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柴胡汤治疗心下硬满,大便溏泻

 心海真情2020 2021-04-03

张XX,男,年30许。1946年就诊。患者系咸阳纺织厂技工,原患伤寒表证,本应汗解。先用西药,继服中药(不详),均未效。病势转化迅速,余接诊时,病邪已传变到少阳、阳明二经。

病呈胸胁苦满,谵语腹胀,口臭不知谷味,心下硬满,大便溏泻,臭味异常,脉弦数实,舌苔黄厚。此溏泻乃热结旁流,病属少阳、阳明,以腑实偏重,尚未完全进入阳明,既非胃气之阳亢,也非一般之腹泻,正是热结旁流而尚未全实硬满。处方为大柴胡汤调和中下二焦而愈。

柴胡20g,黄芩10g,厚朴13g,芍药12g,半夏10g,枳实10g,大黄6g,生姜9片,大枣3枚。

按:大柴胡汤成方原含有小承气汤在内,所以医林有类似调胃承气之说。《伤寒论》内本方无大黄,《金匮要略》腹满篇之本方,却有大黄二两、王叔和有云:“若不加大黄,恐不成其为大柴胡汤,且经文明言'下之则愈’,若无大黄,何以下心下之急乎?”之后各代多从其说。个人对这些说法是赞同的。

本案例之病本是少阳、阳明合病,为啥标以热结旁流呢?热结旁流作为证候群之一无异词,却不大可作为本病例之代表。但是个人在接诊上病时,同时亦有医在场,当听到我说出热结旁流后,脱口而言下。这里有问题。大柴胡汤是和剂之重者,用治少阳实证和邪尚在少阳而还未完全到阳明时之方,和三承气迥然不同,千万混淆不得,因而标题为热结旁流,用以分清这些方证之界线。此外医林有“伤寒下不厌早,温病下不厌迟”一说,不管出自何人之口,大大违犯了“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附识于此。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