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里,治协热痢)

 仲景中医交流 2021-04-07

葛根黄芩黄连汤

原文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伤寒】

1、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出者,表未解也;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剂量

1黄芩与黄连剂量相等;

2大剂的用葛根可以用到六七钱。如果不大量的用葛根,病人下利不止会脱水。

3、现代剂量:葛根40克,炙甘草10克,黄芩15克,黄连15

【组成】 

甘草 黄连 葛根 

【功效】

解表清里

时机

1、治疗热痢(下痢,肛门痛,大便臭,有人会看到血)

应用

1肠炎、肠病毒小儿痢疾协热痢
2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烧感,心下痞,胸脘烦热,喘而汗出,口干而渴,苔黄,脉数

【方解】

1、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举陷。寒凉补药,升散性药。

2、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平补药,平收性药。

3、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寒凉泻药,降收性药。

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寒凉泻药,降收性药。

【说明】

1、葛芩连汤出自《伤寒论》,功能解表清里。是最有名的治疗协热利方子,协热利就是拉肚子,而且拉出来是热的,肚子和肛门都感觉热,同时大便味道还会特别臭。

2、葛芩连汤应用在像是肠病毒感冒,这种外感造成的下利就常用葛芩连汤。它的重点在心下痞,胸脘烦热,人会恶心呕吐,所以方里用到黄连、黄芩,作用在脾胃上。苔黄和脉数代表一派热像。

3、药性方面,方中除了炙甘草是平性,其它都是寒凉药;有补有泻,有升有降,有散有收。

4、整体方性是纯寒性,治疗协热利,当然要用寒药;偏补,偏升,收性和散性差不多,偏燥性高一些。

5、葛芩连汤以寒性、燥性为主,它是治疗协热利的重要方剂。

应用集锦

1治疗疟疾时我们使用小柴胡汤来治忽冷忽热之症,使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来治热利,如果下利带血时,就用白头翁汤来做加减,都是一剂知二剂已,速度之快,几乎隔夜就恢复过来。

2若见项背强,胸中烦悸而热者,则无问其下利、喘而汗出证之有无,皆可用此方。故凡酒客、火证、热疮、烫火伤、小儿丹毒等,亦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3下利不止(太阴证吃了大黄,导致下利):

1脉微弱(阳虚),心下痞硬,表热里寒之表里不解,桂枝人参汤

2脉促(阳盛),喘而汗出,表里俱热之表里不解,葛根黄芩黄连汤

4病毒性心肌炎:下利、汗出和脉促(促脉就是快速性的心律失常),葛根黄芩黄连汤效果非常好。

5、(1风寒而喘者:

A无里热、无里寒,是麻黄汤证。

B有里热,大青龙汤

C有里寒,小青龙汤

2下后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

3喘而汗出者、下利,葛根黄芩黄连汤

4汗出而喘,无大热、无下利,麻杏石甘汤

5汗后津液不足,饮水多而喘者,是五苓散证。

6肠胃型感冒(孟超师兄总结):

1发烧、头痛、口渴欲饮水、但一喝就吐、或有(拉肚子)水泻:五苓散

2发烧+泻肚子(肛门有灼热感+恶臭)葛根黄芩黄连汤

3施合一医师经验效方:肠病毒/手足口病:葛根黄芩黄连汤+五苓散

4施合一医师肠胃型感冒治症常用药方:附子理中汤黄连汤胃苓汤

比较集锦

1

麻黄汤 ---麻杏石甘汤

--- 承气汤证 ---

调胃承气汤

桂枝汤 ---白虎汤

小承气汤

葛根汤 ---葛芩连汤

大承气汤

1麻黄汤证化热入里,为麻杏甘石汤证。桂枝汤证化热入里,为白虎汤证。葛根汤证化热入里,为葛根芩连汤证。葛根芩连汤证、白虎汤证、麻杏甘石汤证化热之后,则均为承气汤证。

2肠结轻,为调胃承气汤证。其肠结较重者,为小承气汤证。其肠结最重者,急下,为大承气汤证。

2、(1协热痢,误下以后出现热痢,不恶寒,脉促,喘而汗出,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2协热痢,误下以后寒痢,心下痞硬,脉微弱或沉迟,桂枝人参汤

3下利,脉有力,甘草泻心汤

3、(1太阳脉盛于背,故背中脉太阳居其四行;故头痛、项背强、腰脊强,凡身以后者属太阳。如痉病,项强急、时发热、独头摇、卒口噤、背反张者,太阳也。

2阳明脉盛于足,故两足脉阳明居其六行,故颈动几几、脚挛急,凡身以前者属阳明。胸满口噤、卧不着席、必齘齿、脚挛急者,阳明也。

4、(1桂枝人参汤的下利是寒利,没有腹痛,没有病毒,不臭,白水很多,食物都没有消化,所以加很重的白朮去湿,干姜温肠;

2如果拉出来热利,大便很脓稠,

A肚子不痛,就是葛根黄芩黄连汤,也不是真正的病毒。

B拉出来会绞痛的,也是很热的就是黄芩汤。真正病毒的下利、急性肠炎要靠黄芩汤;像肠套迭属于肠热证的可以用黄芩汤

【名家论述】

1、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原有桂枝汤证,被医生攻下,或不小心吃坏肚子造成下利,结果利下不止,脉促,喘而汗出者,表没有解被攻下,血的力量很强都往下跑,脉会跳的很快,葛根汤就没有用,要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有表证,误下,造成表邪,表面病毒渗透到汗腺里,进入肠子,血往下走,病毒跟着下来,像阿米巴痢疾。

表邪未陷者,重于解表,已陷而成为热者,重于清里,本来是桂枝汤证,结果下利,要重于清里,改成葛芩连汤,虚寒者为脉微无力,实热者为脉数有力,脉数就是里面有东西堵到,发炎了,会发烧。虚寒者舌苔淡白,实热者舌红苔黄,黄再进就是红,再进就是黑,就是壮热。虚寒者为下利不热,色黄淡不臭,实热者下利热灼,色黄赤而臭热,肛门没有灼热的感觉就是不热,肛门有灼热的感觉。

葛根黄岑黄连汤方:(有表证误下,造成表邪进入肠子,病毒跟着血往下走,下利不止,脉促,喘而汗出,表证未解。)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岑三两 黄连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阿米巴痢疾时要大剂的用,葛根可以用到六七钱,如果不大量的用葛根,病人下利不止会脱水,如果没有葛芩连汤,寒利可以隔盐灸肚脐,热利时针曲池、合谷、天枢、关元、三阴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