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作业不只是程序问题,这背后还隐含着对学生秩序感的培养

 wangzh311 2021-09-12
图片

先说感谢

在连轴转的开学季,我十天未更新,后台收到很多读者的留言。有关心问候的,也有询问原因的,我没办法逐一回复,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暂停更博,是我保持工作和生活平衡的一种选择。在无比忙碌的开学期,既要做好份内的工作,又要保证健康、积极的生活,承担起工作和生活中的多重角色,适当放缓一些长线的事情是必须的。

新学期基本进入正轨,接下来会保持原定的每周三、六晚9:00的更新频率,让我们一起为教育做一点有意思、有意义的事。

新学期伊始,很多班级事务处于无序状态。一处乱则全盘散,班主任需要找到抓手,尽快建立班级的秩序感。

看到这些“乱”,心中难免着急上火,想把学生一顿骂。

你想训斥学生,我不拦你,但如果你指望发一顿火,就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那我要告诉你:我试过,效果超不过三天。

今天,我就和你聊一聊早上“交作业”这件事。

你可以借助这个表格来思考班级里的交作业问题:

现象

班级里交作业时有哪些问题现象


原因

针对不同的现象,分析具体可能产生的原因

知识问题:

学生问题:

流程问题:

对策

你可以从哪些维度思考,调整作业收交的过程

最容易改变的:

最需要改变的:

最难改变的:

学生有什么好建议:

我来具体说明: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学生不同的表现:

1.有磨蹭的、有忘交的、有借机和同学说笑聊天的、有故意打闹和开玩笑的,交作业成了学生一早到校互动交往的好时机。

2.再看看作业本的摆放情况,歪着的、放反了的、页脚卷起来的、讲义试卷各种折角的,乍一看还以为是回收的废旧物品。

3.最有画面感的应该是课代表数作业本时的情景,各科挤在一起,数来数去少几本,问来问去没人认,还有交错科目的,甚至有无故消失的作业本。

这样的情形不仅使得交作业耗时长、效率低、交不好还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清晨校园的秩序。

交作业是学生的常规工作,看似小事,实则有大学问。规范交作业的流程,不仅可以提高交作业的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的秩序感。

具体怎么做?不妨参考以下六个步骤。

1

明确需交作业的条目

不同学科、不同形式的作业给有序交作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有的本子大,有的是讲义,有些需要交,有些不要交,有些隔天交。为了避免第二天乱哄哄的场面,交作业的安排在前一天放学时就应该开始了。

班主任需培训课代表,在布置作业时不仅写清楚作业条目,也在需要交的作业项目后打钩,这样同学们就知道交什么、怎么交

2

使用作业分装袋

班主任可培训全班学生,把不同学科的作业放在不同的资料袋里或是专门准备一个大的讲义袋分装好各科作业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睡前检查作业本、避免忘带作业的粗心,又可以在第交作业时减去在书包内翻找的无序情况

图片

3

先交作业再进班

把交作业的区域设置在教室外部或教室进门处(前门、后门均可),这样就能率先完成交作业事宜。我们学校在走廊上设有流动书架,这就很方便;班级也可以自行放置类似鞋架那样的架子或备用课桌,分科目摆放;还可以利用教室后的书包柜台面,作为固定区域。

将交作业区域设立在进门前或一进门处是很有效果的。一到班就交作业,避免了补作业、抄作业、忘交作业等不良情况,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扎堆交作业的混乱场面。

4

准备透明收纳盒,贴好学科标签

每个学科准备两个透明的收纳盒(作业类型不同,需要用到1-2个盒子)用于收放作业。前一天放学时,课代表根据第二天的交作业条目在指定交作业的区域放置好相应的作业盒子。盒子外可放一个交作业的打卡单,便于勾画。

学生在作业本的左侧按学号标好自己的序号交作业时按照序号有序摆放,自行打卡。如果是交讲义类作业,就引导学生将学号统一写在左上角,这样交作业的时候也很方便插放。

班主任需要培养学生集体生活的意识,即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管理好自己,同时给别人提供方便。按学号放,每个人就有自己的专属位置,既方便自己摆放,又方便课代表和老师查阅。

