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五十而知天命。 张说说:五十而知天命,吾其达此生。 人到五十岁的状态,孔子说:知天命。人到了五十岁的状态, 孔子说:知天命。 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的理解是: 孔子老人家说, 每个年龄阶段应该有对应状态, 而五十岁的状态 对应 五十知天命。 五十知天命是不是认命?五十知天命是不是认命? 当然不是, 知天命与认命,不一样。 为什么不一样? 知天命: 贵在“知”。 人都是愚昧无知的, 不学怎么能达到“知”呢? 五十岁:不怨天、不尤人、不懈怠。五十岁该是多么美好的年龄啊! 五十知天命, 知道了自己的命运轨迹,不怨天; 知道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尤人; 知道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懈怠。 终于在五十岁达到“知”! 鲜为人知。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实孔子描述的是人的理想状态。 孔子说: 人的一生应该这么度过才是完美, 十五岁一门心思读书, 三十岁事业有成, 四十岁功成名就没有困惑, 五十岁啥都知道进退有度, 六十岁别人说啥都听得进, 七十随心所欲,无欲无求。 进入主题:鲜为人知。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的“知”, 说起来轻轻松松, 然“知”又有几人知? 孔子五十研《易》,韦编三绝。 刻苦求学难得一“知”, 更何况我们普罗大众, 愚昧无知怎么可能“知”? 故而:鲜为人“知”。 五十岁:我们追求不怨天、不尤人、不懈怠。五十岁的我们, 我们也要努力达“知”, 不怨天、不尤人、不懈怠。 知天命就是知命。人都有命, 知天命包含着两个概念: 一、认命:过去的已经过去; 二、不认命:未来仍然值得期许! 还是得努力, 没办法上有老下有小。 孔子:是我们的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