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创新学案《学习描写景物》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1-04-03

八年级上册单元作文创新学案

第三单元  学习描写景物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3.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美丽的大自然是诗人笔下的精灵。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充满温情与生机;江南的春在朱自清的笔下尽展新意;柳宗元的笔下,幽静的小石潭流露出凄清与素雅……面对四季更迭、万物轮回,在我们妙笔生花的描绘中,一花一木皆入景,万水千山总是情。

二、方法指导

景物描写的对象既包括日、月、星、云,高山、大漠、潮汐、雷电等自然风景,也包括宫殿、寺庙、园林等人工景物。景物描写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抓取特征

通过细致的观察,多角度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这是景物描写的基础。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抓住景物的特征呢?阅读下面的

语段。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 《春》

思考:以上的语段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特征?

预设1:菜畦(碧绿)、石井栏(光滑)、皂荚树(高大)、桑椹(紫红)、鸣蝉(长吟)、黄蜂(肥胖)、叫天子(轻捷)、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蜈蚣、斑蝥(喷烟雾)、何首乌根(拥肿)、覆盆子(小球、又酸又甜)。

预设2:小草(嫩、绿、多、软绵绵)

师:景物特征可以从形(高大、肥胖、臃肿、小球)、声(长吟、低唱、弹琴)、色(碧绿、紫红、黄、绿)、味(又酸又甜)、质地(嫩、软绵绵)等角度,也可以从时间季节的角度,如:春(桑椹、菜花、小草)、夏(鸣蝉、油蛉)、秋(蟋蟀、覆盆子)。总之,可以从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入手。

(二)描写有序

在抓住景物特征的同时,我们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层次。一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写。

师:上面语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了什么顺序呢?(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1:本段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的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预设2: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是空间顺序。

师: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在已经学习过的课文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预设3: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又从不同角度写城内景色,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师:我们在观察景物时映入眼帘的往往是一幅立体的画面,行文时要按照观察的顺序进行描写,文章才能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小结: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写。时间顺序是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景,描绘出景物的变化,如春、夏、秋、冬,晨、午、暮、夜。空间顺序分为两种方法,一是定点观景,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或由远及近,或由内而外,或由上到下等等;二是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是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即移步换景。逻辑顺序主要有从局部到整体或从整体到局部。选用哪一种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和描写的实际需要而定。

(三)方法多样

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可写视觉,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写实景,也可以联想想象;可正面描写,也可侧面烘托。

读一读下面两个写景片段,分析其中写景方法的妙处。

《春》片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三峡》片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学生活动:个人思考、小组讨论,选派代表,交流展示。

预设1: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是动景,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是静景,选段既写出了静的优美,又写出变化的动态美,这样文章才显得活泼生动。

预设2: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是作者看到、闻到的实景,“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是联想的虚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些想象,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可谓是一举两得。

预设3: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从视觉角度写, “花里带着甜味儿”是嗅觉,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是听觉。作者运用多种感官来感受春天,把春天描写得可见、可听、可感。

预设4: 《三峡》中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描写景物。如用“两岸连山”的正面描写, “略无阙处”的侧面描写来写山的连绵不绝。用“隐天蔽日”正面写山高,而接着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描写侧面突出山高。正面与侧面相结合,更突出了山“连” “高”的鲜明特点。

师:灵活多变的写作方法可以使文章的层次感更强。同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如“夜,太静了。月光像朦胧的银纱一样,覆盖在树叶上、廊柱上、藤椅的扶手上、人的脸上,闪现出一种庄严而圣洁的光。海似乎也睡着了,我仿佛听到轻柔的浪花拍打在沙滩上的微语。”适当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朦胧、轻柔和海的寂静。

(四)景中有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要做到情景交融。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所以我们要想写好笔下的景物,就必须有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用“有情”的眼睛去看世界,笔下的景物才能真正地活起来。

如《雨的四季》中,春雨驱走冬天、改变世界的姿容;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又沉静,使人静谧、怀想、动情;冬雨自然、平静,给人特殊的温暖。作者用极富情感的描写,既展示了四季的雨的客观特征,又主观地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和内涵,使它们更有生命气息、更有感染力。

