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有多难?上了一年级才明白,幼儿园该早准备

 枕边的小故事 2021-04-07

导读:孩子应不应该上幼小衔接?这是一个让很多父母争论的问题。有的家长觉得,小学一年级的学习进度快,宝宝如果没有提前学习,上了小学之后可能会跟不上老师的课程,这样孩子和父母都会很累。

还有的父母认为,宝宝上了一年级之后,该会的知识自然就会了,没必要提前让孩子上幼小衔接,那样宝宝的压力会很大。

幼小衔接主要包括学前和一年级两个部分,也就是说,父母应该帮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够顺利的过渡好幼小衔接,为宝宝未来的小学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小衔接都包括什么?

我们发现有很多上了幼小衔接的宝宝,上了小学一年级,听不懂老师讲课,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和同学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孩子都上了幼小衔接还这样,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众所周知,幼小衔接主要就是学拼音,识汉字,学一下简单的数字等,但是这种认知是不对的。宝宝上了小学一年级之后孩子的学习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紧张,幼儿园是游戏为主的方式,而小学的学习内容也增加了很多。

小学阶段考验孩子的学习能力,还有适应能力,沟通,社交等多项内容所以说除了最基本的学习上的过渡,还有关键的是宝宝各项能力的增强。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习文化知识,适应新的环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则,慢慢提高综合能力。让宝宝从幼儿园的娃转变成小学生的身份,这才是完美的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应该从何入手呢?

家长们不要深信,孩子就应该快乐的玩耍,有一个完整的童年。记得以前有位朋友说自己家的孩子幼儿园阶段就是快乐的玩耍,根本没有让孩子学什么,因为父母觉得童年就应该是无忧无虑的。

但等到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她发现自己家娃被别人家的孩子落了一大截,宝宝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也无法和别的学生一样按时完成。这位朋友才反应过来,自己任宝宝自由玩耍的教育是不对的。应该重视幼小衔接,做好这几个方面。

1、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一年级的小学生上课时有睡觉的,喝水的,同桌之间疯玩儿的,还有坐不住板凳,到处乱跑的。也就是说,刚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老师想让他们从幼儿园松散的状态中变为专注的40分钟是很困难的,父母要提前培养好宝宝的专注能力。

可以陪孩子一起做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训练娃的专注力,坚持下来,宝宝的专注能力会慢慢得到提高。

2、不能忽视宝宝的适应能力。

宝宝上了小学,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要听从老师的安排,还要遵守班级规则,和小朋友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孩子把这些都做好,也就说明他的适应能力很强了。

家长要提前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宝宝上了小学之后就不能起床太晚了,需要遵守小学生的作息时间比如说每天晚上9点之前孩子必须睡觉,早上按时起床,样宝宝也不会有上学迟到,上课犯困等状况的。

给孩子多讲一些安全知识。

家长应该叮嘱宝宝在外面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等,及时把安全防范意识灌输给孩子。

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父母平时可以让娃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拖地、打扫房间、自己整理书桌、洗简单的衣物,总而言之,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娃自己多动手。

3、主要提高孩子的这几项学习能力。

a、阅读的好习惯。

宝宝的阅读能力会影响他的学习成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父母就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每天晚上带孩子一起读绘本,讲睡前故事,家长讲完一遍之后,再让宝宝练习着讲,这样会让娃形成良好的习惯,一点一点爱上阅读。

b、良好的沟通能力。

家长平时要耐心的和孩子交流沟通,让宝宝学会用各种语言词汇,能够有条理的表达出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同时也要引导娃多与人进行语言上的交流,这样也会让孩子有耐心倾听别人的诉说。

c、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要让孩子凡事都依赖家长,平时让他们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遇到了困难,不要退缩。做事情的时候有自己的主见,懂得独立思考

d、数学思维。

生活中让孩子认识数字的意义,包括时间,空间还有量、形等数学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数学题,从简单的算数再慢慢过渡到繁琐的,提前引导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枕边育儿寄语:

幼小衔接方面,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家长帮娃来做,开学之前一周要和孩子一起置办学习用品,收拾好书包,定出作息时间表,给宝宝准备出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

这是孩子求学路上的第一道大门,父母要帮娃做好第一关的全面准备。家长们,都做到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