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课堂:《齐风·南风》/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798期)

 ljian21 2021-05-10

天语说

《毛诗序》云:“《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郑笺云: “齐大夫见襄公恶行如是,作诗以刺之,又非鲁桓公不能禁制夫人而去之。”

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联姻,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妹文姜被嫁给了鲁桓公,但文姜不守妇道,与齐襄公有染,乱伦私通。齐国势大,鲁国势小,懦弱的鲁桓公敢怒不敢言。

赏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左传》记载,公元前694年,鲁桓公要去齐国,夫人文姜要求同行,鲁桓公只得答应,文姜和齐襄公趁机相会。后来鲁桓公发觉,谴责了文姜,文姜便告诉了齐襄公,襄公便设宴款待桓公,趁机将桓公灌醉,然后让公子彭生在驾车送桓公回国的路上扼死了桓公。此事传开后,齐国上下引以为耻,便作了这首讽刺诗。诗的一二两章讥刺齐襄公荒淫无耻,三四两章责备鲁桓公懦弱无能,对妻子不严加管束。这件事暴露后,齐国百姓皆以为耻,这首诗便是在此情境下产生的。

历来关于南山的说法,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 刺齐襄公说

2. 刺鲁桓公说

3. 刺文姜说

4. 刺贵族淫乱说

在了解齐风南山时需要了解齐国文化,齐国是东夷部落发展中形成的东夷文化,太公被分在此处后,在营邱建立了齐国。便在齐文化形成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齐文化的特点“重俗轻礼”的传统,其次是尚工、尚武的精神。再次就是崇尚功利的价值观。女子在齐国社会上的地位很高。她们个性自由,张扬,大胆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婚姻生活呢,一方面齐国的婚俗不同于周王朝的婚俗。另一方面是“巫儿”习俗和腾嫁制度。正是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造就了文姜这一特殊现象。

齐鲁两国之间,主要是以联姻为中心,从年初的国君相会,到鲁国派使者,到齐国送亲,再到齐国派使者,均显示两个国家对这件事的重视。这时的文姜,地位举足轻重,甚至有些超常,也说明了齐候对这个女儿非常的宠爱。从历史的记载来看,文姜并没有任何失礼的举止。所以这场婚姻应该是齐鲁两国成功的政治联姻。而作为“主角”的姜氏只是起到了她应有的作用。也许齐姜与齐襄公并不是后人推测的那样,鲁桓公死后,文姜先避于齐,后往返于齐鲁之间,但文姜所作所为,并不一定都是为一已所利,其中也有别的内容,如:庄公六年,庄公伐卫,齐归卫俘,归卫宝。是文姜请也。

想来是庄公刚继位,年幼,作为母亲的姜氏,又是齐女,自然对齐鲁的政治有所干预,正因如此,齐鲁才一直保持着正常的关系。齐对鲁也一直关照有加,也许鲁人对齐姜的干政不满,所以《左传》有所记载。鲁人对文姜的态度是矛盾的,既不能忘记鲁桓公之事,又不能不以礼待之,但毕竟她是鲁桓公之妻,鲁庄公之母,作为臣子还是要讲尊礼的,因此她的谥号“文”又称之为小君。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姜是冤枉的。历史应该还她清白。

我们来一起看下今天的这首诗歌齐风·南山

原文:                 

齐风·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

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又鞫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注释:

⑴南山:齐国山名,又名牛山。崔崔:山势高峻状。

⑵绥绥(suí):形容转来转去,追求配偶的样子。

⑶有荡:即荡荡,平坦的样子。

⑷齐子:齐国的女儿(古代不论对男女美称均可称子),此处指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文姜。由归:从这儿去出嫁。

⑸止:语气词,无义。

⑹曷(hé):怎么,为什么;怀:怀念。一说来。

⑺屦(jù):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五两:五,通"伍",并列;两,"緉"的借省,鞋一双。

⑻緌(ruí):帽带下垂的部分。帽带为丝绳所制,左右各一从耳边垂下,必要时可系在下巴上。

⑼庸:用,指文姜嫁与鲁桓公

⑽从:相从。

⑾蓺(yì):即"艺",种植。

⑿衡从:横纵之异体,东西曰横,南北曰纵。亩,田垅。

⒀取:通"娶"。

⒁告:一说告于祖庙。

⒂鞫(jú):穷,放任无束。

⒃析薪:砍柴。

⒄匪:通"非"。克:能、成功。

⒅极:至,来到。一说恣极,放纵无束。

译文:

巍峨南山真高峻,雄狐求偶在路上走来走去。

鲁国大道宽阔平坦,文姜订亲后由此回家。

既然礼成把家归,为何你还思念她?

