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而后能专心

 官展呈国学 2021-04-04

专心

心从来没有不彼此兼顾的时候,但却有所谓专;心生来就有智能,有了智能就能区别不同的事物;区别不同的事物,也就是同时了解了它们;同时了解它们,也就是彼此兼顾;但是有所谓专,不让那一种事物来妨害对这一种事物的认识就叫做专心。

人一生中可以完成的事情是有限的,只有专注才能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所以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人活在世上,干不了多少事情,就算是你专心,一心一意,心系一处地办一件事情,都不一定办好。所以,一定要专心地干一件事情。”这是作家贾平凹对年轻人的忠告与提醒!

人作为万物之灵,有自己的善恶美丑标准,有足够高的认知水平。但是认知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样,可以对人有利,也可以对人有害。

比如说,见多识广的人,什么都想得到,什么都想去做,最后反而因为精力分散,什么都没有做成。反观认识水平不高的愚公,他做人做事专心致志,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因此他最后成功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可见,一个人若是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

曾国藩也是深知此理,因此他教育兄弟子侄:“凡事皆贵专”,不仅是求师要专,而且交朋友也要专一。因为他认为心中有专一的目标,然后再广泛吸取其他方面的东西,以此来扩大自己的见识,这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如果心里没有专一的目标,且又见异思迁、三心二意,这就很难有收获、有作为。

《大学》也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内心专一的人,才能懂得取舍,才会做到“知止”,最后真正有所获得。可见,做人做事专心的人,才能真正悟道。

第三:静心

心从来没有不活动的时候,但却有所谓静。心,睡着了就会做梦,懈怠的时候就会擅自驰骋想象,使用它的时候就会思考谋划,所以心从来没有不活动的时候;但是有所谓静,不让梦幻和烦杂的胡思乱想扰乱了智慧就叫做静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万事万物都是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人类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内心不够宁静,也会很容易被周围环境影响,继而胡思乱想、烦躁不安,最终忙中出错,一无所得。

老子《道德经》云: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静”,“静”就叫做复归本性。复归本性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又说: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可见,内心宁静,方可致远,才能回归本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继而真正悟道。因此,儒家、佛家、道家都认为,“静能生慧”、“静能开悟”、“静能正道”。

当我们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静心观察周围万物蓬勃生长,便可从中考察出真正的道。因此,庄子说“道无处不在”。世界并不缺少真善美,而是缺少发现真善美的眼睛,所以人们真该静下心来好好观察领悟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