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青岛田骏 2021-04-08

当下盛行把传统文化对现代文明的价值不加节制的无限夸大,无限膨胀,好像是无所不能的包治百病,实际上这是一种精心布局的“文化诈骗”。须知,任何传统在其延伸过程,都被由新生代器物文明相匹配的精神文化强力阻止着,不断被减损,不断衰败者,早已是僵尸木乃伊,如果对这类木乃伊的顶礼膜拜,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不料,有不少以笔墨为生的文人墨客,有长期沉浸在儒学浴池里的孔乙己先生,总是祭起那面“克己复礼”的招魂破旗,把发霉的传统,精心梳洗打扮,以捍卫民族尊严,维护民族利益的卫道士面容,继续布道,指手画脚,危言耸听,甚至重演几千年之前那种“祭孔大典”的古老场景。并且被早已摈弃的“尊孔读经”已在各地相继上演,理由是要“找回失落的精神家园”…

这里不得不说,凡是“失落的精神家园”,都是由于敌不过现代精神文明而自动退隐,都是在经过与现代文明反复较量后而无可奈何的败北。既然如此,还寻找它干甚?还继承发扬它干甚?还顶礼膜拜干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高歌行进中,难道还要靠背诵,朗读那些故纸堆里的“蠹编残稿”,来拯救不再对孔孟叩首礼拜的道德危机?

对传统文化,不光是对其价值加以质疑,更重要的是,要对其“本体”重新确认。后现代历史哲学家怀特·海登不无道理的反复强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均为虚构的“文学故事”。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但是历史都是无法还原,我们只是依靠历史遗留“碎片”来杜撰历史。其实细想,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孔子,孟子这些人还不好确定。也许当时并无此人,只是有人编造的人物故事。即使有,那么他写出的那些书籍,也难以确定必然就是孔孟的著作。即使肯定他的作者,那么,在以后漫长历史岁月,这类史料,不断散失,不断毁损,又不断被后人添枝加叶,早已面目全非,那么真正的元典儒学又在哪里?

福柯说,历史没有起源,只有“在先”。当我们向历史回溯,你是也就随之向后退去,一直退回到猴子年代。但历史可以一次次来到我们眼前,每一次回忆,反思它就被重新构造,变形,没有一次是重复的。所以儒学也是被现代人重构的产物,它的价值早已烟消云散,其价值也就是一种既无确定年代,又早已失重的干瘪的木乃伊,可以在文物博物馆陈列,并在时间系列中被模糊,被尘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