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口服+灌肠,有效!

 中医知识圈 2021-04-0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程迁延,轻重不等,常反复发作。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人。古代典籍中并无此病名,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可将其归属于肠澼、泄泻、久痢等范畴。

图片

一、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涉及外感时邪和饮食不节两个方面。病机主要为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致。西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多数人认为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及精神神经因素有关。

图片

二、诊断依据

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许多疾病可引起类似肠道炎性改变,只有在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后方能做出诊断。

主要诊断依据:慢性持续性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有反复发作的趋势;多次粪检无病原体发现;结肠镜及X射线钡灌肠检查显示结肠炎性病变。完整诊断应包括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病情分期及并发症。

图片

三、治疗原则

1.中医治疗原则痢疾的治疗,应根据其病证的寒热虚实确定治疗原则。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

2.西医治疗原则活动期应注意充分休息,给予流质饮食;病情缓解后可改为易消化、少渣饮食,减少脂肪摄入,补充足够热量,避免生冷和刺激性食物;加强支持治疗,贫血者可输血,低蛋白血症者输入人血白蛋白;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急性暴发型或重型患者应禁食,给予全胃肠道外营养。腹痛和腹泻患者要慎用抗胆碱能药物或复方地芬诺酯或洛哌丁胺等可降低肠蠕动的药物,以免诱发中毒性巨结肠。

图片

四、临床报道

孙占有运用加味抵当汤(水蛭3g,制大黄6g,桃仁6g,虻虫3g,青黛6g,白及、苍术、炒白术各15g,海螵蛸18g,地榆30g)内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腹泻肛周灼热,口苦口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兼有湿热蕴结者加黄芩15g,黄连6g,白头翁30g,秦皮18g;

兼有少腹胀痛,上及两胁,纳差,症状随情绪波动明显加重,脉弦,属肝郁脾虚者,加柴胡6g,炒白芍15g,枳壳12g,香附9g;

兼有腹痛绵绵,乏力纳差,消瘦,劳累后诸症加重,舌淡,脉弱,属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5g,莲子10g,黄芪15g;

兼有腹泻清冷,甚者完谷不化,形消色晦,畏寒肢冷,舌淡,脉沉细弱,属脾肾阳虚者,加炮附子6g,干姜9g,吴茱萸12g。

配合愈疡Ⅰ号灌肠方治疗12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个月后观察127例患者中痊愈85例,显效3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43%。

溃疡性结肠炎起病缓慢,病程冗长,以抵当汤作为主方加减治疗本病,用之得当。纵览全方,具有活血祛瘀、祛腐生新、改善微循环、保护创面、促进愈合、止泻止痛的作用。


本文摘自《经方抵当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