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企业的发展

 小豹1008 2013-04-16

未来需要预测,也需要管理

     文/王绍凯 华彩咨询集团 咨询总监

    2012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玛雅的末日预言终究只是个传说,但对中国这条巨龙而言,却已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2012之所以特别,不仅仅是在这一年里中国经济增速的显著回落给尚在经济危机中挣扎的人们心头又罩上了一层阴霾,也不仅仅是“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又让人们从中看到一丝希望;更重要的是,从这一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收拾起浮躁的心态,坐下来冷静地进行集体反思。
    没错,中国企业到了一个性命攸关的十字路口;路就在脚下,我们该怎么走?
    回首过去30年,真是一段疯狂的岁月;中国经济的一骑绝尘不但让全世界看得目瞪口呆,连中国人自己都hold不住了。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都练就了一整套“不刹车换轮胎”的旷世绝技,前赴后继的创业大军们,即使奔跑到筋疲力尽也绝不能放慢脚步,因为在这个汹涌混沌的发展大潮中,似乎理性比疯癫更危险;尤其在盛世经济学家和致富导师们一针针鸡血的注入下,整个中国进入了一个“最肤浅的时代”。
    “肤浅”时代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浮躁。浮躁的典型特征就是时间在不断贬值,而空间却在不断升值。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似乎凡是与空间沾上关系的行业大都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房地产、传媒、互联网、连锁业、服务业……于是乎,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往往陷入到单维空间的漩涡:营业收入、资产规模、行业地位、市场占有率、500强排名等空间要素几乎成了战略目标的全部,中国企业丧失发展的“时间感”已经很久了。热衷于快赚钱、赚快钱,项目导向型的投资思维,盲目追求市场热点;热衷于平面的横向扩张,没有确立产业塑造导向的投资思维;耐不住寂寞,不愿打持久战,遇到看似更赚钱的机会便义无反顾地抛开原有的战略规划,缺乏恒心和专注;业务效益为先,不肯在核心战略能力的培育上下功夫……这统统的一切成了中国企业“成功”的法宝。
    2012年的中国企业,似乎前所未有的感受到了大环境的寒意愈浓:政策对市场的直接干预效果渐弱,愈加成熟的市场破灭了对暴利的幻想,劳动力成本优势将在可见的几年内消失,粗放和高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将我们的家园糟蹋的破败不堪,地大物博变成了资源紧缺——中国企业的发展正在丧失动力!
    未来会怎样?有人在求神占卜,有人在求经济学家做预测,还有一小部分企业正在冷静地思考着如何自我救赎。
    未来需要预测,但也需要管理!
    我们既不要把管理泛化为空中楼阁般的玄学,亦不要把管理狭义化为冷冰冰的组织、制度和流程。未来中国企业至少可以深度开发四大管理金矿,并持续积淀自身的管理势能。

    首先是发展范式的创新。未来中国企业能够真正笑傲全球,关键要在发展哲学上的取得突破。世界级企业间的比拼绝非仅在于经营技巧和管理方法上,核心是世界观和认识论层面的较量。最卓越的企业必须走到时间的前面去,基于对发展规律的深度识别和驾驭,努力为世界和人类的未来发展指引一条康庄大道。否则我们将无法理解为何苹果公司会开创出一个绚烂无比的移动互联生态网,将无法理解IBM的智慧地球理念和大数据时代解决方案缘何会提出,甚至无法理解高盛公司拉郎配式的“金砖国家”概念竟然能够产生如此深远的全球影响力——中国的世界级发展范式创新在哪里?

    接下来是结构价值的发掘。未来中国企业应该深刻地认识到一点:当企业系统具备足够复杂度的时候,优化自身结构本身就可为其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随着中国企业集团化程度的加深,为结构价值的发掘提供了更多可探索的维度。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产品组合、交易关系、组织架构和权责分配等表象结构的优化,更应该从更深层次的复杂系统耗散特征、集团运行机理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这核心表现为一个企业的集团管控体系构建。新集团管控理念早已不是如何把子公司管住控牢,而是通过对集团系统结构和运行规则的体系化设计构建起一个激发最大化价值产生的磁力场。由此,未来我们再向华为等优秀企业学习的时候,更应该认识到其卓越管理效果的背后是对复杂系统耗散特征的深度思考。

    第三个“富矿区”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运营价值。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除了要在资源配置、流程优化、专业能力建设等模块上持续努力之外,还尤其应该关注两个方面:负向价值和周期价值。过去,由于外部市场机会的大量存在,很多企业热衷于跑马圈地,妄图用发展填补漏洞、用开源替代节流,久而久之连传统的“杜绝跑冒滴漏”、“节能降耗”、“增收节支”这些基本功都荒废了。未来,通过精耕细作、整合压缩从即有的有限资源转化过程中挤压出更多价值。另外,对于许多“浮躁”的企业而言,还必须引入“深周期暴利”的理念。所谓深周期暴利是指企业长期深度沉浸在某个行业并对该行业进行全周期、多周期撇脂和掘金,而非追涨杀跌式的投机行为。在对一个行业长期坚守并持续地揣摩、试错、总结、反思和消化吸收之后,所有积累起的经验和技术诀窍将成为他人最难以逾越的商业壁垒。一句话,看起来再简单的动作,当你练上一万次之后也会变成极难超越的无敌绝技!
    中国企业完全没必要为即将失去的“红利”懊恼和不安。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中国企业此前三十年的极速成长本身并非常态;而今,我们只是回归到正常轨道中来而已。另外,目前时空之门已经开启,正是中国企业将多年积累的空间优势转化为时间优势的良好时机,唯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企业能够迅速扭转思维和发展模式,从以往只关注占地盘、聚财富转为以基业长青、百年发展为根本追求。当一个企业在战略上拥有更高的立意和境界时,以往苦苦追求的地位和财富反而只是其成就百年宏图的一块垫脚青砖。
    未来,我们失去的可能只是几块偶得的宝石,而即将得到的却是挖之不尽的金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