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里话“清明”

 金华303 2021-04-05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说到清明,就能想起这首诗。寥寥数句,勾勒出了一幅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烟雾迷蒙,凄迷而又美丽的场景。

清明节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关于清明的诗句,或者描绘景致,或者讲述风俗。

踏青

苏堤清明即事

(南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墓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游人们为了寻找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日暮时分笙歌已歇,游人归去,被惊扰一天的流莺回到杨柳丝中享受这静谧时刻。

杭州西子湖畔,苏堤游人如织,正是春光明媚的时节,杨柳依依,雪白的梨花绽放。

一阵风儿吹过,有的花儿兀自挺立在枝头,有的花瓣却纷纷扬扬飘舞,洒落游人一身,恍若仙境。

好一幅西湖清明美景图!

还记得这样轻轻柔柔的春风吗?它带着万物生长的气息暖暖地拂上人们的脸颊,令人沉醉。

清明时节气候温润,草长莺飞,春暖花开,天地间生机勃勃,正是踏青郊游的好时光。

不妨带上孩子,陪着家人,到公园、绿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拥抱春天!

寒食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古代在清明节前的两天是寒食节,会禁火,吃冷食,相传是为了纪念宁愿焚火而死也不愿出山做官的先贤介子推。

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逐渐融入了清明节。

如今的我们,自然是不需要禁火吃冷食的,但是一种清明时令食品——青团却悄然流行。

青团是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或者其它馅料,蒸熟后,带有一种清淡却悠长的清香,口感不甜不腻,很是招人喜欢。

如今的青团口味越来越丰富,芋泥芝麻,蛋黄肉松,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如果只能选一样食物来代表清明,那一定是青团!吃一口青团,才算不辜负春天!

放风筝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在古代,清明节放风筝是一种民间流传的习俗,最主要的寓意是“放晦气”,带走烦恼苦闷,保佑平安。而今天的放风筝更多的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

想像一下,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孩子们快乐地放着风筝,或牵着风筝线一路奔跑,或抬起头来仰望风筝,期望它越飞越高。

他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满眼都是桃红柳绿,他们的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这样的好运动,可一定要记得带孩子去参与!

祭扫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

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

几家坟上子孙来。

全身衣服都沾满了血泪和尘埃,战乱结束了,但是回到故乡也还会感到悲哀。在风雨中,梨花落尽了,寒食节也过去了,有几家的坟上会有子孙来扫墓呢?

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日子里,表达对已逝的亲人与祖先的思念与敬意。

这是一种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体现着家族与历史的传承。

一年年轮回,一代代更替,我们深思:自己究竟来自哪里?终将去向何方?又将如何有意义地过完这一生?

缅怀先人,不忘过去,这才是生活在这片古老大地的人们追逐幸福生活的永恒动力。

植树

种柳戏题

(唐/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人们当作谈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

这首诗是诗人亲自参加种树劳动之后发表的体验和感想,文笔很是有趣。

清明节的前后,气温适宜,非常适合新栽种树木,成活率很高。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节种树的习惯。

树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它们是天生的捕碳小能手。

根据统计,每种一棵树,一年就可以吸收5到10公斤的碳排放量,对我们居住的地球大有益处。

种下一棵树,就是种下了一份地球的希望。

传统的清明节,沉重悲伤,有的是“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凄凉。其实在清明节,我们可以踏青郊游,可以放风筝种树,可以尝试更多与春天的深度接触。

古书《岁时百问》中写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让我们用身体和心灵去共同感受这个清洁而明净的春天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