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称霸中原的曹操

 广陵子图书馆藏 2021-04-05

称霸中原的曹操

    魏武帝曹操征战天下30余年,经历过的战斗难以计数,其中有3场战役最为关键,可以视为3场豪赌,即剿灭青州黄巾军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那么,曹操在这3场豪赌中的胜负情况如何?这3场战役都带来哪些重要的影响?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一位争议性的人物。

    《三国演义》及戏剧中都将他描绘为奸臣,然而,与他同时代的人,却对他有很高的评价,《三国志》的作者陈涛就认为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以历史的温度读三国,品风云人物,话超世之杰“曹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曹操年少时就对军事、文学、及治国之道等都很有兴趣,但它不会读死书,经常融会贯通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尤其他独到又实用的治国之道,往往令人叹观为止。

    长大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开始结交一些社会名流。“一位以知人著称的卸任太尉乔玄对他说我见过不少名士,没有人能比得上你,如今天下大乱,非有命世之才不足以拯救苍生,将来平定天下,恐怕只有靠你了”。又说:“你现在没有什么名声,应该与名士许劭结交一下才好”。于是曹操就去拜访了许卲,交谈一阵子后,曹操问!先生看我是怎样的人呢?许绍笑而不答,经过再三追问,他才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曹操听罢大笑而去。

    东汉时,秀才,孝廉,及地方僚属等一般都是地方官从本地人从辟举的,然而要获得辟举,必须得到好评,且有较高的名声才行。曹操先有名臣乔玄的赞扬,后有名士许劭的品评,加上他的刻意经营,从而名声越来越好,仕途也就顺畅起来了。

《执法严正,初露头角》

    二十岁时,他被推举为孝廉,并授予洛阳北部尉的官职。曹操一上任就在衙门外挂了五色大棒,宣布违法禁令者,一律严惩。禁令颁布后,宦官蹇硕的叔父仗势夜行,曹操下令挥棒严处,充分展现不计身份,不畏权贵的执法态度,此后不法分子不敢横行,他的名声也一下子大了起来。

    灵帝的宠臣们对于曹操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十分痛恨,但又找不到罪名可以诬陷他。为了让他离开现有职位,一致推荐他前往顿丘任县令。所谓“乱世用重典”,曹操,不管到哪里?都是执法严正,以致他每到一处,当地的贪官污吏知道后,就都纷纷逃到其他郡县避难。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引起黄巾之乱,黄巾之乱虽然很快被平定。却造成东汉群雄并起的局面,曹操由于参加镇压黄巾之乱有功,被升任为济南相,任职后,他发现当地贪赃枉法十分严重,于是大力整顿,最后竟有高达八层的官员被免职了。

以历史的温度读三国,品风云人物,话超世之杰“曹操”

《散尽家财,揭杆起义》

    后来董卓率大军入京,并独揽大权,干预朝政。为了讨伐懂卓,曹操散尽家财,征募义勇,揭竿起义。他讨伐董卓时没有地盘,兵力也很少,仅靠着自己正直的名声,加上善于掌握时机,羽翼渐丰。其后关东一些州郡的州牧也积极组织军队反抗懂卓,并一致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讨伐入侵东郡的黑山贼有功,被袁绍任命为东郡太守。

    董卓挟持献帝迁都长安,火烧洛阳,且调动大军迎击联军,许多诸侯见董卓势力强大,不敢与之对抗。曹操几次催促袁绍西进袁绍不听,一直按兵不动,出于无奈,他只好独自进军,结果遭到董卓部将徐荣击败,不幸生中流箭,坐骑也重伤不起,幸得部署让出坐骑,他才能死里逃生。

    不久,董卓被义子吕布所杀,与此同时,青州黄巾军又逐渐壮大,并大举入侵兖州,兖州太守刘岱战败被杀,许多官员见情势危急,为了借重曹操的军事才干,前往东郡请他担任兖州牧,任兖州牧后,他率军讨伐青州黄巾军,经过一番苦战,终于获胜,便一路追击至济北,最后黄巾军全部降服,他从中挑选一些精壮,收编为子弟兵,号称“青州兵”。此役他充分展现治军的能力,也为自己的未来募定了坚实的基础。

