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颅底病变] “海绵窦神经鞘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影像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国国u0zeu7qq4f 2021-04-07

海绵窦神经鞘瘤

【病例】

男,24岁,右侧眼球突出数个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1

【影像所见】

图1A 横断面T1WI显示右侧海绵窦和眼眶哑铃形肿块(箭),呈等信号,信号不均匀,眶上裂扩大(箭头)。

图1B 横断面T2WI显示肿块呈混杂信号,部分为等信号(箭头),部分为高信号(箭)。

图1C 横断面脂肪抑制后增强T1WI示眶内及海绵窦肿块明显强化(箭),强化不均匀。

图1D 冠状面增强T1WI显示右侧海绵窦肿块不均匀强化(箭)。

【病理诊断】

右侧海绵窦神经鞘瘤。

【临床与病理特点】

1海绵窦神经鞘瘤(schwannoma in the cavernous sinus)主要来源于三叉神经,以三叉神经第12支多见,其次来源于展神经。

2.临床表现为面部感觉减退和眼球运动障碍或复视,可伴头痛,累及眼眶时表现为眼球突出。

3.神经鞘瘤包括Antoni AAntoni B细胞区,Antoni A细胞区为实性细胞区,Antoni B细胞区为疏松黏液区。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CT显示骨质改变情况及判断钙化较好;MRI显示病变的中心部位、内部特征尤其是囊实性改变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最佳。

【诊断要点】

1.原发部位不同,海绵窦神经鞘瘤累及的结构不同,源于海绵窦前部或眶上裂区的神经鞘瘤常同时累及眶上裂、海绵窦及眼眶;而源于Meckel腔的神经鞘瘤常以Meckel腔为中心且同时累及海绵窦和桥小脑角。

2.海绵窦增宽、膨隆,较大病变可以骑跨中、后颅窝,呈哑铃形,边界清楚。

3.CT表现:呈等或稍低密度,可有囊变、钙化,周围骨质变薄、吸收,少数可有骨质破坏。

4.MR表现: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信号表现与神经鞘瘤内Antoni A Antoni B细胞区的含量和分布有关,Antoni A细胞区为实性细胞区,呈等T1T2信号,An-toni B 细胞区为疏松黏液区 ,呈长 T1T2 信号。

5.增强扫描显示病变明显强化,强化不均匀,Antoni A细胞区明显强化,Antoni B细胞区轻度强化或不强化。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脑膜瘤、表皮样囊肿、脊索瘤等鉴别。

1.脑膜瘤典型的脑膜瘤呈宽基底,可见脑膜尾征;增强扫描时为均匀强化;CT可显示骨质增生。

2.表皮样囊肿呈圆形或卵圆形;病变内含脂肪成分,CT显示为低密度,T1WIT2WI均呈高信号,在脂肪抑制后序列呈低信号。

3.脊索瘤常位于中线;斜坡骨质破坏。

【评述】

MRI显示等T1T2信号和长T1T2信号混杂的海绵窦肿块、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提示本病。MR是最佳检查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