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寿路上历史建筑

 高参88 2021-09-26

长寿路跨静安、普陀两区。东承天目西路,西接长宁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筑,以19世纪英国驻上海、厦门、广州等地领事名命名劳勃生路(RobisonRoad),民国32年(1943年)以四川长寿改今名。沿路为住宅,多商店。长寿路上历史建筑长寿路东起长寿路桥中心长寿路上历史建筑解放前,这里没有桥,只有一个渡口,名“广肇渡”。1951年政府在此建造钢筋混凝土单悬臂梁加挂梁结构的桥梁,1953年竣工。它是解放后苏州河上建造的第一座桥,为沟通市区北部交通发挥了积极作用。长寿路上历史建筑如今长寿路桥是上海东西向交通主干道(周家嘴路——海宁路——天目西路——长寿路----长宁路)的一个重要节点,随着城市的发展,长寿路桥15米宽的车行道已成为干道的瓶颈,尤其是旅客吞吐量甚大的上海火车站迁到天目西路,桥两头道路交通堵塞更是常事。改建于1998年12月15日完成,新建了南北复桥,各宽12.25米,形成三桥并列的独特景观,昔时交通堵塞现象得到缓解。长寿路上历史建筑苏州河自外白渡桥溯流直上,达长寿路附近划出一个半圆状的湾,由于此湾呈半个寿桃形,与“长寿”寓意契合,加之著名的玉佛寺匿隐于此,与佛有缘,故被誉为“长寿湾”。横跨长寿湾有一座钢筋混凝土桥,名叫长寿路桥,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建于苏州河的桥梁。长寿路上历史建筑统益里位于劳勃生路(今长寿路)150弄及沿路138-148号。坐落在劳勃生路北侧,戈登路(今江宁路)以西,北近普陀路,西靠仁和里。有1条坐北朝南的主通道和11条东西横向的支通道,组成长方形的总体平面。主通道宽5米,南道口通长寿路。占地面积2534平方米。

  该工房建于民国9年(1920年),由华商统益纱厂出资建造,以厂名定名统益里。建有砖木结构的立帖式二层楼房10排,50个单元;平房2排,10个单元。工房坐北朝南,东西横排的行列式,单开间毗连,建筑面积2620平方米。二层楼房,底层前部客堂间(分隔2小间),后部灶披间,二层前楼卧室2小间。房屋矮小,底层3.3米,二层3米上下。房屋结构用料很差,水泥煤灰粉刷墙面,底层水泥地坪,木板门,双扇玻璃窗,蝴蝶瓦屋面。最后第11排,4个单元的平房,名为工房,实是简屋。室内无煤卫设施,仅在弄堂内设1只供水龙头。支通道间距2米,通风和采光均差。

地址 里弄 式样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 面积
长寿路150弄统益里旧式里弄1920年砖木一、二层12幢 2620平方米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7945190000047统益里 民国 长寿路街道长寿路上历史建筑长寿路152弄仁和里

地址 里弄 式样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 面积
长寿路152弄仁和里石库门里弄1936年砖木二层4幢 2200平方米

长寿路上历史建筑
养和村(郑逸梅旧居),长寿路160弄,1935年建筑商王氏集资建造,新式里弄,原有砖木结构二层楼房8幢,占地约186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300平方米。后因长寿路拓宽,拆除临街的2幢,剩余6幢外墙已作修整。其中1号(今已不存)为著名掌故学家郑逸梅先生(1895—1992)故居。

地址 里弄 式样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 面积
长寿路160弄养和村新式里弄1935年砖木二层8幢 2300平方米

长寿路上历史建筑
 长寿路170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旧址 ,原为民国时期第一个全国性的专以救济妇孺为目的的新型慈善救济组织——中国妇孺救济会的医院,新中国成立之初曾为孤儿院,1952年宋庆龄于此创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现为普陀区妇婴保健院。

  该建筑原为米商兼建筑商潘源泰宅邸,建于1927年,建筑面积1704平方米。为三合院式的石库门建筑,平面呈凹字形,砖木结构三层,面阔三间,正立面横三段式布置,两侧突起三角形山花,周围内廊式布局,有错层;窗楣饰三角形山花;红瓦坡顶,檐下有西式花饰。白色水刷石外墙,正面和侧面均有花饰。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7945190000038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旧址民国长寿路街道