剿灭青州黄巾军

    曹操面临的第一场豪赌,发生在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当年四月,青州黄巾军进犯兖州,州牧刘岱亲率军队实施围剿,结果在战场上大败亏输,并丢掉了性命。刘岱兵败被杀后,兖州处于无主状态,曹操的谋士陈宫趁机联络济北相鲍信、陈留太守张邈等人,共同推戴曹操为州牧。曹操走马上任后,面临的第一项艰巨任务,无疑是剿灭气焰正盛的青州黄巾军。

汉末黄巾军分布及作战图

    从实力对比来看,双方的差距可以说相当悬殊。当时,曹操虽然当上兖州牧,但手下能指挥得动、信得过的部队,唯有他在东郡太守任上的将士而已,此外还包括鲍信、张邈的盟军,但总兵力也不过2-3万人而已。反观青州黄巾军,兵力则多达30余万,如果算上随军的家眷、役夫、战俘,则人数多达百余万。因此,单从纸面实力来看,曹操根本没有获胜的可能。

    战事的起始阶段,似乎印证了多数人的忧虑,曹军打得相当艰苦、死伤甚众,就连鲍信也战死沙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强大的外援介入,曹操则必败无疑。好在命运眷顾,就在曹操几乎要放弃的时候,青州黄巾军陷入严重的粮荒当中,战斗力严重下滑,进而一败再败。为了求生,黄巾军首领被迫在当年冬天率军投降,青、兖两州的战乱由此得以平定。

整编黄巾军降兵使曹操走上争霸之路

    黄巾军投降后,曹操从降兵当中选出7-8万最精锐的士卒整编为军,号称“青州军”,其他降兵、降民则变为军户以从事农垦、屯田工作,每年需要将收成的50%-60%上缴给官府。经过这番操作,曹操不仅得到一支规模庞大的精悍部队,而且还变流民为佃农,在稳定局势的同时,还巧妙地解决军粮来源问题,由此具备争霸天下的资本,史称“魏武之强自此始”。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外戚宦官专权,东汉王朝以名存实亡。曹操掌握兖州之后,听从荀彧的建议,迎献帝到许昌,既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举,使得它在政治上占有很大的优势,此后无数的能人异士纷纷投效的麾下,他的势力也越来越强大。

    逐渐的北方大致形成了袁绍与曹操的两大阵营。袁绍拥兵数十万,占据黄河以北,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曹操只有数万兵马占领黄河以南,所处的地理位置,易攻难守,且后方便不巩固,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及南阳的张绣都与曹操为敌,所以总体形式,利袁而不利曹。

《官渡大战》

    袁绍这个人也并非一无是处。

    当年董卓兵临城下,独揽朝纲之际。所有大臣对于董卓的恶行敢怒不敢言,袁绍是唯一一个站出来敢在朝堂之上和董卓对骂的人。当然袁绍也不是匹夫之勇呈口舌之快,骂完当天夜里就溜了,没过多久就组织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其号召领导能力可见一斑。

    另外袁绍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一方面他能够折节下士,吸引很多才干聚集在他身边。另一方面他个人是极富感染力的勇者。就拿袁绍统一河北的过程中与公孙瓒的大战来说,当时袁绍遭骑兵突袭,众将士要护送他躲在墙后,袁绍豪情万丈道:“大丈夫当前斗死,而反逃垣墙间邪?”袁绍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在他的鼓舞下袁军士气大涨,大胜而归。

官渡之战

    剿灭青州黄巾军后,曹操以兖州为根据地,在数年时间里便发展成为中原举足轻重的大军阀,并通过挟持汉献帝而获得号令天下的资本。曹操的迅速壮大引起其他诸侯,尤其是袁绍的嫉恨,两人虽然是发小,但对权力和地盘的追逐最终还是盖过友情。正因如此,等到袁绍消灭公孙瓒、统一河北4州后,马上率主力南下,跟曹操鏖战于官渡,时在建安四年(199年)六月到建安五年(200年)十月。

官渡之战形势图

    这同样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从双方投入的兵力来看,袁军多达11万且都是百战劲旅,而曹操麾下的兵力只有2万多;从各自面临的环境来看,袁绍的大后方很稳固,但曹操的根据地周围不仅有刘备、刘表、张绣等军阀及黄巾军首领刘辟的窥视或骚扰,并且朝中还有一大帮朝臣反对他,甚至连部下也大多向袁绍暗通款曲。如此局面,怎能不令曹操倍感焦心?

