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控制范围 曾经,在广州市内的越秀山旁有一座小岗,形如卧象,故称象岗。象岗最初与越秀山相连,是越秀山的一部分。 明洪武年间,广州城扩大,象岗被凿穿,脱离相连的越秀山,开出一条大道,成为新城的北门,是广州城的军事重地。 改革开放后,这里成为广州重要的建设区域。1983年6月,一支工程队在象岗山进行基建施工,海拔不到50米的山头很快被削到了17米,这期间,相继挖出了汉、晋、明代的数座古墓,可见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风水宝地。 但在不久,施工人员突然发现砂石和土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硕大无比、形状规则的石板,人们试着撬动其中的一块,一个幽深的无底黑洞露了出来。 就这样,震惊世界的南越王墓巧合之下,重见天日。 象岗,清末时容貌,上面是炮台 说南越国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说到赵佗这个人,大家都知道。秦朝时,秦始皇派他和屠雎南征百越,汉朝建立后,他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死后追谥南越武王,将王位传给孙子赵眜。 而南越王墓就是南越国第二代王南越文王赵眜的陵墓。南越文王墓的发现,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在此之前,从未发现过南越国的王族墓葬,因为南越国向来重视墓葬的保密工作。相传,赵佗为了自己的墓葬不被盗,就曾开凿疑冢几十座,他死后,继位的赵眜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神秘安葬赵佗:先是派人驻守番禺四围山岭,防止有人偷窥,然后就派遣四支送葬队伍从番禺城四门出发,到达不同的安葬地点。 相传,三国时孙权为了获取赵佗墓的宝藏,曾派吕瑜率军5000人进行地毯式搜索,历时半年,无功而返。 想必,赵眜死也不会想到,自己的陵墓居然因为偶然的机会,被2000年后的人发现,只能说,一切都是命数。 南越王墓墓室 赵眜墓是目前发现的汉代最早的彩绘石室墓,共出土文物一千多件套,计一万余件, 其中至少六件被誉为国之重宝的文物,即角形玉杯、铜屏风构件5件、“文帝行玺”金印、丝缕玉衣、大玉璧、玉盒。 这些出土的文物,造型奇特,与中原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却又有很大的区别,历经两千年,依然熠熠生辉,宝光闪烁。 下面,就让我们屏住呼吸,一览其容光。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 丝缕玉衣,因没有金缕玉衣的技术,所以用丝相连,独成一派,目前仅发现这一件 丝缕玉衣头部 丝缕玉衣手部 铠甲及复制品 犀角形玉杯,用一整块青白玉雕成,中间凿空成犀牛角的形状 ![]() 错金铭文虎节 ![]() 错金铭文虎节 ![]() 五色药石,俗称“五石散”,雄黄、硫磺、赭石、紫水晶、绿松石 ![]() 张仪戈,是秦惠王四年由秦国相国张仪督造,赵佗南征百越带到岭南 ![]() 张仪戈,带有“张仪”铭文 ![]() 杵臼,捣药用的 ![]() 六博棋,秦汉流行的一种游戏 ![]() 带托铜镜,中国古镜中罕见 ![]() 银盒,工艺与纹饰、造型是古代西亚波斯银器的特点,推测是舶来品 ![]() 玉盒,由青玉雕成,盖子与盒身有子母口相扣合,装饰有三周纹饰 ![]() 玉盒盖子 ![]() 玉舞人,生动活泼,玉中精品 ![]() 陶鸟 ![]() 金钩扣龙形玉佩 ![]() 涡纹双连玉璧,雕工绝了 ![]() 大玉璧 ![]() 杏形金薄片,图案是两个尖角羊头纹,羊头相背,受北方草原文化影响 ![]() 鎏金铜框玉卮,用来饮酒,上配漆木盖已腐朽 ![]() 鎏金铜框玉杯,上截嵌入8块竹片状玉片,下截嵌入5块心形玉片,盖顶嵌入一块青玉 ![]() 龙凤纹重环玉佩 ![]() 屏风(复制) ![]() 屏风构件,分别是朱雀屏风铜顶饰、人操蛇屏风铜托座、蛇纹屏风铜托座、蟠龙屏风铜托座 ![]() 屏风构件,双面兽首屏风铜顶饰 ![]() 铜姜礤,用来礤姜汁 ![]() 烤炉,那时吃烧烤用的 ![]() 四连体铜熏炉,炉体由四个互不连通的小盒组成,可以燃烧四种香料 ![]() 铜承盘玉高足杯 ![]() 煎炉,下面烧火,上面煎东西 ![]() 勾鑃(diao四声),古乐器,以木槌敲击,祭祀和宴乐时用,一套共八件,重191公斤 ![]() 兽首镏金铜铺首,图案神秘霸气 ![]() 豆形铜灯,灯座上都刻有铭文,标出了灯的重量,实测结果汉制一斤相当于现在的半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