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气:文化篇(附语音)

 天翼飞扬pj5x5f 2021-04-03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医经典,传播中医文化,共享养生方法,总结治病经验,传递正能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和谐世界,从心做起!
207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本篇是:彭博士讲《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清明节气”】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时间在每年的阳历4月4、5、6这三日。这三日当中其中有一日的时间点正好是太阳到达黄经15°的时候为清明节。

《淮南子·天文训》里边讲“春分加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逸周书汇校集注》里面讲“清明之日,三月节也。谓之清明者,天气和煦,万物鲜润明洁也。”为什么取清明这个意思?他的意思就是天清气明的意思。因为这个时候与气候变化有关系。春秋时代有一本书叫《国语》,记载了一年当中有八风。清明这个时间的风叫做清明风,属于巽。(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就是八卦中的巽卦。意思就是阳气上升,万物齐煦这个意思,讲的就是“清明风为巽,巽为绳之,故万物至此,齐整清明。”也就是巽风一旦吹起来,这个时候万物又整齐,又清明,取这个意思。

从冬至之后到清明节气一共经过了九十天,也就是吹了四十五天的条风和四十五天的景风。一年正好是八风,四十五乘以八正好是三百六十天,阴历的计时就是用三百六十做一个循环。过了这四十五天条风和四十五天景风之后就会吹来清明风。这个时间气候变化非常有特色。到了北方的时候,是由冬天到春天的一个转变,尤其我们生活在北方就会感受很明显,清明节前后气温升比较快。(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而且在北方降水比较少,天气干燥,有的时候还有沙尘天气会出现。整个北方地区的气温就达到十摄氏度到十五摄氏度左右。但是在我国中部,长江流域这一带就会出现下雨,所以江南地区就会出现“清明时节雨纷纷”这种情况。再往南就是降水量增多,春意盎然,鸟语花香,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象

 清明农谚   

在清明节有很多农谚。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就是到了清明节之后就没有雪了,到了谷雨之后就不会再下霜了,就是“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还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就是在清明节前后就可以种瓜种豆了。还有“桃花开,杏花落,种上玉米没有错”。讲的就是在清明节这个时间段桃花开始盛开,杏花开始落下来,这个时候种上玉米就可以,就会有收成。(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还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就是在清明节这个时候植树造林,过了清明之后很快就进入夏季,天气越来越热,再过了这个时间段之后就不适合植树造林。还有“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讲的就是在清明节前后阴雨连绵,讲的是江南,南方这一带就会断断续续的下雨。“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讲的也是南方在清明前后就会下雨。
 
还有“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要是清明节不下雨的话,这一年黄梅时间就会旱。黄梅,我们以后会讲到就是梅雨季节。清明这一天要是下雨了的话,梅雨季节就会雨水比较多,也就是说清明是一个开头,从这开头就能看到整个过程,这讲的都是南方的节气。

我们看北方,北方是这么说的,“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这一看就是北方的农谚。南方咱看不到黄风,沙尘天气很少,但是到了北方就会比较多。“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讲的都是农民的谚语,叫农谚。
 
还有一些直接与农作物生长有关系,叫做“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讲的就是高粱的成长与清明节下雨有关系。还有一个叫做“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就是雨要是下在清明节前的话,在这洼地种田就会比较好。还有一个是“清明冷,好年景”。就是清明节气要是冷的话,就预示着这一年的庄稼收成会比较好。这些讲的都是清明节的谚语
 清明习俗   

我们讲清明节讲的就是清明节这个节气。当然清明节也是一个习俗。在清明节气这十五天都有哪些古代的节日?
 
一、上巳节
 
我们先讲第一个叫上巳节。上巳节就是农历的三月初三。三月初三很有讲究,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黄帝的生日就是三月初三。三月初三在咱们国家有一个地方,它就祭祖,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河南新郑,这个地方有黄帝祭祖大典,每年的阴历三月初三都会举办。我有幸曾经参加过两次黄帝祭祖大典,就是在河南新郑的现场参加的,还做过《黄帝内经》养生方面的演讲。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所以在古代就有节日与之相应。
 
在这一天都有哪些活动?在民间就有祭祀宴饮,曲水流觞,还有祓禊这个习俗。祓禊指的是在河边沐浴,这都是来自于上古的习俗。祭祀咱们不说了,我们一会儿会讲到,就是祭奠先祖。
 
还有就是曲水流觞。曲水流觞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为什么会比较熟?就是我们知道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所写的《兰亭序》就是在这种活动当中写成的。这个活动就是很多文人墨客、诗人他们的一个雅集。他们都聚在流水旁边,一般都是溪水、泉水旁边。(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大家把酒盛到杯子里,顺流而下,飘下去,飘到谁的面前谁把这个酒拿起来,喝了之后就开始吟诗作文,就是这样一个活动。我们就知道书圣王羲之当年就是在这个文人的雅集当中,然后兴致非常好,由此就写了天下第一行书,叫做《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的开头就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这个讲的就是讲的曲水流觞的活动。这就是上巳节会进行的一些活动。
 
二、泼水节
 
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白族还有一个节日叫泼水节,也是在这个活动当中,也是三月初三。这泼水节当中,就会看到古代上巳节河边沐浴的习俗遗留下来的影子。
 
三、寒食节
 
还有一个节日叫寒食节。春秋时代有一个国家叫晋国。晋国的忠义之臣叫介子推,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这个历史故事很多人想必都知道,就是晋文公一共有八个儿子,其中申生和他的弟弟重耳这两个儿子最贤,是所有的孩子当中最为贤能的。但是晋献公他有一个妃子叫丽姬,这个妃子就想让自己的孩子继位,于是她就设计去谋害了太子申生。(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申生他就被逼自杀了。重耳被迫就流亡了。流亡期间跟他出来的有一个大臣就是介子推。整个过程当中有很多大臣陆陆续续的就跑了,只有介子推不弃不离的跟着他,非常忠诚。在逃亡过程当中,去很多国家,国家都不敢收留他,他只能在山野当中挖一些野菜充饥。他本来是一个贵公子,怎么能吃得下这些山野之菜?于是就没过多久重病缠身,奄奄一息,就脾胃虚弱。
 
