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都在“变”的时代,你的企业怎么活?

 正心正举 2021-04-07

文丨景轩 · 主播丨涂山


世界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万物也在无时无刻改变着。

做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企业,想在动态广大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发展与创新。

曾经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品牌占据着中国手机市场绝大部分的份额,属于大型企业;然而“苹果”手机在全球范围推出新颖的触屏手机时,这两家大型手机生产商却后知后觉,不仅技术上不能深刻理解基于人性化设计的触屏手机理念,甚至企业的工程师刚开始还不屑一顾触屏理念,只是保持原样地做功能手机。

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在手机变革理念的大趋势面前,没有与时俱进跟上潮流,结果造成市场份额大幅萎缩,目前已经基本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在中国曾经风光一时的“苹果”手机,每次新机型首发出售,都会引发消费者排长队购买,“苹果”手机一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言。

然而“苹果”手机还没有风光几年,“华为”手机奋勇直追,发挥技术优势、成本优势、文化优势,持续改进企业产品,创新黑科技,将“苹果”手机拉下神坛。

时代在飞速发展,发展问题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创新是成功企业发展的最终表现;发展与创新都是企业运行的重要环节。之所以要发展,是为了顺应市场供求关系;之所以要创新,是为了抢占市场更高的供求关系。

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企业需要有“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注入活力。

“与时俱进”一词最早来源于《易经》中的“遁卦”:

彖曰:遁,亨,遁而亨者;刚正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

损卦有云: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皆行。

益卦有云: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皆行。

《周易》通篇都在传达着“变易”的思想。无论翻到哪一卦,都会看到卦象中那周流不息、运动不止的动态感,即使是周行到了状态最差的“否”卦,也有着“否极泰来”的变易性存乎其中。

 “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需要做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种思想从《周易》的中国哲学智慧开始流淌化生,深深化入企业的肌理之中。

“穷则变”,“穷”是穷尽的意思,当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就要寻求改变,而改变是为了使继续前进能行得通,“变则通”。“变通”这个词也由此而来。

《周易》中还有一卦说明了变通的精神,就是“鼎卦”。

鼎,在过去是烹煮食物的器物,食物在鼎中,经过烹饪的转化,化生为熟、化腐朽为神奇、化一物为另一物,有着推陈出新的意象。因此,鼎卦也在传达着变通为上、“鼎故革新”的精神。

古代先人智慧的思想启迪着我们发展企业需要具有“与时俱进”、变通为上的能力。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各个行业都在进行产业升级换代,信息化建设的日益完善,整个市场呈现动态发展。

企业要如何在动态发展中紧跟前进的步伐呢?

出租车行业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各大出租车公司,更有滴滴打车的冲击;照相机行业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佳能和尼康,更有手机生产商;银行曾经是“躺着就能赚钱”的金领行业,现在,银行业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银行,更有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冲击,导致很多银行利润下滑,甚至掀起裁员风波;街边小偷变少了不仅仅是警察的功劳,更有移动支付的发展让街边小偷无钱包可偷。

这个时代变化发展太快,企业不仅仅是在同行业中竞争,更是在全方位、立体、多维度中竞争。

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本位主义,都不能够让企业良性的发展,要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就要构建和坚持与时俱进的企业理念。

与时俱进的企业理念,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对统一意志、有效推动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发展需要运用全观、全息、全程思维,在更高的高度、更广的广度去参与市场竞争,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生命长久。

发展与创新是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是必然趋势。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企业才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

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大环境是动态发展的,企业自身内部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发展的状态,不能固步自封,满足现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企业需要更广泛地运用全息视野,收集各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掌握前沿的资讯,开阔思维,跨界引领创新;运用全观思维深入思考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用“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引领企业的发展,企业各部门将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运用全程思维增强企业实践的执行力。

在不远的将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面临时代的冲击,企业需要彻底转变思维,从空间上全方位多维度看待行业的发展状态,从时间上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才能够助力企业艰难转型,解决发展问题。

马克思哲学认为“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企业只有符合了时代发展潮流的这个大趋势,才能以健康向上的状态参与风起云涌的市场竞争,持续地经营下去,这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命门。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