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描写爱国忧民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江山携手 2017-05-08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爱国忧民,理想,坚持,爱国

 

【名句】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出处】

战国·屈原《渔夫》

……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

 

【译注】

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

 

【说明】

  《渔父》出自《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是屈原在被流放后,政治上被迫害,个人人生遇到了一种困顿,处在困恶之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茅盾和郭沫若认为,它非屈原作品,而是屈原的学生宋玉或战国时期楚国的人而作。

  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这种精神与《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的精神是一致的。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文章以屈原开头,以渔父结尾,中间两个自然段则是两人的对答,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其中“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思想对后世道家道教影响极大。更多有关爱国忧民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

 

【赏析】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两句,是《渔父》中的名句,交代了屈原自己被流放的原因:天下都是浑浊不堪的,只有我清澈透明,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世人都是迷醉的,唯独我清醒,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那么多人都在同流合污或随波逐流,那么多人都能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什么屈原就做不到?因为他的理想是至高至洁的,不允许沾有一丝的污浊思想;况且,他是一个纯粹之人,更不懂俗世庸人的“装糊涂”。然而,正是由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独来独往,不苟合、不妥协的性格,他才遭人妒忌诽谤,以至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而屈原恰恰又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因此,屈原没有听从渔夫的忠告,甘愿“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这两句显示出屈原的忠君爱国的崇高品质。

 

  (责任编辑:夏素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