所以我们看古代有很多人脾胃虚弱的原因叫做饥饱劳役。比如李东垣治的很多病人。就是在古代温饱问题是个大问题,很多老百姓是吃不饱的,因为吃不饱饭,所以他吃的那些食物都是些很粗糙的食物。有些饭团子、菜团子,还有一些野菜来充饥,没有粮食。不像咱们现在能吃到白米饭,能吃到馒头、面,都能填饱肚子。在古代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古代的名医,他们治病的时候,治了好多脾胃虚弱的病,用什么方子?有的时候加上饴糖,有的时候加上大枣,有的时候加上粳米。为什么?其实就是因为缺乏营养。老百姓脾胃虚弱的原因就是饥一顿,饱一顿,有时还吃不上饭,白天还得天天劳作。这就是李东垣所讲的叫做饥饱劳役而致脾胃生病。(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这些人一旦脾胃生病之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气所产生的一个地点,他就中气虚弱了。中气虚弱之后就容易百病生。中气对人体很重要,一旦百病丛生之后,重耳就是这样,他天天吃野菜,又不吃主食,没有充饥的粮食,更谈不上吃肉,没有营养,于是他就重病缠身,奄奄一息。我们现在读这段历史就能很容易理解,所以学了中医有很多好处是什么?读古文的时候就能理解,因为中医学的经典都是用古文写成的,所以你学了《黄帝内经》《伤寒论》之后,古文功底起码就有了,读古代的史书就很容易理解。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这些古人身体上出现的问题你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怎么回事。其实就是脾胃虚弱,营养不良,气血两虚,身体百病缠身。
 
这个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介子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给重耳喝,还骗他说这是麻雀汤,让他赶紧喝了,把肉吃了。重耳吃完汤之后身体很快就痊愈了,其实就是缺乏营养,一旦营养跟上之后身体就好了。后来在跑路的过程当中,重耳就发现介子推怎么腿在流血?他一直在问怎么回事,就知道真相了。于是重耳就特别感动,铭记于心。后来我们都知道重耳忍辱负重,后来复国。回到晋国,史称晋文公,是一代贤良的君主。
 
他成为君主之后就开始封赏一直跟随他的人。介子推是什么样的人?就是患难之交,享受富贵的时候他就飘然而去,他就反对皇上给他这么厚重的封赏,他认为这样就会削弱君主的势力。我们知道在春秋战国时代,君主封赏他是又有封,又有赏。封是封什么?封地。就是把这一片地,这几个城池封给你的,都是你的属地,你自己管理,他就变成这样一个状态。所以封地拿的多的这些大臣时间长了之后就容易坐大。坐大了之后就不听国君的召唤了。(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比如孔子的鲁国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孔子所在的鲁国国君,他把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整个鲁国家臣就特别多,就是这几个大的诸侯分下来特别多,就分为三大势力,所以整个朝政鲁国国君说了不算,都掌握在这些大臣的手里。将来的国君势力一旦削弱了之后国家容易四分五裂。这就是介子推反对的,他不希望将来晋文公这样封赏大家之后,他自己的势力会削弱,这个国家又动荡不安了。
 
于是他就拒绝了晋文公的封赏,他就做出表率,他说我不要封赏了,于是他就带着他的母亲隐居绵山,这山叫绵山。晋文公就带着大臣去赏绵山,去接介子推,让他出山,你一定要接受我的封赏,你必须得出山。介子推他就不听,这时候有个人就出了个馊主意,他说大王咱们不如就三面烧山,留着一面,让介子推从这山里边跑出来不就行了吗,咱们在那一面堵他。为什么古人的兵法当中围城的话必然得留个门,四面全围的像铁桶一样留一道门,让里边的敌人出来,出来之后把他抓了,就这意思。这个人出了馊主意之后,结果晋文公居然还听了。于是他就三面烧山,没想到山火一起来之后是漫山遍野的。我们都知道清明时节风特别大,而且干燥,火受风所助,风火相煽。(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我们学中医就知道了风和火二者合在一起就厉害了。风助火力,火借风威,于是整个山一下子全烧起来了,这时候麻烦了,晋文公也没等到介子推他们母子俩逃出来,于是整个山就给烧了,烧完了之后再一看,母子都活活烧死。于是晋文公就特别懊悔,非常悔恨,十分的伤心。于是第二年之后,晋文公就带领着群臣到绵山祭奠了介子推。然后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就是这个山的名字也改了,叫介山,同时规定这一天所有的老百姓都不许吃热的食物,而且这一天禁火,大家不能用火,不能用火就不能把食物加热,于是食物就是凉的,所以叫寒食节。
 
寒食节是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清明节正好是寒食节的第二天,这两个节日相近,经过漫长的时间的演变,清明节这个时间正好就跟寒食合在一起了,就成了一个节日,这样二合一流传下来,就变成寒食节,也叫清明节,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明节正好处于仲春和暮春交会的时间,天气逐渐温暖。所以人们外出游玩,叫做踏青,小草刚刚发芽,我们脚踩在这个小草上,就是踏青了。这一天历史上还有很多节日,比如蹴鞠。蹴鞠就是古代的踢足球。还有打秋千、打马球、插柳、戴柳、饮桃花酒、植树、吃散子等等这些节日都来源于古代,就是清明节所做的活动。
 
、祭祖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