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送年礼【征文】

 冬歌文苑 2021-04-06

送年礼

春节前,给长辈们送年礼,一直是我们这儿的习俗。

对我来说,送年礼,就是送一份相约,送一份祝福,送一份思念。

不同的年代,给不同的长辈送年礼,领略他们不同的人生。

七十年代中期,对我来说,送年礼,是一种快乐,是一份记忆。

记忆中,每逢春节前十来天,妈妈会让哥哥和我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送给长辈,当然哥哥主要负责提些重的礼盒,我除提些轻的礼盒外,还要负责说些祝福之类的话(大多是前两天妈妈在家里教了好几遍)。

舅太爷和舅太奶,是我奶奶的父母,年龄与我妈妈的父母相仿,但辈份高,必须最先送上年礼。记忆中,妈妈准备好大糕、果子、白糖、酥饼、藕粉、冰糖等等,我和哥步行六里多路的舅太爷家,二老会一个劲地说着我们“长高了”“真懂事”之类的话语,当我和哥返时,二老还会在送年礼中挑选两样礼盒回赠。当然,回到家少不了妈妈的表扬和奖励。

舅爹和舅奶,是我妈妈的父母,因为四十多岁生下我妈,所以,待我有记忆时,他们已经白发苍苍了。小时候,我曾以为:全天下能成为爷爷奶奶的,头发一定要花白。

我的记忆里,舅爹眼睛几乎看不见人,头戴深蓝色的帽子,帽舌里衬一张硬的白纸(当时不明白为啥),大了才明白:白纸可以给昏暗的房间和不明的眼睛映衬一些亮光吧。记忆中,舅爹话特别少,大多是在床上度过,床上的另一端有一口木质棺材,据说,留给他自己用的。真的很难想象他年轻时卖货郎的样子。舅奶个子大、四方脸、一头白发,穿着一件干净的歪袝白褂子和深蓝色大腰裤,一双大大的黑布鞋,说话声音也大。

送他们的年礼通常是两瓶洋河普曲,后来改为两瓶洋河优曲(据说就是现在的梦之蓝)。记得有一次送年礼,我刚下客车,不小心一瓶酒碰碎了,便在车站附近小店买了一瓶。怎料,一到舅爹家就被三舅识破,说那瓶刚买的酒是假的。当时似乎没打假意识,也就没再追究。那天中午,舅爹依旧饭前拿起酒瓶喝两口,然后把酒瓶放到床头手可触碰到的地方……送年礼回来的时候,舅奶会让我带上一小袋大米,那是我家春节最美的主食。

大姑爹和大姑奶,还有大姑爹的妹妹和妹夫,我们称之为小姑爹和小姑奶,给他们也送过年礼,至于给他们的送什么年礼物,我都不记得了。

八十年代,我和哥哥都在县城上学,就没有给长辈送年礼的事了,估计都是爸妈亲自去办了。时间悄悄地流逝,八位长辈也静静地走了,他们年龄都在80岁以上,还有两位仙逝于96和93岁。

九十年代中期,我成家生子,既然对春节送年礼也特别上心。这期间送年礼,对我来说,更多的是看看长辈生活状况,听听长辈说说心里话,同时,感受他们一天天一年年老去的样子。

二十一世纪初,我开始给奶奶送年礼,那是因为奶奶不再去县城过春节了(主要原因是平房拆迁,爸妈一家搬进套间),谁也说服不了她。

记得,我未成家前,春节最爱听奶奶讲她自己的故事:如何与女伴做女工,如何偷偷放开缠足布挨打,如何背着襁褓中的儿子(我爸)在日本鬼子来时逃亡,还有爷爷高大魁梧、爷爷的吹拉弹唱、爷爷的木工瓦工手艺和爷爷的早逝等等。

给奶奶送年礼,除了糕点、水果、牛奶外,我还会买一些猪肉、牛肉,一般会在老家陪她吃顿午饭。每次送年礼返回时,奶奶会准备大白菜、红暑、山药、花生、黄豆等自己种收的农产品,还会给重孙辈们准备爆米花、香棒和压岁钱。送年礼,似乎就是一条纽带,让老人和家人的心紧紧相连。

给公婆送年礼,始于2008年我再婚。公婆在乡下离县城不足20里,无特殊情况,每周老公都会到老家和他们吃一顿午饭,有时全家都会在老宅相聚。但送年礼,仍不可少,每年春节前10天左右,都要给他们送年礼,烟酒、糕点、牛奶必不可少。因公婆的父母都长寿,所以我一度以为他们定会长命百岁,万万没想到,2019年秋在婆婆肺癌去世下葬的第二天,公公也随之离世。“子欲养而亲不在”,我深有体会。

2010年开始给三位舅舅家送年礼,静静记下点点滴滴……

脑海中对大舅没啥印象,他离世早。大舅母个子矮矮的、脸黑红的,话语不多,憨厚笑容时常挂脸上,生了五儿二女,幺女和我年龄差不多大。头几年送年礼时,大舅母还能认得。后来再去,她已不识人了,只是笑脒脒的收下礼盒。前两年,大舅母在家离世,享年93岁。

二舅和二舅妈组合,是门不当户不对,年龄还悬殊十岁。二舅随解放军参加了解放南京战役,再后来追逃兵至福建并驻扎在那里,因二舅与成份不好的小姐订婚,部队无法再待,只能回到地方工作。送给他们年礼,白酒当然少不了。偶见二舅酒过三巡时,会感叹自己比战友幸运,还能活到现在。今年二舅92岁、二舅妈82岁,身体健康,儿孙满堂。

给三舅和三舅妈送年礼,除点心外,少不了香烟和白酒,据说三舅当年偷偷跑去参军,后来被舅奶找公家人给哭了回来,理由是大儿子身体不好,二儿子已经参军。再后来三舅在老家干农活,因身强力壮、不怕苦不怕累,曾当过几年生产队队长。奶奶在世时常说,先前我家重活、累活都是三舅和三舅妈干的,因此,我心里一直敬佩他们。印象较深的:一是每年春节前三舅会用自行车驮一大袋大米给我家。二是他是去我家次数最多的舅舅(估计是因他和我妈年龄相近)。三是最后一次也是第一次在我妈家喝醉了酒,后来知道当天他查出胰腺癌。前两年,三舅和三舅妈相继离世。

给父母送年礼,理所当然。虽然爸妈不喝酒,我始终认为女儿是酒坛,因而回回送年礼还少不了白酒,外加米糕、酥果、牛肉、羊肉等等。现如今,老人不缺吃不缺穿,缺的是亲人陪伴,缺的是亲情交流。长辈们健康、开心,就是儿孙们最大的幸福;儿孙们平安、快乐,是长辈们最期盼的样子。对我来说,送年礼,就是较好的方式。

送年礼,就是送一份相约,就是送一份祝福,就是送一份思念。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吉早云,女,1971年生,江苏盐城人,一名基层金融工作者,多篇文章散见国家、省、市、县级报刊和主流媒体。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