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屈原的境界,几人能及?

 公元2012 2019-06-09

屈原的境界,今人谁能达到;屈原的品德之高,修养之好,举世概莫能比。屈原的洁白之身,致死不愿受世俗之尘埃,宁可投江,也不愿与世俗的小人为伍。

  下面,我们以屈原投江前与渔父的对话,来产述一下屈原的品德: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这是屈原在投江前,与江边渔父对话,体现了屈原一生高尚,至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洁白品德。同时,也说明了世俗小民的渔父,永远无法理解屈原的内心伟大及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屈原的人生为什么历尽坎坷

诗圣杜甫说:文章憎命达。这句话虽然是诗人感怀伤时的激愤语,却冥冥之中泄露天机。

翻览史册,中国历代最有名的那些大才子,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唐伯虎……几乎无一人不是坎坷一生,潦倒以终。

李白

战国时期的屈原,开启了大才子不见容于当世的中华特色文化传统。在后世,屈原的声望极高,并世无第二人。梁启超誉之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毛泽东称“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然而,活着的屈原,36岁时就被流放,从此漂泊天涯,直至自沉汨罗,客死他乡。如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全国放假一天,就是拜当年屈原大夫沉江之赐。

屈原

屈原自述其潦倒一生的原因,是“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别人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怒而答曰:吾清白之身,岂能同流合污?(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从此,“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成为千古传颂的名言,也被后世大多数人认为是造成屈原一生坎坷的主因,并称之“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贾谊《吊屈原赋》

不过,南北朝时期和光同尘、历仕四朝的颜之推却有不同意见。他说:“自古文人,常陷轻薄,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一句“显暴君过”堪称“见道之语”。可惜屈原出生也早,还无由学会奴颜婢膝的那些桥段。在君权至上时代,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君王呐!

屈子的一生,用《离骚》里面的话来概括就是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年少时作为一个贵族家庭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且对自己要求严格,忠君爱国,自然迎来许多人的赞誉,促进了他认识自己。《橘颂》清晰地表达了他对自己清晰的认识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

他最让人伤怀的地方大概就是清楚自己过人的才能和高洁的品性还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遭小人构陷被放逐后,有过失望有过挣扎,本来直接放弃会少了很多痛苦,可他还是不忍心冷眼看着自己的国家一步步走向灭亡。摘抄几句他流放时所作诗文,看他的孤独与失望与挣扎。

“与美人抽怨兮,并日夜而无正。㤭吾以其美兮,敖朕辞而不听”

——《抽思》

“九臂折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

“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

——《惜颂》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涉江》

“登高吾不说兮,入下吾不能”

“愿及白日之未暮,独茕茕而南行兮”

——《思美人》

(所摘句子不分写作先后)总之他开始是对楚王抱着一定希望的,相信自己还有能力还有机会可以拯救自己的国家。(这不是一个自大者要拯救世界那种想法,而是他确实有这个能力,《庄屈合诂》有提到说“原一生学术在此矣,楚能卒用之,必将大治;而为上官所谗,中废其事,为可惜也。”)但是他终于还是从抱着希望到走向绝望。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惜往日》

(部分认为惜往日为屈子绝命词)他离去了啊,他终于离去了,他怎么能离去呢?跟他一起历经了他的希望纠结失望,他要离开了,释然委屈又悲伤。当他彻底绝望时,却提到了自己为了国家大治而不将观点(法令?)外泄,小人借此中伤自己而楚王竟然信了,想必他还是委屈的,一是为了自己才能未得施展(这肯定是中期的想法,并非抱定决心将死之时的想法),二是为了国将不国。

另外我一点个人想法,他提到很多次介子推和伍子胥,是不是有一点点希望,自己的死,可以让君主幡然醒悟呢?

我说屈原最让人心疼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时候我甚至会想楚王不信你就算了,何必折磨自己。可正因为这样屈原才会成为屈原,成为我心中的一颗星星耀我前行。

有人说中国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诗人,屈子算一个,陶渊明算一个,杜甫算半个。我觉得是因为前二者都是完全在人生的境界中得到自我两个诗人,最为淳真的两个诗人。屈原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陶渊明说“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他们两人诗中的表现都是极为真诚和忠于自己的修养的!杜甫固然也是很伟大的诗人,但他却有时不得不写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如什么<陪诸贵公子携妓纳凉>等,多么无趣的事情。


最后,祝大家端午安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