小练习:读一读下面两个片段,谈一谈景物描写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片段一:学生习作

好一片轻盈的娇鸣,我从睡梦中惊醒,这是一个美丽而恬静的春晨。宇宙为轻雾所笼罩,一阵阵的轻寒,微微地袭上了我的衣襟,太空晴天一碧,只有一两片的云霞飞舞,东方天边的霞影,时刻在幻变中,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倏忽间,一个像美人脸儿般的朝阳出现了,她羞答答地露出云层,放射出万道光芒,照遍了大千世界,警醒了花草虫鸟沉沉的梦,照暖了这冷冷的心,照醒这世界上的一切一切。

片段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预设1:这段描写,景中含情,从听觉入手,继而通过触觉、视觉等角度,表现出“一个美丽而恬静”的春天早晨,让人沉醉在春晨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春天带给人的温暖与喜悦。

预设2:这首诗作者表达的是朋友即将离去的哀伤之情,第一句写景的句子点明了时令,暮春时节的景物有很多,作者偏偏选用“杨花” “子规”这两个意象,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啼叫,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

师小结:写作时要根据情感抒发的需要去选

景、写景,面对相同的景物,因为感情不同,描写出来的景物特征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运用不同情感色彩的字、词、句去写景,景中含情。带着感情写作,就能给景物涂上一层鲜明的色彩,即使平凡的景物也会变得充满魅力。

三、课堂总结

在本次写作课的教学中,我们从抓取特征、描写有序、方法多样、景中有情等方面去学习景物描写,但这些的前提是,我们必须细致地观察和感受景物,同时多积累优美词句,这样才能“妙笔生花绘美景”,让笔下的景物大放异彩。

附: 【学生佳作】

我家位于小区边缘的一栋楼里,我家在二层。我的卧室窗外是一条供附近居民进出的路,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条路,但却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味道。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我的小卧室霞光一片,美丽温馨。打开窗户,仰头深呼吸,给天空一个笑脸,又是新的一天。朝窗外望去,小路上一派热闹的景象。那边一位大婶过来了,红光满面地说: “哟,这么早就起来锻炼啦!”这边一位大娘呵呵一笑: “哈哈,赶早市买点菜,今天儿子一家回来吃饭呢……”她们用高亢的声音交谈着,爽朗地笑着,惊落了窗外叶片上那圆润的“珍珠”,惊醒了枝头上栖息的鸟儿,宁静的早晨一下热闹起来了。

傍晚,我伏在靠窗的桌上看书时,总能听到窗外传来各种各样的声音。来往的车辆发出的滴滴的喇叭声和轰鸣的引擎声、小孩的嬉闹声和人们的脚步声、自行车的刹车声和与熟人之间的寒暄声…… 每当我的耳旁响起这些熟悉的声音时,我总会站起来往下看,那一幕幕热闹的生活场景让人百看不厌。

夜幕降临,窗外的景色更加迷人。几盏老旧的路灯发出柔和的淡黄的光,给夜色增添了一丝温暖。远处城市高楼上的灯光也亮起来了,流光溢彩,霓虹闪烁。海星大饭店的招牌光影流动,显得格外醒目;广电大厦在灯光的照耀下似乎成了透明的物体;从华乐广场射来的五颜六色的光柱,在夜色中交织成一曲生动的乐章。原来城市的夜晚是那么生动,那么有活力。

如果是雨夜,眼前的夜景就仿佛一张加上了柔光的照片,光影晕染开来,朦朦胧胧的,美极了。望着一个个撑伞而过的人,橘色的光和着雨水落在了圆圆的伞面上……犹如一支优美的小夜曲在夜空中飘荡。

其实,美丽的风景不一定存在于远方。身边有许多美是可以用你的双眼和耳朵去领略和体会的。如果你在忙碌的时候看一眼窗外,你会发现,窗外的一切也是那么美好。

亮点借鉴: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选取一天中最有代表性的三个时间段来描写窗外景色:早晨的生机勃勃、傍晚的热闹喧嚣、夜晚的流光溢彩。一扇窗就是生活的缩影,让人不禁感叹:原来幸福就藏在这一个个平凡的日子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