新闻”的奥斯维辛,会不会逐渐消失在人们记忆中?文章所说的“使命感”和“不安的心情”,正是来自心理和现实的强烈反差。

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了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的那几句话——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吧,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2)新闻中间: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的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是控诉和祭奠,那么多人无故的生命被毒死,被烧掉,野菊花的开放是对法西斯的控诉和对逝者的祭奠;是讽刺,纳粹再残暴,终不能灭绝所有生命,雏菊花代表着生命的希望,生命的顽强与永恒。这是寒冷中的温暖,绝望中的希望,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广阔与无处不在、坚韧。

2.照片姑娘温和美好而又隐秘的微笑。她美丽的那样不合时宜,她微笑的那么不合时宜,在众多形容枯槁,表情木然的濒死者的老照片中,她那不合时宜的美丽与微笑穿越时空,想必击中了我们教室中的每一个人。

(1)勇敢的笑:很像刘和珍——坦然面对死亡,丝毫也不惧怕。她的微笑是勇敢的微笑。

(2)自信的笑:她一定是看到了曙光!她坚信,法西斯的暴行不可能太持久,人民终会取得胜利。她的微笑是自信的微笑。

(3)轻蔑的笑:这个姑娘看透了法西斯本质的虚弱,她的微笑表现了对杀戮者的轻蔑。

(4)憧憬未来的笑:是不是因为她正憧憬着自己的甜蜜的爱情呢?

(5)无知的笑:我觉得这个姑娘涉世不深,她对死亡没有太深的认识;并且,她可能还心存侥幸,以为刽子手不会残忍地毁掉她这朵生命之花。所以,我认为,她的笑是无知的笑!她笑得越无知,作者也就越心痛。大家想想看,那么美好的生命,在那么无知的情况下就走向了死亡,这对法西斯的罪行是多么深重的控诉啊!我想献给这位姑娘一首小诗:

阳光下/雏菊开得那么好/姑娘/你以为/这就该是生命的状态了/你微笑地数着雏菊娇美的花瓣/一点都不知道/你也在数着死神的脚步/  

小结:姑娘为什么笑,她在想着什么?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她温和的微笑,闪耀着人性的光明,然而她的生命却被纳粹党无情地剥夺了。

3.插图:劳动带来自由。

没有希望的劳动是没有效率的劳动,对于集中营的犹太人来说,最大的希望和价值就是自由。但是,对于纳粹的语言应该反过来理解:劳动并不能获得自由,“劳动获得自由的口号”是放在拉磨驴眼前不远处的一把青草,驴子想吃到它,只好不停地拉磨,磨主偶尔会把青草给驴子吃,但纳粹绝不会把自由还给犹太人,因为他们要的不只是犹太人穿凿的财富,他们还要犹太人的命!

4.其它细节

(1)全文写参观者唯一的一句话,就两个字——“够了”——这一句临近文章结尾,点到为止,却余音袅袅。它包孕着丰富的感情:对受难者苦痛的目不忍睹,耳不忍闻;对法西斯刽子手的咬牙切齿,义愤填膺;对历史悲剧不再重演的祈望;对和平自由长存的美好祝福……

(2)作者结尾处情不自禁的议论:“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这一句深刻地揭露了法西斯的灭绝人性。又如“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一句造语新巧,本应说参观者观看长廊两边墙上的照片,但作者却说照片上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视点的倒置更加逼真地创设了真实的现场感,有助于引导读者与历史对话。

(3)婴儿的鞋子——连婴儿都不放过,凶残到了极致。在奥斯维辛,每天屠杀6000犹太人。

(4)成堆的头发——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时,在该集中营发现了纳粹德军没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在该集中营中发现了1.4万条人发毛毯。

他们在焚尸之前会把死者镶的金牙敲掉,把一些人的剥掉做人皮灯罩。1945年1月27日,罪恶而苦难的奥斯威辛集中营终于获得解放,当时幸存者只有7600人,他们目光呆滞、面无表情。男性的平均体重35公斤,女性的平均体重25公斤。

总结:和纳粹有关的细节,我还记得这么两个:(1)有一小女孩和母亲都被关在集中营,母亲先被处死了,别人为了安慰小女孩告诉她,妈妈去找爸爸了,很快会回来找你。后来小姑娘也要被活埋,临死前,小女孩睁大漂亮的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刽子手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妈妈回来,就找不到我了。” (2)电影《辛德勒名单》,夜里有几个犹太人逃走了,德军找来大夫,持医用诊听器来勘察楼层夹缝中是否有人藏匿……诊听器本来是给人以生的希望,在这里,却带来死亡的信息。

四.看图写作,拓展训练(创作5分钟,交流5分钟

199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辛德勒名单》有这样一组触动人心镜头,就在犹太人驱赶、屠杀犹太人时,街上出现了一个穿红衣服犹太小女孩,她从人群中走过。辛特勒骑马在远处的山坡上看到了这一幕。《辛德勒名单》是黑白片,小姑娘的红衣是片中为数不多彩色镜头之一。

拓展训练:请加入想象对辛德勒看到的场面进行描写,或对辛特勒及画面中格等人物的行为、肖像、心理展开想象,进行细腻的刻画。

总结:身穿红衣的犹太小女孩,她是影片最鲜亮处,最终,在一辆拖车上,在圣母般的歌唱中,辛德勒又看到了那个身穿红衣的小女孩,但已是冰凉的尸体。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五.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共计5分钟

◆从1996年起,德国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解放日1月27日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

◆2005年11月1日,第6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草案,将每年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以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做法。

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突然下跪,为纳粹德国发动二战表示道歉和忏悔。

安倍晋三担任日本首相后,带领日本议员公然参拜“靖国神社”,一月两次!为日本军国主义僵尸招魂。

2020年不是世界末日,但战争的乌云徘徊在叙利亚上空,军国主义思想还顽固地盘踞在日本政客的脑海,美国依然挥舞着大棒,对世界各地指手画脚。日本向右转,美国搞霸权,战争从未走远,你们怎么看?中国怎么办?这些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思考。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牢记历史,珍惜和平”(板书)。

出示投影)世界美丽家,和平靠大家!

六.布置作业,落实目标

完成本课课后作业(一课一练)。

附板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配套ppt






「重磅」记叙文“一堂好课”详讲细评及优秀作文展(课件范文可下载)

《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设计、精品课件、配乐朗诵(可下载)

高考作文如何写好开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