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消除焦虑迷茫,开启高效成长

 正心正举 2021-04-07

文丨月月 · 主播丨小夜

生活中,你是否有也有过这样的困惑:

站在多个选择面前,不知道自己究竟该选哪个才合适?

对未来的人生感到不确定,觉得恐惧,或者无可适从。

每天忙忙碌碌,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但又不知道努力是为了什么,对人生充满迷茫。

这大概是身处这个时代的人最普遍的状态了。在今天这个时代,信息铺天盖地而来,选择和机遇也唾手可得,可恰恰因为如此,我们更容易陷入迷茫的状态。

因此,我们只有获得更多认知觉醒,才能对人生的路看得更清晰,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

认知觉醒

才能打破迷茫

《认知觉醒》一书告诉我们,一切迷茫的根源,在于你还没有“想清楚”。只有意识到自己没有想清楚,我们才有可能破除迷茫,解决问题。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那些没有顺利做到的事情,究竟是怎样的情况。

举个例子,你看到别人在微信里发了读书打卡的朋友圈,觉得特别励志,心想从明天开始,我也要坚持每天读一本书。结果第二天,你还是在抖音、快手中度过了休息时间,一页书也没有读完。

再举个例子,你看到别人周末坚持早起,觉得很羡慕,心想从明天开始,我也要早起。于是临睡前,给自己定了个六点半的闹钟。可第二天闹钟一响,你还睡得迷迷糊糊,按掉闹钟之后一气睡到了十点半。

为什么会这样?

根本的原因在于,你没有想清楚。

没有想清楚的点有三个,一是做这件事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二是我应该怎么去做这件事,三是为了做这件事,我要做好哪些准备。

就拿读书来说,你是否想清楚你要读什么书?读这本书对你意味着什么?是为了在朋友圈打卡炫耀一下,还是对你有实实在在的帮助?为了读好这本书,你是否做好了准备,比如计划每天读多少,是否要做读书笔记,或者是否需要准备相关的解读视频,帮助理解书里的知识。

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都没有想清楚,那么我们对“读书”这件事就只是停留在模糊的概念,动力是不足的。而这时候,只要有一些小小的阻碍,我们就会办不成这件事。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想清楚”呢?答案就是写下来。

要想把脑海里的想法写下来,就必须经过大脑的思考和梳理,这个过程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理清自己的想法。

比如,我们可以列一张日程规划表,上面写着我需要做什么,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什么时候做,可能花多少时间,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如何去做。

当你看到这张表,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然后立刻行动起来。当我们完成了日程表里的任务,就会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久而久之,我们对生活的掌控感就会增强,活得越来越有自信。

匹配在“拉伸区”

找到长期成长的秘诀

通过认知觉醒,我们能打破迷茫,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接下来,我们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获得个人成长。

说到个人成长,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那就是“走出舒适区”。说这句话的人告诉你,危险的舒适区消磨你的意志,让你变得越来越安于现状。

可是,走出舒适区就一定好吗?

举个例子,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的舒适区就是每天下完班之后葛优躺在沙发上看手机。这样的生活状态自然是不好的。于是很多人尝试着走出舒适区,到户外跑步。

为了达到健身效果,很多人会给自己设置很高的要求,比如每天都要坚持跑步一小时,或者每天都要上健身房锻炼一小时等。可是坚持了三两天之后,这些人往往选择了放弃。

这是为什么呢?

根本的原因在于,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如果一件事,需要你长时间靠强大的意志力去做,那么这件事很可能难以坚持。

所以,要想实现长期成长,我们就必须让自己在比较舒服的状态下完成这件事。而这个状态,也叫做“舒适区边缘”,或“拉伸区”。

拉伸区,就是学习的最佳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你会觉得既有成就,又有挑战,因此成长最快。

每个人本身的能力不同,因此拉伸区也不同。就拿刚才的跑步来说,对于一个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来说,如果我们要求自己每天跑步1小时,其实就把自己划进了“困难区”,结果我们很容易因为畏惧而逃避。

如果把要求降低,调整为每天坚持跑步20分钟,那么我们会觉得,这件事不太需要靠意志力就能做成,因而会产生“主动做”的想法。

总之,要想获得成长,就要让自己始终在拉伸区持续练习。久而久之,拉伸区会不断往外扩展,渐渐变成舒适区,而我们也能持续成长,重塑一个全新的自己。

而这,大概就是尼尔.唐纳德所说的:“生活始于舒适区的尽头。”

刻意练习,让成长更加高效

在找到学习的拉伸区之后,我们还要学会刻意练习,让成长变得更加高效。

什么才是正确的练习方法呢?在《刻意练习》一书中,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提到了刻意练习的三F原则,分别是专注、反馈和纠正

所谓专注,就是强调注意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较短时间内投入100%的努力来练习,比起在更长时间内只投入70%的努力来练习,效果更好。

而提高专注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大任务拆分成小目标,降低任务完成的难度。然后在每次练习的时候都观察、评价自己和目标的差距。这样一来,练习就会有方向性,每次进步也能给自己带来激励。

所谓反馈,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评价和指导。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有经验的高手,让他对你的练习进行反馈。反馈是让我们保持动机的关键要素,它能让你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有动力继续努力。

所谓纠正,就是针对反馈的学习错误进行改正。在接受到反馈之后,我们可以找准差距,改进不足,然后再次接受反馈,然后再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能力会得到螺旋上升。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说的就是,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小时的学习。而安德斯博士对这一说法,持反对的态度。

在他看来,有些事情,只需要几百个小时就足以拉开和普通人的差距了。而有时候,如果我们没有找对练习的方法,那么即使干了一辈子,我们也成不了专家。

所以,要想突破自己,就必须找对练习的方法。要知道,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并不是因为智商超群,只是因为他们经过了刻意练习。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在2021年,你是否对自己有新的期待呢?

如果你渴望在新的一年有所成长,就不妨立刻行动起来:

首先,我们要学会认知觉醒,破除迷茫,找到成长的方向;

其次,要找到学习的拉伸区,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划,做到主动学习;

最后,要找准练习的方法,用3F原则进行刻意练习,实现高效成长。

希望新的一年,我们都能有所进步,遇到越来越好的自己。

共勉之。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