    对于这场命运大赌局,曹操丝毫没有获胜的把握,这在他给大谋士荀彧的信件中可见端倪,而后者也找不出可以“解套”的办法,唯一能做的,只是劝说主公要坚守待变。要说曹操也足够幸运,就在他行将崩溃之际,昔日好友、袁绍的大谋士许攸前来投靠,并献上火烧军粮以动摇敌军的良策。乌巢粮草一旦被烧毁殆尽,袁绍的军队不战自溃,官渡之战以曹操的侥幸获胜而告终。

官渡之战后,曹操成为天下霸主

    官渡之战后,袁绍的主力损失大半,此后再不敢率军南下。等到袁绍病死后,长子袁谭为消灭跟他争位的幼弟袁尚,竟与头号大仇敌曹操结为同盟,无异于“引狼入室”。最终,曹操坐收“渔翁之利”,不仅消灭袁尚,还顺带斩杀袁谭,从而将河北4州纳入囊中。等到河北平定后,曹操基本上统一整个北方,并且进拜丞相、魏公,距离改朝换代仅有一步之遥。

    袁绍的优点大概能说这么多,至于缺点可以说个三天三夜。

    官渡之战中曹操帐下五谋臣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战争前夕,贾诩就代其主张绣拒绝了袁绍抛出的橄榄枝,分析了曹操的优势,果断说服张绣投靠了曹操,为曹操加了一支生力军。

    而在曹操做战前动员的时候,荀彧又精准列出了袁绍四大缺点:

1.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

2. 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

3. 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

4. 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

    荀彧从度量,谋略,武力,道德四个方面将袁绍抨击得体无完肤,不仅袁绍,袁绍帐下那些谋士武将,荀彧也是了若指掌,知道其各自的缺陷。忘了说了,荀彧当年是从袁绍帐下转投曹操的,看来是早就对袁绍集团不待见了。袁绍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小看曹操。

    袁绍,四世三公后代,曹操,宦官后代。虽然两人是发小从小玩到大,可袁绍心里是一直存在着优越感。尽管曹操在胆识才能各方面明显胜过袁绍,可狂妄自大的袁绍总把曹操当作自己的一个小弟在看。

    以至于袁绍会在组十八路诸侯时封曹操一个代理将军;以至于袁绍会把自己的日后的战略计划大大咧咧地讲给曹操听;以至于对曹操竭力想要挟天子,袁绍却毫不在意,想着另立皇帝;以至于袁绍被任命为太尉,却因官位在曹操大将军之下,怒而不受,逼着曹操将大将军之位让给了他。从头到尾袁绍都是把曹操当作一个需要自己照顾的小弟看待,却没想到他发展势头如此迅猛,已然一发不可收拾。

    曹操与袁绍基本扫清北方后,一场成王败寇的生死决战避无可避。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前期袁绍率兵南渡黄河之际,程昱仅领七百守兵驻守鄄城,袁军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程昱等人给淹没了,眼看就要吃下首败。曹操心急如焚,想要加派人马支援鄄城。程昱却说不用,说袁绍这人坐拥十万大军,自以为天下无敌,见我这里兵少将寡,都不屑于来攻。

    结果还真被程昱说中了,袁绍就这么自顾自的饶了过去。也不知道为何,曹操手下的几谋士对于袁绍的星座血型生辰八字兴趣爱好都门清,轻易就能判断出他的下一步,可能这就是天王巨星的明星效应吧。

    官渡前哨战白马之战打响,袁绍令大将颜良为先锋直扑黄河南岸的战略要地白马。荀攸向曹操建议来一招声东击西,佯装放弃白马,在延津渡河,做出一副要绕袁军之后的假象。袁绍果然中计,分兵前往延津。曹操的精兵立刻调转马头,奇袭白马。

    先锋颜良忽见曹操大军如神兵天降,大惊失色。只见曹军为首一大将,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手提青龙偃月刀,脚跨嘶风赤兔马,一如排山倒海之势在乱军丛中撕开了一道裂缝,风驰电掣般向自己疾驰而来。

    颜良急问:“来者何人?报上…”话音未落,半边脑袋已经被削去了。袁军群龙无首,曹操乘势下令追击,杀得袁军丢盔弃甲而逃。

    想必三国迷们已经看出来了,曹军为首这位所向披靡的大将,可不正是关云长关公么!这是个什么情况?

