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蛊》

 润玉幽兰 2021-04-03
各位老师好!今天这两卦是周文王被囚羑里之事件。这其中涉及到周文王长子伯邑考,伯是长,邑为官职,考为名。关于伯邑考史书记载很少,出土文物也没有出现相关记录,具体是伯邑考是征战而死还是救父而亡已无从考证了,但是从今天这两卦也许可以释疑。《封神演义》中伯邑考作为人质交换被囚的文王也许就来自此卦,没有第二个人比伯邑考这个长子的身份更合适作为人质来制约周文王了。

今天这两卦难点之一就是《蛊》卦卦名,资源有限,我能查找到的甲骨文“蛊”字只有四例,全部是关于疾病的占卜:1、有疾齿,唯蛊虐?(《乙》7310)
2、贞:王骨唯蛊?贞:王骨不唯蛊?(《合》286)
3、王疾蛊。(《乙》5393)
4、贞:母丙亡蛊?(《乙》1926)

从甲骨文中我们能得知的“蛊”,是一种疾病,是什么样的疾病呢?《周礼 秋官》 中有这样一个职务—庶氏,“掌除毒蛊,以攻说禬之、嘉草攻之。凡驱蛊,则令之,比之”这个职务就是专门消除蛊的,使用的方法是祈求神明外加使用药物“嘉草”(东汉郑玄注:毒蛊,虫物而病害者。)

另外在《山海经》中也有多条对治疗及预防“蛊”病有所描述:其中多帝鱼,状如囗蜼而长距,足白而对,食者无蛊疾,可以御兵。

有木焉,叶状如樗而赤实,名曰亢木,食之不蛊,

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

《左传·昭公·昭公元年》:赵孟问秦国的名医医和:「何谓蛊」。医和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

并且文中提到《周易》之《蛊》为“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
到了两汉时期,“蛊”这种病又有了鬼惑所致,类似于今天癔症的疾病,在《帛书五十二药方》和《神农本草经》中都有相关药方。

关于“蛊”为人为饲养用作毒害杀人的说法则来自《隋书·地理志下》:“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余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使人食之入腹,蛊食其人五脏。人死则其产业移入蛊主之家。三年不杀他人,则畜蛊者自钟其弊。累世子孙,相传不绝,亦有随女子嫁焉。”

至于商王帝辛为什么要囚周文王,《竹书纪年》:“二十一年春正月,诸侯朝周”“二十三年,囚西伯侯于羑里”。周文王与反对商王朝的诸侯国联系紧密,结成联盟,大商朝当然不会当做什么事也没发生的。

仅供各位老师参考吧。

十七  随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系小子.弗兼与也.
系丈夫.志舍下也.
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拘系之.上穷也.

卦爻辞关键字句注释:

​随:本义:顺从、任凭。
《说文解字》随,从也。

元:元,始也。——《说文》。按,当训首也。

渝:谕,旧时用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说文》:告也。

小子:长辈对年幼者的称呼。
《书经.酒诰》:「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

丈夫:1.指成年男子。
《谷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
2.英武有志节的男子。
3.已婚女子的配偶。

获:俘获;捕拿;逮捕。

道:达。《尔雅·释宫》:达谓之道路。

明:通盟,《诗·小雅》:不可与明。笺:明,当为“盟”。

于:于,通“迂 ”,广大貌。
【玉篇】廣大也。

嘉:美好。

拘:本义:逮捕或扣押。
《书·酒诰》尽执拘以归于周。

维: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维的本义是系物的大绳。

西山:岐山——王弼。

王:周武王。

卦爻辞白话解读:

初九:官史带来商王旨意,占卜是吉祥的。出门前去交换是有功绩的。

六二:儿子被捆绑,失去英武有志节的男子。

六三:英武有志节的男子被捆绑,失去儿子。顺从前往所求就会有所得,是有利于西周稳定的占卜。

九四:顺从会被俘获,占卜是凶险的。因为周文王有诚信仁德,诸侯国才会到达西周朝拜,因此结成联盟有什么罪过?

