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卖菜7年为儿还债:孩子眼中的世界,就是你想让他看到的样子

 亲子学乐 2021-04-06

01

在微博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2011年8月,在四川泸州,有一个7岁的男孩小辉,在家里点着蜡烛找玩具,不慎引发火灾,导致自己家和邻居家的好几间房屋被烧毁,合计损失有上百万元。

后经法院调解,小辉的妈妈王惠琴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同意于2014年1月30日前,赔偿7户受灾邻居的损失共计25.5万元。

然而,对于靠在菜市场摆摊卖菜维持生计的王惠琴来说,25.5万元就犹如一个天文数字,但为了儿子,她还是坚守承诺,靠摆摊卖蔬菜,一分一分地积攒。

终于,王惠琴的诚信打动了亲友、打动了法院,更是打动了债权人,得到了多方的理解和帮助。

最终,历经7年的时间,王惠琴终于在今年9月份还清了最后一笔债务。她说:“心里压着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真是一位好妈妈!

我相信,在妈妈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小辉长大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坚韧有担当的人。

前段时间,在上海迪士尼乐园里,有个8岁的小男孩碰到了一个年轻女孩的敏感部位,年轻女孩批评小男孩后,竟然被男孩的妈妈破口大骂,还对着她大打出手。

我不敢说这个小男孩长大以后一定会怎样,但不愿意承担责任的种子恐怕是在他心里种下了。

换句话说,孩子眼中的世界,其实是我们为他打开的。

因为,孩子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认知,是来源于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02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波波玩偶”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找来了72名年龄在3-6岁之间的斯坦福幼儿园的孩子,并把他们分成了对照组、实验组一和实验组二,每组24个孩子。

分组后,每个孩子被分别带进了一个房间,房间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些小玩具和图片,另一个角是一些波波玩偶和一些工具。

孩子们首先在一个角落里独自玩一会儿小玩具或者图片。

10分钟后,他们被带进了3种不同的实验情境:

实验组一的24个孩子被要求观看一个成人对“波波玩偶”的暴力行为;

实验组二的孩子则是观看一位成人安静地摆弄玩具,完全忽视波波玩偶,对照组的孩子所在的房间,没有成人出现。

在观看结束后,班杜拉为参与实验的孩子设置了同样的情境来观察他们的行为,结果发现,没有成人在场,观察过暴力行为的孩子依然倾向于模仿暴力行为;

而观察过非暴力行为的孩子,他们的攻击行为比观察过暴力行为和什么都没观察过的孩子都低。

班杜拉认为,儿童可以他通过观察、阅读、听他人讲述来学习模仿人类的行为。

看过一个儿童公益广告《children see,children do!》,讲的是孩子看到父母的不良言行就会去模仿。

影片中,一个妈妈因为生气而破口大骂,甚至摔打公共电话,身旁她的女儿看到后,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一个父亲对家人使用暴力,孩子看到后,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向家人动武,用暴力解决问题。

每个孩子都很善于模仿,你给他打开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他就会模仿着成为那样的人。

03

在今年8月6号结束的世界高尔夫锦标赛中,刘国梁7岁的女儿刘宇婕以总杆数106的成绩获得女子及7岁以下组的亚军。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刘宇婕说:“父亲在1996年就获得了奥运冠军,他是我的偶像,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超越他”。

面对女儿的肺腑之言,刘国梁感慨不已,他从未想到,女儿小小年纪就忍着辛苦,擦干汗水坚持训练,是在朝爸爸看齐。

央视曾报道过这样一对父子:

河南登封42岁的张建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卫校毕业后,做了一名乡村医生。

但在工作之余,他并没有放弃学习,每天都会利用空闲时间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并先后考取了执业药师和执业医师资格证。

2012年,他还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本科文凭。

在父亲“学习不止”的进取精神影响下,17岁的儿子张翼飞从小就非常勤奋努力,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班干部。

2016年的暑假,父子俩更是同时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一个本科一个研究生,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面对记者的采访,张建桥说,“我会继续给儿子做榜样,活到老学到老。”

央视新闻评论说,好学上进的父亲感染着儿子,或许最好的教育就是陪同孩子共同成长。

家庭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环境,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深深影响着孩子。

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子是好模仿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

孩子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04

豆瓣上有一个网友发帖吐槽自己10岁的侄子非常优秀,但是却嫌弃自己父母穷,觉得父母不配拥有这么好的儿子。

一个10岁的孩子,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我又仔细看了后面的内容,这个小男孩的目标是出国留学,所以现在苦学英语,而且觉得父母个子不高,自己锻炼身体希望高点。

他喜欢生物,计算机,把围棋下好了锻炼自己的大脑,觉得自己父母给的不够。

小男孩说自己现在的学习支出对这个家庭来说就已经有压力了,还要再生二胎,这是对他们两个孩子都不负责任。

他不想每天他妈妈搞一大堆各种吃的给他,宁愿省钱给他买无人机,也讨厌他爸和人炫耀他围棋下的多好,希望他爸安静点,多带出去看看。

了解了孩子的这些想法后,真没觉得有多大毛病,那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

有人说,最好的婚姻就是共同成长。其实,最好的亲子关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从这个小男孩的话里不难看出,他一直在努力朝前,可是父母却依然在原地踏步。

父母除了给孩子提供金钱以外,其他方面似乎已经追不上孩子的脚步了,这样的关系必定会失衡。

我们为人父母,最不该的就是只拿着鞭子鞭策孩子前行,而是应该在任何时候,都和孩子一起成长。

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就给他打开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吧。

孩子眼里的世界,其实也是你看到的样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