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522期 | 死,也要有尊严

 一眼空间 2021-04-05

清明节是祭奠亲人扫墓的日子。

疫情这个瘟神还没有送走,扫墓需要预约,那些没约上的人就用各种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祭奠与思念。

死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清明节这一天活着的人和故去的人离得最近。

我在美国碰到一个创业者。

他虽然长的是黄皮肤黑头发,但不会说中文,是我们常说的那种“香蕉人”,在美国移民已经是第三代了。

他父亲患上了肝癌,手术一次以后不成功,唯一的一线希望就是换肝,但由于年龄太大,成功率很低。

老爷子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拔下管子拿点镇痛药就回家了。

他认为生命到此画上了一个句号,再治疗下去没有什么意义,准备回到自己温馨的家里,平静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

香蕉人跟我说这番话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歉疚的表情,他说他尊重他父亲的选择。

前一段时间有一位104岁的老人,准备到瑞士接受安乐死。

从电视上看他并没有成为植物人,比我们许多80多岁的老人状态还好,还能够比较流利的答记者问,他平静地和家人告别,然后平静地接受安乐死。

而在中国只要有条件,通常在病人临死前还要不惜代价地抢救和延长生命,哪怕是毫无知觉的生命。

这不仅让家庭背负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也让中国本来就不够用的医疗资源更加紧张。

但是如果不抢救、不延长没有知觉甚至极为痛苦的生命,家庭又要背上不孝顺父母的十字架,所以借钱也要花,但这种没意义的抢救大都是给活人看的。

地质博物馆的刘馆长说:一个人活着要有尊严,死也要有尊严。

他作为我们国家著名的地质学家,在研究地球生物亿万年的演变中惯看了无数生生死死,才能对死亡有这样的胸怀和格局。

一个人去世了,他身边的亲人会很痛苦,然而自己却不知道。

但对于一个蠢人来说也是一样,他周围的人很痛苦,他自己却不知道。

这种人活着也没有尊严。

所以,我们要终生学习,不要做这样虽生犹死的蠢人让周围的人难受。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是清明节,送给大家的彩蛋是美国心理学家肯·威尔伯写的《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这本书。盼我们的亲人们在另一个世界生活依然美好。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