九五:诚信广大美好啊,吉祥。

上九:伯邑考被扣押作为人质,并且用大绳捆绑他。周武王克殷之后在岐山祭祀于他。

卦辞:首次的占卜结果是亨顺的,有利于西周的占卜,没有过错。


一八 蛊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卦爻辞关键字句注释:

先甲叁日,后甲叁日:社祭。
《礼记王制》诸侯将出,宜乎社,造乎祢。
《郊特牲》称社祭"日用甲,用日之始也"。
孔子曰:“三日齐,一日用之”(齐:虔诚肃敬)

蛊:商王朝之疾病。
《尔雅·释诂》:蛊,疑也。《左传》注:蛊,惑疾,心志惑乱之疾也。
《左传·昭元年》:於文皿虫为蛊。注:皿,器也,器受虫害者为蛊。
《左传·昭公元年》:“女,阳物而晦时,则生内热惑蛊之疾。(蛊)淫溺感乱之所生也”

厉:危险。

可:善,好。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干:乾。

裕:康熙字典:又宽也。《晋康诰》:裕乃以民宁。注:行宽政乃以民安。

父:本意父亲。
《说文》:“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

小:表示程度,相当于“稍微”、“略微”。
《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大反之。

尚:超过;高出 。
得闻先生之余论,则大庭氏何以尚兹?—— 张衡《东京赋》

事:任职、侍奉 ,事业。

卦爻辞白话解读:

初六:天父周文王占得蛊卦,其中有儿子伯邑考,没有罪过,有危险但是最终获得吉祥。

九二:天母太姒占得蛊卦,不好的占卜结果。

九三:天父周文王占得的蛊卦,略有悔恨,没有大的过错。

六四:行宽政安民的父亲周文王占得蛊卦,前往去拜见会有恨惜啊。

六五:天父占得蛊卦,(最终)用美誉(得以脱困)。

上九:不再侍奉王侯了,有更高的超出于此的事业是他(周文王)该去从事的。

卦辞:首次占卜的结果是亨顺的,利于渡过黄河。社稷甲日前三天肃穆斋戒,祭日三天后出发。

​必须聊聊:首先聊聊《随》卦。丈夫一词在商周时期是否特指女性配偶无法求证,毕竟出土文物铭文以官方记事形式展现,我还是认为丈夫指的是具有英武志节的男子伯邑考。据卦爻辞来看,此卦应该是周文王之妻太姒所占,周文王被囚于羑里,商王朝通过交换人质来制约周族,太姒明知道此一去凶多吉少,占卜的时候很纠结是人之常情,另外虽然周文王被囚,朝中还有众多亲属和占卜官员,大家意见不统一也是正常的,有人建议再次占卜也是可能的,毕竟事情明摆着就是羊入虎口,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还记得《蒙》卦卦辞吧: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意思是占卜的时候以首次占卜的结果为准,再三多次占卜一件事就是对神灵的亵渎,是得不到神灵的启示的。所以太姒在这种情况下只占卜一次,然后选择相信。
《随》卦上六的王我认为指的是周武王,毕竟周文王称王在《保训》中被证实,但是伯邑考为晚辈,父亲祭祀儿子与中国传统文化不符。

再来聊聊《蛊》卦。蛊的字义不是很明确,出土甲骨例证只有疾病之意,《封神演义》中妲己创造的一种刑伐叫“虿盆”,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是不是和“蛊”的本意很相似?伯邑考此一去就进入了蛇蝎之穴了,被做成肉羹也并非空穴来风,“有子考”是在哪里有?毕竟商朝有一种酷刑叫做“醢[hǎi]”

聊今天的重点“先甲叁日,后甲叁日”,其实在巽卦看到“先庚三日,后庚三日”的时候我就感觉是一个祭祀活动的过程,可惜当时没有找到文献记载。古人重视祭祀这个不必多说了,《礼记月令》中一年分春夏秋冬有四次社稷,那么除了这些按流程的祭祀之外,又有非常事态下的临时性社祭。例如,天候灾异可社祭,《左传》文公十五年夏六月辛丑朔,鲁人见到"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还有《礼记王制》诸侯将出,宜乎社,造乎祢。

社稷之前三日是要斋戒的,当然不是佛教的不吃肉的斋戒,是“「齐者不乐」,言不敢散其志也。心不茍虑,必依于道;手足不茍动,必依于礼。是故君子之齐也,专致其精明之德也。”
至于“后甲三日”及“后庚三日”大家可以参考《礼记祭义》: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哀,称讳如见亲,祀之忠也。如见亲之所爱,如欲色然,其文王与?诗云:“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文王之诗也。祭之明日,明发不寐,飨而致之,又从而思之。祭之日,乐与哀半。飨之必乐,已至必哀。可以​理解为如非事出紧急大祭之后三天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了。

根据《蛊》卦的乾父,乾母称谓,个人觉得《周易》为鲁周公姬旦所作。或者周文王被囚期间只完成一部分。

另“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爻词是否可以用做周文王曾称王的辅证呢?但是如果您用今之高尚解古之高尚我就没话可说了。

清明怀古,文祭周公,先祖福佑,困顿无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