    时间往回拨一点,前一篇文章说过,刘备在许都待过一阵。当时郭嘉和程昱都说刘备乃人中之龙,迟早非池中之物,劝曹操杀了他。曹操竟然难得的心软了,不仅没杀,还来了一出青梅煮酒把刘备吓跑了,这可能是曹操一生最后悔的事。

    这回放了刘备对于曹操来说无异于放虎归山,果不其然,刘备前脚刚走,后脚就在徐州反了曹操。曹操不敢怠慢,袁绍大军压境都不在乎了,决议率军直扑刘备。当时有人惧怕袁绍趁火打劫,郭嘉却依然建议先打刘备,曹操也是成竹在胸,袁绍这老大哥他太了解了,反应比一般人慢半拍,我这边打完了刘备他都不一定反应得过来。

    袁绍确实没这个反应,不过他手下的谋士田丰有,田丰劝袁绍趁机出兵袭取曹操后方。袁绍用一个奇葩的理由拒绝了,儿子病了,不宜远征,还表现出一副父爱如山的伟岸形象,让人肃然起敬。

    以上行为可以归结为袁绍在官渡时期练成的绝技,就是完美地错过所有正确的道路,而去选择错误的,能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容易。

    曹操很快打败了刘备,但还是没抓住他。论逃跑刘备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不过刘备这回虽逃到了袁绍处,关羽却因寡不敌众被俘。曹操爱才之人,关羽忠义之士,两人惺惺相惜。关羽终不会背叛刘备,但为报曹操厚待礼遇之恩,便决定为其解白马之围,这就有了前面那一出万军丛中力斩颜良的好戏。

    白马之战过后,曹操紧急回兵,又打响了延津之战。袁绍这边领军的是大将文丑和刚刚归顺的刘备,当时曹操令600骑兵打头阵,佯败撤退,诱敌深入。文丑刘备领6000人马来追,一路上尽是曹军故意遗落的辎重,文丑治军不严,属下开始哄抢财物。正在这时曹军突然杀了个回马枪,打得袁军措手不及,文丑战死,袁军败退,曹操又上演了以少胜多的好戏。

    文丑具体是谁杀的没有记载,不过颜良文丑作为袁绍帐下哼哈二将般存在的名将,死在无名小卒手里也说不过去。所以演义里文丑也是死于关公之手,这也不无可能,能够领600骑兵于6000敌军中取敌方主将首级的,万人敌关公算一个。

    而且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明明文丑是和刘备一起领军,偏偏打着打着刘备又没影了,说不定刘备就是发现敌方主将是关羽,为避免手足相残,先行撤了。

    这之后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也辞别曹操,踏上了寻找刘备之路,当时曹操是很痛快地就放了人。不过民间传说里为了神话关羽,这一段为他量身定做了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年度史诗动作大戏。

    言归正传,曹操退守官渡,与袁绍进入了相持阶段。虽然前期依靠奇袭赢了几阵,但毕竟实力相差悬殊,袁绍坐拥十一万大军,曹操充其量不过两三万,别说一举歼灭袁绍,曹操能够勉强守住攻势,岛主都觉得很了不起了。

    双方将各种战术手段运用到了极致。袁绍打消耗战,建高台俯射曹营,曹操立即造霹雳车应对,投石破高台。袁绍转打地道战,挖地道想要偷袭,曹操又掘长堑以阻挡,可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两军相持数月。

    袁绍帐下头号谋士沮授建议袁绍打持久战,把曹操耗死。但不可一世的袁绍哪听得进这个,一味下令猛攻。此时官渡大战的最为关键的人物登场:袁绍的谋士许攸。

    许攸也是从小和曹操袁绍一起玩大的主,他建议袁绍既然想速战速决,不如分兵偷袭曹操的大本营许都,袁绍也是不听。他小看曹操的心理还在作祟,他要正面打败曹操,打得曹操心服口服,告诉曹操你老大永远是你老大。