长寿路上历史建筑

长寿路上历史建筑长寿路陕西北路

1996年,长寿路拓宽,拆除商业网点83家,上述商店大都已动迁他处,代之而起是一大批大型商家,如第一百货沪西商厦、家乐福超市、亚新生活广场、华园新四百店,中环、世纪、富丽等商务大厦,以及餐饮娱乐业和金融、通信业,商业起了新的变化。
长寿路上历史建筑
长寿路260号长寿公园  未改建时的长寿路西康路口向西北望长寿路上历史建筑长寿路西康路      清朝光绪年间,日本有个名叫川村利兵卫的先后二次来我国,在沪西苏州河旁创建第一家纱厂。到他1922年病逝的11年里,日本纱厂已经发展到了13家纱厂。这些纱厂都集中在沪西地区苏州河沿岸,因此这一带也逐渐成为日本人的势力范围。当时在上海,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已成为在华最大的纺织集团。川村利兵卫当时是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的总经理,他为日本进行经济掠夺立下“汗马大功”。

 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沪剧《星星之火》“打死小珍子事件”和“枪杀顾正红事件”都发生在这些日本纱厂里。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也正是由日本纱厂发生了一些列残害和打死中国工人事件后引起的。
  这个川村利兵卫死后,1926年在公共租界劳勃生路(现长寿路)、小沙渡路(现西康路)交叉口的道路中央,建起一座钟塔,人们称它为大自鸣钟,这就是上海滩远近闻名的“大自鸣钟”的由来。其实它的本名叫“川村纪念碑”,又叫“川村纪念计时塔”,这是日本资本家为纪念已故的川村利兵卫,而建造的一座“功碑”。这座钟楼当时在沪西地区属于第一高层,站在塔顶遥望苏州河,所有的纱厂一览无余,均在视野之内。

长寿路上历史建筑
   这座钟塔高14米,四周成方形,顶层四面均嵌有钟面的大时钟,每隔一刻钟,即会叮咚自动报时,大自鸣钟因此得名。
  解放以后,这座钟塔仍然竖在路中央,车辆来往严重影响视线,三天两头发生交通事故。为了清除帝国主义的侵略痕迹,为了改善长寿路、西康路的交通状况,上海市政府顺应民意,于1959年8月拆除了这座带有帝国主义殖民文化的建筑。

长寿路上历史建筑

长寿路上历史建筑
长寿路582号上海第一棉纺织厂遗址

上海第一棉纺织厂前身为日商内外棉株式会社第十三、十四工场。民国11年(1922年),日商建立内外棉第十三工场,民国12年建立十四工场,共占地254亩,有道勃生纺锭4.8万枚,生产水月牌20支棉纱。民国20~21年,增添丰田式44英寸自动换梭织机2016台,生产8磅“四君子”哔叽和12磅“彩球”细平布。扩建织机后,十三、十四工场改称内外棉上海第一、第二工场,有职工3000余人。民国33年,第一、二工场由日军管制,称为棉纱布制造购入组合第四工场,主要生产军用布。民国34年日本投降后,翌年1月,由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接管,改称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一纺织厂。解放前夕,拥有纺锭7.36万枚,线锭1.92万枚,织机2016台,主要生产20支、21支、42支棉纱和细平布、哔叽等。
长寿路上历史建筑
长寿路582号上海第一棉纺织厂遗址,现为大片住宅区。长寿路上历史建筑

长寿路上历史建筑
毛泽东在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陪同下,于1957年9月18日亲临该厂观看大字报。长寿路上历史建筑上图显示大自鸣钟,中纺一厂,中纺第一制蔴厂,上海被服厂,中和灯泡厂等。长寿路上历史建筑长寿路652号上海麻袋厂旧址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7805190000019 上海麻袋厂旧址 民国 长寿路街道
长寿路上历史建筑
位于现上海纺织工业职工大学内,原为日资麻袋厂。现存临苏州河的历史建筑为一幢二层坡顶仓库和一幢四层曾作为配电间的塔楼,并打造成发展创意产业的空间。
长寿路上历史建筑
景源创意园位于长寿路652号,占地面积24.1亩,建筑面积20549平方米。园区内有十四幢建造年代从上世纪2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各时期的工业建筑。2008年对景园创意园进行了保留历史风貌的改造。景源创意园定位以时尚、设计、文化、现代为特征,构筑纺织、服装服饰设计、家具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与时尚品牌发布为基础的创意产业,并有与之相呼应的配套形态,形成功能互补、错落有致的主题性创意园区。通过园区建设和管理优化,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生态环境和时尚元素,已经吸引3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设计服务类创意企业已经超过70%。
长寿路上历史建筑
园区拥有150米长的景观水岸,另有2200平方米的绿化及清水平台,是一个闹中取静、环境优雅、紧临苏河、花园式的创意园区。其中由纺织原料仓库改造,具有5.2至6.2米层高、73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应用新理念规划的设计功能,为创意人士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平台,也将成为上海市区拥有水景办公的又一个新视点。长寿路上历史建筑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310106945190000302和丰里遗址 民国 曹家渡街道。

