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课70天记

 新用户8489cL9T 2021-04-06

文:聂传安


        昨天上午九点十分,隔着麦,轻轻地对着那边的学生说了声“再见”,持续了70天的网课正式结束。

        回首这两个多月,已是恍如梦中!

        初时听到“停课不停学”时的郁闷(明明还是在寒假期间),再到即将成为十八线老主播的焦虑,再到初次上课时的谨慎小心,再到后来的轻车熟路,直至现在的隐隐不舍……

        一切都如那绕不开的规律一样,因陌生而忐忑,因熟稔而眷念!

        仿佛又回到那梦中。

        每天早上七点刚过,我就会在几个群里发出信息:“起来早读啦起来早读啦起来早读啦”,特意用“啦”而不用“了”,大有扮萌装可爱之嫌。如果是语文早读,我还要把早读内容附上。有时18班曾老也会呼应我几句:“快起来呀,跟着老聂的脚步行动啊!”

        这两个人俨然半夜三更周扒皮学鸡叫催人起床的模样。

        上课前会把“腾讯课堂”提前几分钟打开,每天放一些与语文相关的内容,如《水浒传》中鲁智深、杨志、武松的片断,诗词大会的片断;也会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歌曲,如《明月几时有》、《愚公移山》、《满江红》、《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滚滚长江东逝水》、《无言独上西楼》等,昨天课前放的则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也算是一种依依情感的表达。

        上课尽量避免枯燥乏味。正课前总是会找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文言文,去掉所有的标点,让学生断句。中考有这一项内容,但仅是三断。我让孩子们断整段文字,有时会注明“断13处”,有时则注上“不知道多少断”,时时引起一片哀嚎。而在断句的过程中,又时时有豁然开朗的欣喜。

        所给内容,有好几篇是苏轼写在惠州的生活的,是希望孩子们对学习于斯成长于斯的文化与历史的熟悉与自信;也有涉及刘禹锡、韩愈、柳宗元等一些著名作家诗人的,是希望孩子们多读书,去对这些人物有更多的更全面的认识。

        上课内容按照备课组计划走。因为是网课,更不容出现失误,所以老师备课时比平时要更加认真与小心。好在备课组齐心协力,相互分工,大大缓解了备课的压力。

        后几周每周末布置一篇作文,周一没事时我都是手托着平板凑到又老花又近视的小眼睛前,一个个地按着批语。百余篇文章每篇至少几十字甚至上百字的评语一般都在一两天内完成。18班有位同学总是上传两篇文章,说另一篇是别班同学的文章,希望我能看一看。我也数十上百字地给他批语。

        因为每节课的内容备课组都有安排,所以作文问题就有针对性地分散于课堂上讲。这段时间强调的“三最”“三宁”较多,就是希望他们在选材与构思上多多用心。

        这两个多月来,估计很多老师都“凶残”地催过作业。曾经推过一文,写了“作业未交者,处死”之类的狠话,可见老师屡催作业而不得时的“恼羞成怒”与“义愤填膺”,也可见不少学生上交作业之难。学生作业上传到小程序“作业薄”后,谁交谁未交一目了然。小程序自带三次催交功能,我总是陆续用尽;实在不行,则复制未交名单,发到家长群、学生群去明催。有次也见一位老师在深夜11点后在群里说“我要霸屏了”,然后就不停地更新着未交学生的名单。一次次的更新既可看出老师的责任,何尝不是老师的无奈。但总有一些孩子“宁死不屈”,老师们也只能轻叹一声。

        不过还是为自己的学生与家长感到骄傲:老师从未担心过自己的“凶残催交”行为会被“问政”或“投诉”。

        每天晚上都有40分钟的不同科目的周测,时不时地有不同科目的考试,有时也有整个年级的线上统考……

        也有线上家长会,线上备课组会,多次的线上班主任会……这些所有的“线上”,也许都是为了孩子们的更好成长。

        希望每一个孩子在这期间都有所进步!

        70天已过。从第一节网课的“好大的一棵碧格吹(big tree)”始,到昨天最后一节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们在这个非同寻常的岁月,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些记忆将会成为我们生命里的宝贵财富,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新的生活又要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

(谨以此文作为非常时期的非常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