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虾推第三期」「宇宙中让人绝望的真理」「熵增理论」

 海枯石烂海枯 2021-04-07

一位名叫克劳修斯的德国人,认为“在孤立的系统内,分子的热运动总是会从原来集中、有序的的排列状态逐渐趋向分散、混乱的无序状态,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自发过程中,熵总是增加。”首次提出了“熵”的概念,并在日后成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概念。即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

假如宇宙是一个整体,那么根据熵增理论,没有外力的干扰,宇宙终将变成一个绝对混乱的状态,即熵寂。那么与熵寂对应的,宇宙之初一定是绝对秩序化的,可能只持续了一秒,或者0.000000000000001秒就开始熵增,向着绝对混乱状态不可逆转的转化。(除非宇宙之外还有外力,想一想又觉得不可能,你说气人不?)

伟大的『猫王』薛定谔在《生命为何物》中谈道:“一个生命体的熵是不可逆增加的,当趋于接近最大值的危险状态,那便是死亡的到来。生命体作为一个非平衡的开放系统要摆脱死亡,从物理学的观点看,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环境中不断汲取负熵来抵消自身的熵增加,有机体是依赖负熵为生的,即生命以负熵为食。”薛定谔成功地将“熵”与生命扯上了关系。

一个水滴,如果什么都不做,这颗水滴最终一定会消散,比如蒸发。宇宙最大的规律就是要走向熵寂,而生命的目的就是对抗自身的熵增,活的更长久,即从外界不断汲取负熵来抵消自身的熵增,变相的也是加速整个宇宙的熵增,如果没有人类,可能地球需要一亿年才会走向毁灭,人类的出现加速了地球的消耗,缩短地球的寿命(又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愧为宇宙中最伟大的真理)。也就是说,生命体的存在,宇宙是要为之付出代价的。或者宇宙也是有意识的,为了对抗熵增,产生了生命体,尤其是人类(或许在人类还探测不到的地方也有同样的有机生命),借人类之手寻找对抗的办法。“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 处处是天机!

熵增明明只是个物理学名词,甚至都没有质量守恒、能量守恒这些为人所知,为什么会让一部分人着迷,让一部分人思考,让一部分人忧虑沮丧,甚至一些人“顿悟”了呢?那是因为,熵增理论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物理学领域的范畴,而是上升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命哲学,形而上了,你说厉不厉害。

根据熵增理论,有人会“顿悟”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进而上升到自律的重要性;有人会追问内心:心似平原放马,易放难收,进而走向『慎独』;有人会联想到:覆水难收,进而学会珍惜;有人会杞人忧天:宇宙终会寂灭,生命总会终结,进而开始消极怠慢。

德国思想家马克思认为:人从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大踏步地在向着坟墓迈进;就是没什么文化的大老粗,想必也会感叹一句:TMD,要是赚钱能像花钱这么容易就好了!

熵增理论告诉我们,事物从有序变得无序是一种自然的『本能』,是一种『大势所趋』。凡是『忤逆』它,就必须付出代价。

正如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子所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大道至简,殊途同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