    许攸计谋不被采纳,心中烦闷,恰巧又听闻身在袁绍大本营邺城的家人因犯法被拘捕了。许攸一怒之下就投奔了曹操。

    曹操与许攸的见面相当有意思,当时曹操正洗着脚,听说老相识许攸来了,知道大事可成,光着脚就出来迎接。

    许攸问曹操还有多少粮食,曹操回答还能撑一年。许攸:“说实话。”曹操回答还能撑半年。许攸:“说实话。”曹操尴尬一笑,老老实实地说只够这个月的了。许攸这才献上一计,让曹操领精兵去偷袭袁绍屯房粮草的大营乌巢,那里守卫不严,破了乌巢,袁军必乱。

    曹操当机立断,亲率骑兵5000直扑乌巢,一路上冒充袁军,还真没被识破。曹操成功火烧乌巢,另一头袁绍还在官渡叫嚣着让曹操出来决一死战,突然传来消息乌巢没了。袁绍执迷不悟,继续下令猛攻官渡,结果首尾不能相顾,军心大乱,阵型四分五裂,曹操大军势如破竹,个个以一当十,袁绍溃败,仅带领八百骑兵出逃。

    这一场旷日持久的决战,竟然就在一瞬之间分出了胜负。官渡之战后一代雄主袁绍一病不起,几个儿子也闹起了分裂,袁氏集团土崩瓦解一蹶不振。曹操统一北方之路已经变得清晰无比。

    官渡之战的胜利,不仅在于两军战略战术上的交锋,更重要的是曹操个人对袁绍的胜利。袁绍刚愎自用,疑心重重,多次拒绝对其有益的建议。反观曹操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对于敌方来投的许攸也是用人不疑。再者袁绍自始至终存在的对曹操的优越感,让他狂妄自大,想要在正面战场击败曹操,导致不懂变通骄兵必败,而曹操却深知兵不厌诈,避其锋芒,屡屡用奇袭取得胜利。

    袁绍啊袁绍,你当真还以为曹操还是那个跟在你身后俯首称臣的可靠小弟?

    顺带提一句,在官渡之战立下为曹操立下大功的许攸,日后居功自傲,多次当众直呼曹操的小时候的乳名阿瞒,曹操如此身份地位,自然相当讨厌别人这么喊他,许攸最终就被处死了。互相之间一些不成熟的玩笑,长大了可不能随便开,不要觉得只是玩笑啊怎么这么较真之类的,每个人都是会成长改变的,都想要被尊重。更况且在曹操眼里,一切都只是他的棋子而已,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那就去死吧。

    后来袁绍起兵十万,战马万匹,南下攻打曹操,官渡大战序幕由此拉开。大战之初,许多部下,认为袁绍兵力强大,难以取胜,应该投降,而曹操却认为袁绍兵力虽多,但猜疑心重,不能信赖部下!因此:内部并不团结,如能善加利用,加上施以奇袭等战法,还是有机会获胜的。

    正当曹操全力布置作战时,刘备起兵占据下邺,准备与袁绍合力夹击曹操,他分析眼前形势,认为“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其,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遂率精兵出其不意攻打刘备,一举占领沛县,收复徐州。便转攻夏邺,刘备原以为曹操面对袁绍大军没有能力出兵攻打他,所以曹操突然出现时,使之措手不及,从而全军溃败,关羽也被迫投降,刘备战败后,带少数兵马投奔袁绍。

    曹操获胜后,立即还军官渡,不久袁绍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进攻东郡,太守刘延兵力薄弱,在白马坡被颜良率军围困,情况十分危急,曹操采纳谋士荀攸的建议,引兵到延冿,佯装要渡河,袭击袁军后方,袁军中计分兵西进,曹操趁机率精兵直奔白马,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斩杀,白马之围,于是解除。

    袁绍又派文丑和刘备率6000骑兵渡河追击曹军,那时曹操只有骑兵500余骑,紧急之中,他命令一些骑兵解鞍放马,并将随身物品弃之在路上。文丑兵到,见到丢弃的马匹和物品,顿时你争我抢,乱作一团。曹操见状命令骑兵立刻上马,全力冲杀,袁军反应不及,顿时溃败,文丑也被杀之。此番连斩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袁军大为震动。