长寿路891弄和丰里西邻简屋地带,东、南与日商纺织株式会社公大三厂(今第一毛纺厂)相邻,北距日华三厂(今上棉六厂)约百米左右。基地面积8355平方米,有砖木二等房屋141幢(间),建筑面积约7600平方米,由日华纺织株式会社(三、四厂)投资,S.NEGAMI建筑事务所设计,建于民国11年,供中职工租赁使用。长寿路上历史建筑长寿路891弄和丰里里弄由沿街房屋、广式里弄住宅A型(有天井)和B型(无天井)以及部分简屋构成。其中,广式里弄住宅100幢。住宅为立帖式结构,单开间毗连,层数为2层,后有单披灶间,蝴蝶瓦屋面,正面为板墙,底层中间开木门,二侧开木窗,上层正中亦开一木窗,房屋进深8.75米、面宽3.5米,檐口高5.5米,底层高2.8米,2层高2.2米。住宅内无卫生设备。弄内设公用供水、公共厕所。主弄道设在东边,全部房屋以行列式布置在主弄道西侧。主弄道宽3.5~4米,支弄宽2.5~3米。里弄由北向南间隔有3块空地,以供晾晒衣物等活动场所。里弄北部有13幢双开间无灶披间的房屋,原为工厂养成工宿舍。B型房屋为工人住宅,A型房屋为职员住宅。工人住宅与职员住宅之间的空地上有1块107平方米的小绿地。里弄口设有铁栅栏大门,其附近设有理发、修鞋、杂货店。该里弄地势低洼,初有条小河浜穿过里弄北部,建房时架有木桥,后河浜被填没。里弄弄道原为弹街路面,是区内现存较典型的广式里弄住宅。长寿路上历史建筑长寿路891弄和丰里原址

地址 里弄 式样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 面积
长寿路891弄和丰里旧式里弄1914年砖木二层120幢 6841平方米

长寿路上历史建筑
上海被服厂旧址,位于叶家宅路100号,原为国民党军联勤总部上海被服总厂沪西被服厂,其前身为创建于1938年的日本广懒军服缝制工厂。现存历史建筑为一幢带有瞭望塔的三层仓库,该仓库建于民国初年,由德国人设计建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此外,仓库内东西两侧至今仍保存着早年的货用电梯。长寿路上历史建筑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7805190000020 上海被服厂旧址 民国 长寿路街道非常感谢 @老壶嚼早提供照片。

国营上海灯泡厂旧址位于长寿路1012号,原美商奇异安迪生电器公司初创于1917年2月,厂址原设南京路四川路。后迁至劳勃生路(今长寿路),除生产电扇电料外,还生产灯泡和小电珠。1952年6月工厂由国家征用,并更名为华东工业部上海灯泡厂。1955年1月,又更名国营上海灯泡厂。长寿路上历史建筑

长寿路上历史建筑
长寿路是上海“三横三纵”骨干道路网络中东西向主干道之一,筑路以来,历经改建,路面最宽22米,最狭仅10米,难以承受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1996年10月,开始拓宽,东起天目西路,西至长寿路万航渡路口,全线改建,于1997年12月17日竣工通车,拓宽后路幅宽42~50米。设6快2慢8个车道,路中央建有4~6米不等的中央绿化隔离带,有机动车、非机动车隔离护栏,9个港湾式公交停车点,机动车时速40公里。在拓宽中按照“迈向21世纪绿色商住街”的要求,进行总体构思,沿路扩建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有12座雕塑伫立街头。随着沿路已建成的大型商厦、居民住宅、办公楼宇、文化娱乐场所的投入使用,长寿路以“绿、美、亮、畅、洁”的清丽形象展现在大众面前,尤以绿、商、住取胜,成为一条绿色商住特色街。
长寿路上历史建筑
长寿路西接长宁路结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