葛布麻鞋摆成双,冠帽一对垂耳旁。

鲁国大道宽阔平坦,齐国公主经此去嫁郎。

既然贵为国母,何必眷恋故乡?

种麻怎么种?纵横耕耘田地。

娶妻该当如何娶?必告父母表心意。

既然已经禀告宗庙,怎容她再放纵无束?

砍柴应当如何?没有利斧不能成功。

娶妻应当如何?没有良媒怎么能成全。

既然已然结姻缘,为何由她放纵无束?

天语赏析:这是一首讽刺鲁桓公的诗,全诗四章,每章六句。诗中前两章斥责文姜不该如此张扬的返回齐国,后两章运用"兴"的手法,以种麻前先整理田地、砍柴前要先准备刀斧这些日常劳动中的必然性,讥刺鲁桓公既已明媒正娶了文姜,而又无法做文姜的主,暗喻鲁桓公的庸弱无能。

首章作者开篇描写雄狐对伴侣的渴望,用意在于暗指鲁桓公与文姜的婚事。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雄狐指鲁桓公,绥绥:指到齐国的处境。巍峨南山真高峻,雄狐求偶在路上走来走去。作者以南山和雄狐起兴,展示出一种高远深邃的画面:山高树茂,急切的雄狐四处穿梭,叫声连连。不仅把诗的背景拉得极其宏大,让人感到诗作肯定包含丰富的所指鲁道有荡,齐子由归。鲁国大道宽阔平坦,文姜订亲后由此回家。既曰归止,曷又怀止?既然礼成把家归,为何你还思念她?

第二章还是诉说前事,但在表达上更进一步。作者从寻常事物人手,描述鞋子、帽带都必须搭配成双,借以说明世人都各有明确的配偶,所指明确而又表达隐晦,既达到讽刺对象的效果,又显得不露端倪一后半部分与第一章相似,使情感力度得到更深一步加强。葛屦五两,冠緌双止。葛布麻鞋摆成双,冠帽一对垂耳旁。鲁道有荡,齐子庸止。鲁国大道宽阔平坦,齐国公主经此去嫁郎。既曰庸止,曷又从止?既然贵为国母,何必眷恋故乡?

三章作者成功运用"兴"的手法,以种麻前先整理田地、砍柴前要先准备刀斧这些日常劳动中的必然性,来说明娶妻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种麻怎么种?纵横耕耘田地。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该当如何娶?必告父母表心意。既曰告止,曷又鞫止?既然已经禀告宗庙,怎容她再放纵无束诗人说婚姻不是儿戏,正如执麻与苏薪,都必须经由适当的途径。因此男女婚姻当以敬慎重正的态度。尽管两人两情相悦,但仍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彼此家族的心意。

四章诗人转换角度,发表对鲁桓公的议论:“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砍柴应当如何?没有利斧不能成功。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娶妻应当如何?没有良媒怎么能成全。既曰得止,曷又极止?既然已然结姻缘,为何由她放纵无束?说明这时的鲁桓公既已明媒正娶了文姜,而又无法做文姜的主。放任她大张旗鼓的回娘家从事这些活动,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被搁浅、践踏,显得庸弱无能,文姜的无视礼法、恣意妄为的形象也跃然于纸上。笔者以为文姜来往与齐鲁之间,自然有其正当的理由。此外,从这首诗里,也反映了男女婚姻必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封建礼教,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这首诗的特点也是每一章节除少数词语略作更换外,基本的语词句法都是相同的,特别是每章的最后二句,句法语气完全一样,只有一二个字的变化,其含义也相似或相近。这正是便于反覆咏唱,易于记忆吟诵,寓意比较单纯的民歌式作品。

天语小诗:

为《齐风·南山》而作

文:闻天语

你吟唱这首诗歌

承载着你的承诺

无尽的思索

将灵魂用笔墨

深嵌在厚重的

大地上

沾满着泥土的歌谣

在清纯的草叶

闪着耀眼的光芒

这精神的火焰

燃烧着脚下的荒地

在鲜红的土地上

开放出娇艳的花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