    后来袁绍大军官渡逼近,曹操出击不利,从而收兵回营,坚守不出。双方相持数月有余,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相反的,袁军粮草充足,并囤粮于袁营以北40里的乌巢。

    此时恰好袁绍谋士许攸前来投奔,并献计,奇袭乌巢。许攸之计,正合曹操寻找机会出奇制胜的心意。于是当机立断,亲率步骑5000人马,摸黑出营,一路假扮袁军,骗过层层哨卡,到乌巢后,曹军立刻围住粮屯放火,熊熊大火划破天际,及至天明,全部烧毁。

    袁绍闻讯大惊,立即派兵增援,当援军逼近乌巢时,曹操左右分兵抵挡,他大怒到“敌军到达我背后,再来告诉我”在前后都有袁军的情况下,士兵皆殊死拼杀,最终:终于大破乌巢守军。擒杀淳于琼。张阖,高览二将听说淳于琼兵败,又闻袁绍对他们起了疑心,遂于阵前投降曹操,曹操突然得此援军,趁势挥军崭杀,袁军大败,袁绍也仓惶逃走了。

    历时一年多的官渡大战,曹操获得全面胜利,他以两万兵力击败袁绍十万大军,成为中国史上已弱胜强,已少胜多的典型,曹操以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其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赤壁之战》

    袁绍病死后,袁谭和袁尚为了争夺继承权,发生内杠。曹操趁机发兵攻击,不久黄河以北的翼、幽、并、青、等四州全部归入势力范围,北方终于大致统一。

    曹操统一北方后,准备一举统一全国。从而率大军南击荆州,荆州刺史刘表恰于此时病死,代理的刘琮不敢对抗,于是投降。刘备得知刘琮投降,自知无法独立对抗曹操大军,就派诸葛亮前去联络孙权,并达成协议,合力对抗曹操。

    秋冬之交,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到达赤壁,与孙刘联军相遇,鉴于北方军队不习惯水战。曹操下令,用铁索把全部战舰锁在一起,以免全身摇晃,影响战斗力,这给了孙刘联军火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天夜里东南风大起,周瑜的部将黄盖诈降,带了满载浇了油柴草的数十艘军舰,趁着风势向曹营驶去。距曹营不远时,突然点火,向曹操的舰船撞去,结果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把曹军百万人马一举击溃,赤壁之战后,从此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以历史的温度读三国,品风云人物,话超世之杰“曹操”

    曹操战败后,认识到一时无力统一全国,就改变策略,加强巩固后方,先后平定韩遂,宋建,张鲁等几股割据势力,最后完成北方全部统一。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就在袁尚被杀、河北平定后不久,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牧刘表,并在刘表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后(注:刘表在当年八月病死,次子刘琮继任州牧),又继续率军东下,意在击灭刘备、孙权仓促间组成的联军,统一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年十月,确定日后三分天下格局的赤壁战争爆发。

赤壁战形势图

    从纸面实力来看,这又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从兵力上来看,曹操的军队号称80万,虽然属于严重夸大,但最少不会低于20万,而孙、刘联军只有5万;从内部稳定性来看,曹操无疑是军队绝对的首脑,不存在“令出多门”的局面,而孙权、刘备虽然结盟但各怀鬼胎,联军的团结性大为可疑;从政治号召力来讲,曹操代表天子出征,而孙权、刘备则是以地方对抗朝廷,属于逆臣。

    不过,战争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兵力的多寡、士气的高低、政治号召力的强弱虽然很重要,但并不能保证一定能赢得最终的胜利。在曹操看来,这本是一场不需费吹灰之力便可取胜的战役,但最终却由于瘟疫流行,加之孙权借助东风使用火攻等原因,导致北军兵败赤壁,战死、病死者竟多达十万余人,损失可谓极其惨重。

赤壁之战击碎曹操的统一梦

    正所谓“久赌必输”,曹操虽然赢得了前两场豪赌,但却未能继续赢得第三场,而这场失利造成的损失可以说难以弥补。赤壁之战后,元气大伤的曹操再不敢大举南下,其统一天下的梦想就此破灭。不仅如此,赤壁惨败也导致曹操的威望严重受损,其代汉称帝的计划不得不无限期搁置,以至于到临死前都未能完成心愿。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