图片

5

一分钟统计交作业情况

课代表在报送作业前只需要按照学号查看是否有同学没交作业,1分钟足够了。课代表只负责检查数量,而不检查质量。质量问题交由任课老师负责。

课代表填写作业收交登记表与作业一同收送至教师办公室如果全,则写上全勤或打钩如果有缺的同学,直接将学号标注在作业登记表上。

   (    )学科作业登记表             日期:

全勤


所缺学号


迟到校或者迟交作业的同学应找到老师当面补交并且勾去登记表上的名单。未交作业的同学需要填写情况说明书。

   (     )学科作业未交情况说明          日期:

未交

内容


未交

原因


补交

时间


惩罚

措施


这样的流程下来,就解决了按时交”、“迟交未交”作业的三种情况

规范的操作,熟练的流程,有意识地持续训练后,学生能很快养成在交作业方面的良好习惯。

图片

6

定期培训学习委和课代表

学习委和课代表是班级学习常规管理和活动开展的主要条口,要想做好作业的管理工作,课代表和学习委要形成工作链。班主任需定期培训,组织他们交流工作经验,反映工作问题。

课代表可将作业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交给任课老师,抄送一份给学习委。学习委将名单登记在汇总表上一周反馈一次给班主任。

班主任在周五与本周超过两次没能按时交作业的同学进行交流,次数更多者需酌情考虑与家长联系,共同沟通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

这六个步骤就完成了交作业的完整流程:有布置、有交取、有反馈、有跟进。

这是一个明确、清晰地收作业流程,只要操练到位,一周内便可形成习惯,并养成良好的秩序感。班主任刚开始时会辛苦一点,抓反复、反复抓,之后便很轻松了。

关于上述流程,追问三个问题:

01

作业本合起来收,

老师批改时会不会很麻烦?

这是一个性价比的问题。我们需要对比的是教师翻开作业本和课代表清点作业本哪一环节更麻烦、哪一环节更重要。

很明显,比起老师翻作业本,课代表清点作业的任务难度更大,时间更紧,且意义更重。如果课代表可以清点到位,把没交的名单清晰地列给任课老师,那么老师在批改和反馈作业时就会一目了然、非常轻松;如果按照一本本摊开夹起来收,课代表就会很难清点,然后出现漏报、错报的信息,抢时间把作业本送到老师办公室。老师批改时看似是轻松了,可是在反馈作业时就会很麻烦,常常还得翻来覆去查找究竟是谁没交。

进一步想,如果一个学科老师连翻开作业本都觉得麻烦,那么想让其配合班主任多开展一些教育引导工作,恐怕也是不可能的。

02

如何检查是否有漏写、

甚至交的空本子?

这是一个责任边界的问题。把关作业写没写、写的质量高不高的人不应是课代表,而是老师。

班主任需要明白的是,课代表在收交作业中主要完成的是统计工作,而不是检查工作。课代表也是学生,不具有老师的权威性,无法对漏写或不写的同学做出责令整改或惩戒。当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了作业问题,应该亲自介入,找相关学生了解情况,并做出处理。

学生作业出现漏写或空写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不会。为了避免造成误会(让老师误以为是态度问题),班主任可和任课老师商量后明确:不会写的题目可以空着,但是要做出标记,或者标明自己“卡壳”的地方。这样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就知道学生不是故意不写的,而且还能加强个别辅导。

03

如果交的是试卷,侧边无法贴学号,

会不会很不方便?

这个问题并不出在有没有侧边上,而是出在有没有标准上。

没有侧边,就把学号写在试卷左上角,课代表查收作业时手握讲义中间或左侧角,迅速清点,一样很方便。

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基于标准的矫正性训练和坚持性训练是必要因素。一开始肯定会有很多学生忘记或者不按要求来,因为没有养成习惯。班主任在初期要多留一些收作业的时间,常提醒交作业的要求(即标准),让课代表做示范和指导,现场发还不按要求上交的作业,然后重新交过去。坚持一至两周的训练后,学生便能培养习得性记忆。

有序、高效的交作业过程不仅仅是程序问题,还对学生的秩序感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我们都认同这个管理细节有教育意义,那就一起试一下吧!

“石头”老师问

开学这么忙,你是如何调整节奏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