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即是调摄保养自身生命,古代又称养生为“摄生”、“保生”。中医讲究治未病,即未病先防,认为增强正气可以从顺应自然、养性调神、体魄锻炼、调摄饮食等方面入手。 春季养生,重在养肝。《灵枢·邪客》中记载“人与天地相应”,要达到好的养生效果需了解自然变化规律,主动采取适应其变化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肝在五行属木,与自然界春气想通,为阴中之阳。肝主生发,喜条达而恶抑郁,春季肝气旺盛,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郁结,都易损伤肝脏。肝脏受损易致水液停滞,造成水肿,或致脾胃运化失常,腹痛腹胀,饮食不化,甚至影响人的情绪,让人易怒。 如何养肝?一些营养专家认为,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末等;脾胃不好的人应少吃性寒的食物,如黄瓜、莲藕等,以免阻止阳气生发。因为春天肝功能旺盛,酸味也属木型,酸性食物会促使肝气更旺,让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因此食宜甘少酸,但也可适当吃些大枣、山药、枸杞以补肝健脾胃之气。另外,还可点按或艾炙肝经五腧穴中的大敦、行间、太冲,泄肝火,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 调护好肝脏健康,顺时养生,治未病于日常生活中。【整理摘编:时英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