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分析要分析出数据背后的东西 一场考试结果是学生的分数,分数背后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试卷和分数分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得分代表着什么,失分代表着什么,这是任课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的。除了考试素质和能力之外,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等,通过试卷和分数,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试卷分析就像是医生诊断,看对病才能开对药。试卷分析也是讲好一节讲评课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一定通过试卷和分数看到更多的东西。如果仅仅做分数的对比,不研究分数背后的东西,那么不能针对性解决学生缺陷。题海战术,机械刷题,这些方式高耗低效,已经不值得提倡了。要想提高学生考试的实效性,教师试卷分析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 听课心得:讲评课不妨这样试试,可能有意外地收获 听课心得:讲评课不妨这样试试,可能有意外地收获 二、高错误率和低错误率都应该处理 很多教师讲评课只讲高错误率的题目,对于低错误率的题基本上不讲。搞错率的题目应该重点讲,这个没问题,但是,不等于放弃掉低错误率的题目。 课堂上,教师首先将低错误率的题目公布出来,给学生一段时间,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解决掉。或者,低错误率的题目通过单独辅导解决掉。 小错误如果不给学生解决掉,累积到一定程度,也会变成大问题。就像一根水管,今天这里堵一下,明天哪里堵一下,最后可能全部堵塞住。 三、让学生出力才是课堂的目的 无论什么课型,都应该学生出力,教师是指挥和向导。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堂上不能全部是教师在讲,应该给学生留出时间去思考反思。 遇到调用基础知识,教师不要直接说出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回答。这样,教师只要提到某一个知识点,所有学生在脑子里马上提取知识,等于全班学生复习和检查了一遍基础知识。遇到分析问题,让学生来回答,能够充分锻炼学生,提升学生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能什么事情都做好,学生只听只记就行了,学生在课堂上要动口动脑。也就是教师不能剧透,要提问题留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听课心得:讲评课不妨这样试试,可能有意外地收获 听课心得:讲评课不妨这样试试,可能有意外地收获 四、把握好课堂节奏 课堂的节奏应该由谁来决定?教师不能决定,不顾学生实际情况,快讲慢讲都不行。课堂节奏应该由学生来决定,只有学生听懂听会,教师才能进行下一个知识点。 不能以个别学生来确定课堂节奏,应该以多数学生情况来确定节奏。如果以反应最快的学生决定课堂节奏,那么多数学生还没思考明白,教师就直接讲过去了,课堂效果会大打折扣。 听课心得:讲评课不妨这样试试,可能有意外地收获 听课心得:讲评课不妨这样试试,可能有意外地收获 五、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 思维的花朵是最美的,引导学生思考,是教师课堂最具有价值的行为。课堂一定避免随便问、自由答的情况。教师问得随意,学生一窝蜂回答,导致多数学生没有进入思考。 教师备课一定要设计问题,使问题有较高的价值。在课堂上,一定留出学生思考时间,让多数人进行思考。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能力和水平。对于过于简单和直白的问题,教师直接说出来就行,不需要再问学生。 虽然随便问、自由答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但是教师能少用则少用,毕竟课堂价值并不是很高,反而具有明显的弊端。 听课心得:讲评课不妨这样试试,可能有意外地收获 听课心得:讲评课不妨这样试试,可能有意外地收获 六、举一反三、举三反一,是讲评课的最高境界 对于错误率高的题目,教师应该设置变式训练,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去深化基础和掌握题型。通过同一类型题的训练,从基础中来,到基础中去,让学生真正把握住答题的规律,彻底解决问题。教师在变式训练上要舍得下功夫花时间,否则,解决不掉问题,学生还会再次出现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