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道一儒,殊途同归

 新用户8489cL9T 2021-04-06

文:杨羽  聂传安


        这段时间闲时没事,印发给孩子们一些课外阅读材料,如《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贵族精神的三大支柱》、《阮籍的佯狂之旅》、《苏小妹三难新郎》、《世说中的桓温》、《说韩愈》、《陈元方与陈太丘》、《谢道韫与谢安》、《无情对与十七字诗》等等,还有那篇每届学生我都会认真讲解的《渔父》。

        课文的延伸,《世说》的细化,人生的启迪。力争突出文字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我把材料印发给每个孩子,让他们看,不设任何问题。但我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喜欢看,甚至不能保证每个人都会看。我对他们讲,“师度有缘人”。如果你对语文有缘,你就会看,就会喜欢;你如果真的不喜欢,老师也不会勉强,毕竟这是补充材料。

        但我知道,一定有很多人会喜欢去看,也有人看后会形成于文字。

        例如讲了《渔父》后,就有三班的杨羽与十班的戴子林等同学以之为题材,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渔父》据说的屈原的作品,大约是在楚顷襄王执政时期,屈原遭到流放,政治上遭到重大打击,个人和楚国面临着厄运的情况下,诗人心情忧愤苦闷,来到汨罗江畔,边行边吟而成的。全文中的人物有两个:屈原和渔父。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里面有许多句子我们耳熟能详,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如“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如“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等等。

        杨羽以自己的笔再现了这个故事:

        雾锁沅江,烟波浩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唯江畔一人身着素衣,缓缓而来。

        他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轻风拂起略显宽大的袖筒,几缕黑中夹灰的发丝随风扬起。

        茫茫白雾中,一渔父拏一芥小舟,停泊岸边。见那人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何步于此?”

        未对上渔父的目光,他仰头,望着广阔的江面,似在自言自语……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亦斜睨着江面,“圣者不会凝滞不前,而会随着世道改变自己。举世皆浊,何不搅泥扬波,众人皆醉,何不吃酒糟而大喝其酒?为何非要脱离世俗,使自己走得如此艰难?”

        他微蹙眉,坚定地望着远处的水天一色,那有他最初的信念。“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我宁赴身湘江,葬于江鱼腹中。怎能让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

        一阵无言的沉默。

        清风徐来,两人的衣衫似春水般漾起波澜。

        渔父半张口,欲言又止,莞尔而笑。不知是笑他的执着,还是笑自己“与世推移”改念而不复劝阻。转身,曳桨而去。

        一粒人,一点舟,渐渐被大雾模糊,消失在他的视线中。

        他是屈原。

        世人有说他的固执,也有说渔父的圆滑。一道一儒,实是殊途同归。

        向着自己的信念,于己问心无愧,足矣。

        杨羽文章明显受原文影响,又有《湖心亭看雪》痕迹。但难得的是杨羽加上不少少女般的浪漫气息,让故事的画面更加唯美。文章的最后点出自己对二人的评价:不论儒道,都是在追求自己的信念,路不同而归宿一样。杨羽似乎是在调和渔父与屈原的矛盾,为这个千古难题提供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向着自己的信念,于己问心无愧,足矣。

        我突然发现,杨羽这话,是不是也是对我的期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