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周时,楚国一直被视为蛮夷。然而对于这个蛮夷,却谁也拿他没有办法。楚国先君在江汉之间一路筚路蓝缕,逐渐占据了相当的地盘,收了很多小弟。 到了熊通之时,手下的地盘大了,于是想要向总经理周王申请,给个部门经理的名头,周王却不干,于是熊通自称总经理-楚武王,被誉为春秋“三小霸”之一。 而楚武王伐随的故事,更是说明这个所谓的蛮夷的谋略已经不输中原。 ![]()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一、初次试探 楚武王熊通想到汉水以东收保护费,然而东边有个国家叫随,它是当地的老大,怎么允许有人到他的地盘收保护费呢。于是楚武王就恨上了随。 公元前706年,楚武王三十五年,楚国向随国发出试探性的进攻,熊通带着一群小弟在汉水边搭起烧烤架子,然后派手下最会说的一个叫薳章的小弟去跟随国说,我们一起聚个会呗? 这时,熊通手下的另一个小弟斗伯比对楚王说:老大,随国那么多小弟,要直接打架的话,好像不划算啊? 熊通说,那咋办呢? 斗伯比说,老子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们要向扳倒随,到汉东去收保护费,首先要让他骄傲起来其他小弟不给他交保护费,不帮他打群架。因此,一会随使过来,咱们把能打的藏起来,把比较熊的小弟亮出来让他们看到。就能让他们傲娇了。 熊通一拍脑门,这主意好,就这么办。 于是,当随国的少师来议和的时候,一看楚军,心里窃喜到,真是将熊熊一窝,君王姓熊,这些小弟,一个个熊的不像样子。 这个少师是随君的铁杆小弟,然而却不怎么能打。回到随后,他向随君说,熊通那一帮手下熊得很,如果我们反过去打他们,一定能打赢。随君一听,好啊好啊,打倒熊孩子! 这时,随君另一个很有能力的小弟季梁说话了,少师看到的都是假象,你看熊通一把年纪了也不熊啊,肯定是要引诱我前去追击!我们现在要紧的应该是,加强收取保护费,加强与周边小弟们的联系,让他不敢来打我们。 随君好像是说啥听啥,又觉得季梁说的有道理。于是没有追击。熊通一看没机会,就退回去了。 二、这次真的打起来了 这样子又过了两年,公元前704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随君前去总经理周王处汇报工作。总经理很不满意,熊通居然敢冒充南方部总经理,还到处收保护费,你们连屁都不敢放一个。于是,随君回来就断绝了与楚的联系。 第二件事,熊通在沈鹿举办诸侯大party,周边的诸侯们都来了,唯有黄河随没到。熊通很生气,你们居然敢不来? 这时,熊通的小弟斗伯比有说话了,老大,现在可以揍他了。前两年那个少师更加得宠了,季梁的话随君已经不怎么听了。 熊通一想,于是招呼了所有的小弟,拿起西瓜刀,就要来打群架。随君听说,也带领所有的小弟,双方在汉水与淮水之间准备打群架。 这一次,是季梁先说话。季梁说,我们应该先礼后兵,不如去告诉熊通,我们举办一个野炊,请他们过来一起吃,商量一下这事。如果熊通不同意,那么我们的人肯定很生气,请你吃你不来,那么他们理亏,我们打起架来也更有气势。 少师赶紧说,不对。他们大老远过来,肯定还没吃午饭,我们可是吃了午饭的。等到一会大家都饿了,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随君一听,说的对啊。 这时候季梁又说,熊通一般喜欢在队伍的左边,咱们先把西瓜刀的都集中在右边,打垮了右边,左边自然也就败了。 少师又说,不对。大丈夫光明磊落,既然知道在左边,咱们肯定要打左边的,不干硬不硬算什么男人,赢了也不光彩! 随君又说,对啊对啊! 这件事说明,说话一定要说到后面,先说的都是废话。 由于熊通的小弟们人高马大,西瓜刀又多,最终熊通一方大获全胜。少师和随君的座驾也被熊通抢了。 不久,随君请熊通吃饭,打算以向熊通进贡部分保护费来换取和平。熊通是个喜欢打架的,正准备说话,斗伯比踩了熊通一脚。熊通出来上厕所,斗伯比说,现在随君还有相当多的小弟,上次是侥幸打赢了。现在应该同意,等到收取了足够的保护费,再打他不迟。 于是,随变成了楚的附庸国。 三、打死人了 公元前690年,熊通觉得上交部分保护费还是不如自己去收,便又带着大群小弟去攻打随国。 这次打架前,楚国发明了一种叫做“荆尸”的新的打架的方法,并且将一种新的武器“戟”运用起来,以后不再只用西瓜刀了。 快要出发的时候,熊通觉得心跳加速,于是问自己的老婆邓曼,老婆咋回事呢,我好想又找到了恋爱的感觉? 邓曼说,老夫老妻了,恋爱个屁,你那是心脏病,大概你活不久了把! 果不其然,熊通走到半路,突发心脏病而死。 而他的小弟屈重和斗祁用车抬着熊通,继续前进。随君不知道熊通已经死了,上次的群架给随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能跟熊通那个疯子打架。 于是,随君派人带着酒肉,跟楚军说,不要打架,我愿意上交更多的保护费,以后我只向你们上交保护费,还不成吗? 屈重说,我们老大熊通说了,要签订纸质协议,不许赖账。 于是,楚与随定盟而去。回去的路上,屈重等人才告诉大家,老大已经死了,大家节哀顺变。 此后,随成为楚的永世附庸,不通中原。而楚国也越来越强,到处打群架,总经理周王和他的小弟们也无可奈何。 |
|
来自: 行云流水vmmxd6 > 《丹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